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升教师学科素养,展示微课教学成果,4月25日,我校初中部6位教师赴常州参加了江苏教育报刊总社(江苏省教育厅教育宣传中心)联合江苏省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第七届江苏省“五四杯”初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及研讨活动。
展评课分语文、数学、英语、历史、生物等5门学科,共25节课,由江苏省第七届“五四杯”初中青年教师微课征集展示活动一等奖获得者代表执教;另5节课为常州经开区初级中学展示课。活动将邀请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学科研训员等对展评课进行点评。我校参加本次活动的老师有初中部课程教学处陈宏祥副主任、学生工作处孙燕副主任以及初中部4位任课教师,学习后6位教师收获颇多,并进行了分享:
孙燕老师:本次学习受益良多。第一,七位老师虽来自全省不同的中学,但都具有较高的教师素养,尤其在组织课堂教学、开展学生活动、启发学生思考、口头表达能力等方面都有较高的水平;第二,每节课都能围绕历史素养的培育、历史课标的达成进行教学设计,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参与度高,师生互动融洽;第三,设计构思精巧,有的结合自身援疆实践,有的设计研学实践,有的设置历史情境,有的打破教材结构,独特的构思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激励学生探索。
窦可嘉老师:这次常州行我收获颇丰,听到了多节优质课。南外的周文老师用流利的口语全英文授课,给大家带来了极佳的听课感受;盐城的吴玲玲老师用精巧的教学设计带领学生们一同了解了英国礼仪习惯,并用连串追问让学生感受到了中英文化差异……几位授课老师都非常注重对学生深层思维的训练,都很好地做到了挖掘文本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并进行文化差异的比较,很好地贯彻了新课标的理念。下午的七年级写作课,老师们不仅从写作的语言比较,连词用法和结构分析外,都做到了当堂进行写作、自评、小组互评、全班共赏析,是十分实用且有效的写作教学范例。一天听下来,虽然腰酸背痛,但是内心十分充实,希望以后还能有更多这样的学习机会让我开拓眼界,学习到更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康馨悦老师:本次听课是两篇课文的同课异构——《最后一次讲演》和《驿路梨花》。任课教师都是优秀的青年教师,备课充足各有想法。他们不约而同地使用了任务式教学,同时将情境嵌入其中,还有好几位的课堂使用了评价量表,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演讲课是一位女老师,她每项任务都为学生提供了有力框架,教的精准、扎实、自然,课堂串语链接学过的课文,产生了有趣的联动。还有一位教小说的老师,她对梨花的“爱”感染了我,课堂要素与梨花紧密相连,对课文的解析抽丝剥茧层层深入,板书巧妙富有创意。
晋丽雪老师:4月25日,在陈主任带领下来到常州经开区初级中学观摩了“五四杯”初中青年教师课堂展评及研讨活动的五节生物课,其中三节《传染病》同课异构,两节《人体的激素调节》同课异构,整体听下来收获颇多:1.落实“以学定教”,课堂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课堂效率高。2.课堂设计合理巧妙,同课异构几节课,每节课都有巧妙的设计环节,过渡自然,充分利用希沃、生物实验和多媒体设备,提高学生兴趣,提升课堂趣味性,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施宇老师:我有幸参与五四杯研讨活动,本次学习一共听了6节数学课,收获颇丰。1.要多注重培养自己的语言魅力和教学特色,练老师很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问题为导向,发挥学生自主解题能力;杨老师课堂氛围活泼,语言亲切,师生间平等对话,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2.对教材的掌握要透彻。每位老师细节把控都很到位,记忆尤深的是葛老师在强调二元一次方程组检验时,不是一味的要求学生检验方程组的解,而是先引导,让学生体会到检验重要性。之后通过回顾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得出结论:需要检验,并且求出的解一定要带入两个方程中分别检验。
“五四”学习促提升,蓄力扬帆再启航。此次学习让老师们装满行囊,收获满满!所有的课堂都立足数学核心素养,立足于学情,以课堂生成为契机,看似信手拈来,实则精心谋划,充分体现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和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