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20日的下午时分,微风和煦,金陵中学河西分校的初一年级迎来了一位特别的嘉宾——刘松林老师。刘老师应邀来到学校,为初一新生们带来了一场题为“中国蓝盔——为和平坚守,展大国担当”的主题演讲。这次演讲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让在场的每一位学生都深受启发和感动。
刘松林,退役中校、军事学硕士、军事评论员,原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军事教研室主任,曾赶联合国非洲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担任联合国军事观察员。曾被评为国防科技大学优秀教员、优秀党员、优秀基层干部、阅兵先进个人,获全国军地军士教育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江苏省高校军事课教学大赛一等奖,荣立三等功一次,获得联合国和平荣誉勋章、国防部和平使命勋章。受邀在今日头条、微博、快手、百度、视频号等多个平合开设军事评论节目:“松林观天下”,全网粉丝近200万。
刘松林老师身着笔挺的军装,头戴联合国维和部队蓝色贝雷帽,他那坚定的目光和铿锵有力的声音,立刻吸引了在场所有学生的目光。他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国维和部队的由来和历史,从1990年中国首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军事观察员开始,到如今中国已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常中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中国军队参与了2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超过4万人次,目前有2521名中国军人在8个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
30年来,中国军队先后向束埔察、刚果(金)、利比里亚、苏丹、等8个维和任务区派遣111支工兵分队25768人次,累计新建和修复道路1.7万多千米、桥梁300多座,排除地雷及未爆炸物1.4万余枚,完成大量平整场地、维修机场、搭建板房、构筑防御工事等工程保障任务;先后向利比里亚、苏丹2个任务区派遣27支运输分队5164人次,累计运送物资器材120万余吨,运输总里程1300万余千米;先后向刚果(金)、利比里亚、苏丹、黎巴嫩、南苏丹、马里6个任务区派遣85支医疗分队4259人次,累计接诊救治病人、抢救伤员24.6万余人次;向苏丹达尔富尔派遣3支直升机分队420人次,累计飞行1602架次、1951小时,运送人员10410人次、物资480余吨。
中国军队在维和中承担监督停火、稳定局势、保护平民、安全护卫和支援保障等五大任务,包括道路桥梁建设、排除地雷、运送物资、医疗救治等。刘松林老师详细讲述了中国维和军人在世界各地执行任务的艰辛与危险。他们远离家乡,面对战乱、疾病和极端气候的挑战,却始终坚守岗位,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特别提到了中国维和部队在维和中面临极大危险,共有16名中国军人在维和一线牺牲,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军人的勇敢和担当。
维和行动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有助于防止种族屠杀的发生,还能够有效地保护难民的安全,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和人道援助。此外,维和行动还致力于维护儿童的教育权利,使他们能够在和平稳定的环境中接受教育,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维和行动不仅在维护全球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中国履行大国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实战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积极参与维和行动,中国不仅为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也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在演讲的尾声,刘松林老师满怀激情地鼓励在场的同学们,要深入学习和领会中国维和军人那种无私奉献、勇敢无畏的精神。他指出,无论同学们将来选择何种职业道路,都应当具备一种为国家、为社会贡献自己力量的自觉意识。刘老师进一步强调,和平是全人类共同的追求目标,而要维护这份宝贵的和平,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和付出。
同学们在聆听完刘老师的演讲后,纷纷表示他们对和平的真正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将来要为国家和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决心。他们深刻感受到,和平并不是理所当然的,而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珍惜、去守护的宝贵财富。
学生代表,初一20班的张梓涵同学,步履轻盈地走上舞台,献上鲜花,并深情地发起倡议:让我们肩并肩,手挽手,共同守护这份得之不易的和平。从生活的点滴做起,如同维和战士守护国家利益一般,我们也要守护我们的校园、年级、班级的公共利益。秉承着我们“健、雅、诚、仁”的校训,珍惜金中河西这片学习的沃土,勤奋学习,不断进取,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随着演讲的圆满结束,初一新生们对中国维和部队“中国蓝盔”的了解更加深入。他们不仅听到了许多关于中国维和军人在海外执行任务时的英勇事迹,更加感受到了作为大国公民所肩负的责任与担当。这次演讲,无疑在同学们的心中播下了一颗和平与责任的种子,激励着他们立志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新一代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