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部新闻

聚焦测评国家标准 赋能幸福体育课堂

发布时间:2025-05-16 浏览次数:271

4月27日至30日,第一期“学生运动能力测评规范(国家标准)”跳绳专项培训班在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中学成功举办。此次培训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培训中心主办,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双流区教育局、四川省双流中学协办本次培训汇聚教育领域专家、全国各地省、市、区县教研员、一线体育教师、跳绳爱好者200余人参加我校作为中国教科院第三批体育课程一体化实施试点学校,初中部体育教研组长王亚军老师参加了本次培训。

这是一场关于体育教育的研讨会,探讨了体育学科发展、标准化建设、教学改革及学生体质健康提升等议题培训采用“理论+实践+研讨”的多元模式,通过专家讲座、案例分析、模拟测评及分组研讨等形式,深入解析运动能力测评的跳绳项目的技术要点及数据应用准确性等,为参训教师提供了前沿的理论支撑和可操作的实践方案。

 

(教研组长王亚军老师与中国教育科学院体育美育研究所于素梅所长合影)

27日上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于素梅博士带来了以《标准化引领体育学科发展,一体化推动课程教学改革》为主题的精彩讲座。于博士深入剖析了当前体育教育在课程建设方面的困境与根源。她指出,课程衔接困难在于标准缺乏,专项运动学习时机不明源于起点界定缺失,而内容选择混乱是因为分类不清。为解决这些问题,需研制等级标准进行定级不定项评价,建立窗口期理论确定学习起点,提出运动需求理论指导学习内容选择。

在体育教学改革方面,于博士着重介绍了体育教学一体化改革需把握的“1-2-5”要点、“2 - 3 - 4”要点。“1-2-5”要点即把握一个核心宗旨,依照两项基本理论,形成五大联动机制;“2 - 3 - 4”要点,把握两个重要方向,关注乐、动、会三个关键法宝,强化“学、练、赛、评”四个必备环节。“学”要做到教会学生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让学生理解、掌握并能运用,避免教学简单化;“练”强调勤练,保证练习密度,控制运动强度在最大心率的60% - 80%,避免片面化;“赛”倡导常赛,面向全体学生,贯穿课堂与不同层级,避免竞技化;“评”要求精评,注重及时性,以促进学生发展、激励学生进步为目的,避免形式化。

 

27 日下午,由陆卓莉主讲的 《跳绳课程学生运动能力国家标准整体解读与示范》培训活动顺利开展。内容聚焦于跳绳课程学生运动能力测评标准。在基本内容方面,详细阐述了等级划分与测评内容,将跳绳能力按难度设定为六个等级。一级、二级属于夯实基础期,如一级单个动作要求能完成 1 分钟并脚跳或 30 秒双脚交换跳等基础动作;三级、四级为提高能力期,动作难度有所提升,像三级要求完成 30 秒双摇跳或 3 分钟 10 人 “8” 字跳长绳等;五级、六级是发展特长期,动作专项化程度更高 ,例如五级需完成 30 秒开合交叉双摇跳或 3 分钟 10 人集体同步跳长绳等。使用建议上,该标准覆盖小学至大学各学段,可用于体育教学评价、体育学业考核评价(体育中考)、体育教育质量监测评价和体育督导评价等多个方面,为各学段跳绳教学与测评提供了科学、系统的指导。

28日上午,来自南宁市翠竹实验学校的伍荣庆老师带来《国家标准跳绳课程学生运动能力测评规范测评方法与演示》的主题分享。伍老师详细讲解了跳绳1 - 6级测评分类,涵盖计数类和花样类。计数类关注规定时间内跳绳技术动作次数,花样类则在节奏或音乐伴奏下,考查按规定顺序完成多个跳绳技术动作组合的质量,为老师们明确了各等级测评内容与标准。

28日下午,覃勉老师以《人工智能赋能体育测评创新路径》为题展开讲座。他从国标与AI历史变革的碰撞讲起,阐述智能测评从L1到L4的发展路径,介绍技术与业务融合赋能体育测评全场景的新范式。覃老师指出,人工智能在体育测评中的应用,将为学生运动能力测评带来更精准、高效、智能的手段,开拓了老师们的视野,启发大家思考科技与体育教育的融合方向。

29日上午,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谭步军老师给学员带来《“新课标” 指导下的中小学体育大单元教学实施探究》专题讲座。谭老师语言幽默风趣,深入解读 “教会、勤练、常赛” 的体育教学理念。“教会” 聚焦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勤练” 强调经常性、正确性、科学性的练习,涵盖基本技术、对抗及体能训练等;“常赛” 包括横向对手间比赛与纵向自我比较,注重培养学生自信。活动还以足球运动为例展开探讨,剖析足球运动的定义、技术技能构成以及教学内容,涉及足球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体能等方面。

 

随后,四川天府新区第十一学校的曾春龙老师分享《跳绳国标测评赋能幸福体育课堂的融合实践》。曾老师介绍,学校以新课标新兴体育项目《花样跳绳》为依托,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44102—2024(跳绳课程学生运动能力测评规范)》设计跳绳课程,涵盖多种跳跃动作、游戏组合及国标测评方法。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将测评规范融入日常教学,提升学生跳绳技能与运动能力,打造幸福体育课堂。全体学员认真聆听,并观摩了两节教学实录。随后,于素梅教授带领全体学员进行研讨交流,现象学习气氛浓厚。

29日下午,学员根据分组进行研讨教学设计、国标推行与培训感悟。教师们积极参与、认真研讨,在交流分享环节,各小组研讨内容紧紧围绕此次国标培训进行,于教授针对每一组的发言内容进行答疑解惑,给全体学员指明了前行方向。最后,于老师回顾培训重点内容,强调学生运动能力测评规范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鼓励老师们将培训所学习到的内容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不断提升体育教学质量,推动学生运动能力发展。

 

此次培训内容丰富、干货满满,通过专家讲解、案例分享和实践指导,为体育教育工作者们提供了全面深入了解跳绳国标测评的机会。参加本次培训收获颇丰,工作中一定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为提升学生运动能力、推动体育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