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部新闻

起步、承接、融合——初中部和小学部联合举办初小衔接教学研修活动

发布时间:2021-11-09 浏览次数:2772

学校五年规划与行动纲领中明确提出:形成金中河西十二年互为衔接的课程体系是实现育人一体化目标的基础,学校将科学设计幼小、小初、初高三个节点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以促进学生全面、连贯发展。

本学期初,初中部为进一步研究学情,推进精准教学,联合小学部,发动各科教研组,组织了形式多样的衔接教学主题活动。

 

语文组:接续奋斗,共话未来

语文组针对衔接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相应的对策,用话题研讨方式打开了研讨的思路。

小学部黄海燕老师、王娜老师从梳理“语文课程标准”中三、中四学段的目标差异,如何引导学生从心理、习惯等角度做好小初衔接做了分享。初中部武传方老师、岳守琳老师、顾剑云老师分别从设计生活情境、写作指导、借助助学系统等做了交流。

交流中,老师们还就如何落实阅读习惯,作文如何培养真情实感,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一群人在餐厅里描述已自动生成

 

数学组:新课标下中小学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

数学组主题研修活动(暨建邺区盟区活动)的流程分为中小学教师课堂展示和微讲座两个环节。小学部陈玲老师、初中部胡小华老师以《线段直线 射线》为题进行了同课异构。南湖二中陈莉副校长和专家指导委员会高飞老师的点评和微讲座帮助老师们梳理了主题研修的目的和价值。

研讨中,老师们回顾了近五年的衔接教育,总结了得失与经验,共同探讨“双减”背景下,数学学科初小衔接的内容、方式和目标,带着问题探讨衔接教学是何?为何?如何?

一群人看着小孩描述已自动生成


一群人坐在桌子前描述已自动生成

 

英语组:中小学英语衔接背景下的阅读策略研讨

英语组的研修活动以落实学校为学生提供一体化优质教学的方针,促进小初英语教学的贯通,探寻小初英语学科衔接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为目的。以小学部、初中部两节同课异构的绘本阅读模拟课堂为案例,通过上课、说课、评课、讨论等方式,研讨小学与初中学段语篇与主题意义的阅读策略差异,共同探寻小初英语学科在教学内容、学习习惯与方法、学习兴趣培养及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有效衔接方法。

老师们畅所欲言,交流了做法与心得,产生了思维的碰撞。这些碰撞的火花加深了大家对小初英语衔接教育的理解并激发了老师们的教学灵感。相信老师们会将这些灵感付诸实践,使小初衔接更加有效,促进我校教学一体化的落地生根。

桌子上的电脑萤幕上有许多人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语文学科用话题研讨、数学学科用不同学段同课异构、英语学科用小初教师同上一节课的方式与小学部组织了联合教研活动。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体育等学科对于不同学段学生也是全新的挑战,这些学科又是如何开展衔接课程校本教研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物理组:指向学习进阶的物理教学及作业设计研讨

对于初二学生而言,物理学科也是新学科,为了帮助学生顺利过渡,物理组的校本教研是以课堂展示和小组研讨的方式进行的。孟莲老师开设的《内能热传递》,以学习者的学习为中心,注重情境引入的设计,引起学生探究内能的极大兴趣,让学生的学习自然而然地发生,充分体现善学素养在课堂中的无声形成。

研讨阶段,教研组围绕“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质量和作业质量,以及如何培养初学者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两个话题进行讨论,老师们对学生如何在新学科的学习起步阶段培养学科素养,献计献策,广泛交流,并达成共识。

一群人在台上演讲描述已自动生成

 

化学组:初中生化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化学组的研讨以“新课程的学习习惯养成”为主题,从三个方面展开。组长马惠燕老师首先从学科培养目标出发,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科学习习惯进行了梳理;接着她从预习、听课、作业、订正、实验等方面分析了学生的学习现状,明确了习惯养成的基本规范。李安娜老师结合连续三年参加中考阅卷的经验为大家做了分享,引发老师们从研究“教”走向研究“学”。

老师们边讨论边分享,研讨气氛热烈。初中部张发新校长从学科专家的角度补充了关于化学用语习惯、学科语言表述、实验操作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指导,组内老师受益匪浅。

几个人在桌子前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政治组:学段衔接的思考与实践

政治组研修活动分为三个环节。首先,孙雅莉老师介绍了本次研讨活动背景,道德与法治学科在小学已开设了六年,但是中学教师对小学的学习内容和过程组织可能并不了解,这是需要衔接的重要原因。然后,袁紫阳、邢雯雯、孙雅莉三位老师作为三个年级的代表,就学习习惯的养成、课堂作业、课堂任务单的设计、驱动型问题的设计在不同年级的落实做了微讲座。最后,全组老师围绕学段学科培养目标及三个年级的实施策略和衔接教学展开了充分的讨论。

一群人在看电脑描述已自动生成

 

历史组:初小衔接下的历史教学活动和作业设计

历史组将集体课题的研究与衔接教学进行了有机融合。朱桂芳老师作了指向关键能力培养的课题研讨《关于初小历史衔接的若干思考》。她从中小学生的成长、中小学课标、中小学教材、中小学教学几个方面分享了初小衔接的策略。胡玥老师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初一学生已有的相关历史知识,结合课堂实践,作了题为《初小衔接下的历史教学核心活动》的讲座,突出对教学目标达成的探索。周飞老师通过了解学生对作业类型的喜爱程度,结合教学实践,从作业形式探索,以及目前面临的困境,努力寻求突破方向着手,提出阅读、历史剧、辩论等多元化的作业设计。

经过深度研讨,达成一致共识:探索初小衔接有利于促进初中历史教学的策略改进,学科思维的提升。

人站在电视前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地理组:初小衔接下学生地理学科素养培养探讨

地理组组织了主题为“初中生地理学科素养培养探讨”的教研活动,活动分两次完成,老师们分别从初一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初二如何提高通过率两个维度各抒己见。

第一次研讨活动中,老师们结合时事新闻、热播电影、历史典故、旅游见闻,巧用语文地理知识、古代诗歌、故事民谚等与地理学科的关系,畅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第二次研讨主要侧重小中考通过率,老师们从抓基础、抓边缘学生、主推中等难度题目、分类整合模拟卷等方面畅谈自己的得失。在探讨中,老师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每一位老师都收获满满。

几个人在桌子前描述已自动生成

 

生物组:起始年级学生生物学素养的培养

生物组组织了”起始年级如何培养学生生物学素养“的研讨。钱亮老师开设了一节公开课,课程中通过问题的设置、活动的设计、展现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性做法。

听课结束后,组内研讨了小学科学课与中学生物课之间的联系,大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探讨中,老师们一致认为,初中老师有必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生物知识和架构,再根据中学生年龄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投入到生物课程的学习中去。

一群人坐在桌子前描述已自动生成

 

体育组:如何凸显各年级段体能、技能的衔接

体育组在教师沙龙组织了题为“体育课堂体能、技能教学在各学段的衔接教学研讨”的主题研修活动。

组长王亚军老师以“学情”和“评价”作为两个重要切入点,通过研究学生学情以及好课的标准,抛出探索各学段体育课堂教学体能、技能衔接教学必要性的话题。他认为中小学体育教学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需要跟进。孟赛男老师从制定合理的计划与目标、抓住关键期、精准学练、用心教学四个方面进行了经验分享。徐建明老师建议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引导学生逐步提高难度,采用递进式的标准循序渐进。杨俊杰老师认为在初一阶段要加强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指导,在教学中,注重完整技术的教学,每一节课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比赛,来促进学生体能、技能的提高。

现场讨论气氛热烈,唤醒了老师们对衔接教学的价值和路径的探寻。

会议室里的人们描述已自动生成

 

学段衔接,我们早已起步,而且从未停步,本次活动在全学科全面展开,语数英学科还协同了小学部携手开展。围绕同一个话题,老师们相互交流,增进情感,凝聚智慧,融合思想,探寻教学的可持续性,有助于教育共生,为孩子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