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之声

守护秘密:作为教育契约的思考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6-05-11 浏览次数:2089

                                                                                           陈正兰

 

    大多数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刚工作的时候比较有激情,会跟学生走得很近,甚至学生会把自己当成朋友,会跟自己诉说心中的秘密。但是,过了一些年后,老师们逐渐发现学生跟自己不再那么亲密了,甚至有些疏远了,学生再也不愿意跟老师说悄悄话了。很多老师也为此感到困惑,我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思考良久。常言道“育人先育心,育心要知心”,都不知道学生的心理,老师就很难开展教育工作。中学生跟小学生不一样了,小学的时候,不管多大的事,都会到老师那里去要么告状要么咨询,上中学以后不要说主动跟老师交谈什么了,就是老师问也往往是一声不吭。

  其实,学生不愿意向教师吐露心声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不能为学生守护秘密,要是学生说了什么事后,教师不是在教室里公开就是告知家长,从而使学生的心理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其实,学生向教师反映班级上的不正常现象,做教师的要替反映情况的学生保密;学生做错了事被老师发现了而学生知道错了,那教师就要替学生保密,不必再张扬,学生的个人隐私做教师的要替学生保密。守护学生的秘密往往比我们传统的处理办法好,更能解决问题。

  首先,守护学生的秘密可以维护学生的尊严,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替学生守护秘密,有时意味着尊重和关心。这种沉默或许会成为最好的教育,胜过追根究底的指责与批评,让学生感受承诺的力量,同时也促使他们改邪归正,在心灵的波澜与平静的交替中,不断成长。刚开学不久的一天,一个学生向我告状,班上的小志,他在捡到同学的饭卡时,没有及时送到学生工作处,而是拿人家的饭卡去买东西,刷了四十块钱。听完这个消息,我很震惊,小志是我比较信任的学生,能力比较强,所以大家选他做卫生委员,他把教室的卫生工作布置得井井有条,还是我得力的小助手呢,他居然做出了这种事。我跟同事交流了一下,他们的建议是,叫他家长来,这可是道德品质问题,要是不告诉他家长,他可能还会再犯。我先找到小志了解情况,他主动承认了错误,保证不会有下次,并恳求我不要跟他父母讲。考虑到他平时的表现不错,也是初犯,我就给了他一个机会。后来小志发现我遵守了诺言,没有把这么严重的错误跟他父母讲,而且能一如既往地对他。他对班级的工作更加热心了,在学习和生活上对自己的要求也更高了,并且果然没有再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事后,我想了一下,幸好没跟他父母讲,如果我采用另一种处理方法,把他的这件不光彩的事在教室里公开,叫他家长来,让他写检查,或许这也能让他痛改前非,洗心革面,但这种方法容易伤害他的自尊,影响他健康人格的形成。好多初犯者,是一时糊涂,禁不住诱惑而做了错事,有的一做了错事就后悔不已,但是教师和家长不正当的处理办法使他们的自尊遭到了极大的损害。没有几个孩子在尊严受到伤害后依然能谈笑风生、无忧无虑。还有一部分孩子甚至会自暴自弃,在危险的边缘上愈滑愈深,最终真正堕落。所以,当我们遇到学生犯错误时,不妨为学生守护一个秘密,与学生订立一份契约,让学生的心灵在轻松中成长。

  其次,守护学生的秘密,无疑增加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是学生敞开心扉与教师交流的第一步。学生到了青春期,会对异性产生朦胧的感情,这是一个很老的话题了。我班上的女孩小娟有“级花”之称,据说年级里有好几个男生“暗恋”她,她一向比较淡定。但突然有一天,我在地上捡到了一张纸条,是小娟和她同座的聊天记录,上面涉及到另一个叫小浩的男生,从内容上看应该是小娟对小浩比较有好感,会经常聊QQ,发手机短信。本来我想把她家长喊到学校来,跟她家长交流一下的,但又想到,有些家长遇到孩子这样的现象,就认为是早恋,如临大敌,不是说教就是责骂,要么就是有些家长一筹莫展,还是要班主任来处理,还不如我直接跟小娟交流。我也没有直接跟她说,只是在她的心灵沟通本上留言:“听同学说,最近你跟小浩走得比较近,是吗?男女同学的正常交往无可厚非,还能学习到对方身上的优点,但要把握度啊。”她给我的回应是:“老师,放心吧,我只是觉得他很单纯,比较谈得来,跟他聊天比较愉快。”我又给她回话,把我中学时代经历的类似事情讲给她听。自从我把自己的经历讲给她听后,她对我的信任度明显增加了,后来她又给我说起了这件事:“老班,我跟那个男孩已经没有任何联系了,聊多了以后,我发现他不是我想象的那样,请老师放心,我会认真学习,不辜负老师的期望。老班,这些话我连妈妈都没讲,真的谢谢你!”看到这样的话,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了,忽然眼前模糊了。同时,我也很庆幸,当初听到她跟男同学交往密切的时候我没有贸然行事,没有叫她家长到学校,那样做或许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青春期的孩子比较叛逆,他们会想,老师和家长都认为我在早恋,那我就早恋给你们看看。这样反而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耽误了孩子的前程。

  再次,教师守护学生的秘密,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心,激励他用心学习。有一次做单元检测,虽然考前强调了考风考纪,但在考试过程中巡视的时候,我发现一个女孩小鸣的时间试卷有一张小抄。当时一股怒气涌上心头,很想没收了她的试卷,不让她再考了,但一想这样做不仅影响了小鸣,还影响了其他认真做试卷的同学。我就按捺住性子,等到下课交卷。试卷都交完了,我把小鸣叫到一边,进行说服教育:校纪校规上有高压线之一,就是不能考试作弊,触犯了这条高压线是要处分的。她立刻流下了眼泪,说:“老师,我也不知道怎么就犯了这个错误,请求你给我个机会,我再也不会了,请你看我以后的表现。”考虑到她是初犯,又是女孩,我说:“这次老师就给你个机会,不上报学校处分,但你一定要吸取教训,平时要认真学习,考试前认真复习,杜绝作弊的想法。”她很认真地点了点头。从此以后果然她学习认真多了,上课积极举手发言了,跟我的眼神交流也慢慢变得不那么闪烁了,而且每一次的考试成绩都很优秀。走在路上遇到的时候,她也能主动地打招呼问好,或许这就是原谅和守护秘密的力量吧。其实,有时候学生更需要的是尊重,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批评;他们更需要的是心的沟通,而不是灌输的说教;他们更需要的是有力的支持,而不是一味的打压。

  学生向老师诉说秘密,是敞开心扉交流的第一步,老师理应守护学生的秘密。但是,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守护秘密并不是说教育过程中的一切都不能公开,在下列两种情况下可以不受限制:一是有明显自杀意图者;二是存在伤害性人格障碍或精神病患者。i在阅读小芳的心灵沟通本时,我觉得她编的故事莫名其妙,但我又说不上来到底是什么感觉。根据平时同学跟小芳的交往,她常常会把幻想的事情当真实发生的事情跟同学讲。有一次,她跟好朋友小文说“昨天晚上我跟你在QQ上聊的这个问题,之后我又想了一下”,但小文跟我说,她平时从来也不上QQ,也没有跟小芳聊过。照理说我应该守护小芳的秘密,但是万一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结果就很难想象,考虑之后,我还是把小芳的妈妈叫到学校,跟她谈了小芳在学校里的言行,给了她“陶老师热线”的咨询电话,并建议她先去咨询一下。咨询的结果是陶老师说需要进一步观察,如果再有类似情况发生,就要去医院做诊断。老师遇到类似这样的情况,就不能一味地守护秘密,而是要跟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以防万一。

  从某种角度而言,教育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契约,好的教育是师生之间的自然默契!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这种契约需要一切以学生为主,应该以学生之乐为乐,以学生之忧为忧,以学生之苦恼为苦恼。ii要教育学生,了解学生的内心是第一步,要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我们能为学生守护秘密。教师替学生保密,实质上就是保护学生脆弱的自尊,老师做好了保密工作,也说明教师已成为了学生真正的知己,既然已成为了知己,还愁学生不向你敞开心扉吗?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感受到老师的可亲、可敬、可信赖,而老师能以诚相待、尊重信任他们,他们的心灵之窗才会打开,才能共同营造师生间融洽的情感氛围,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i《南京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讲义》,2006年版,第11页。

ii 智效民著:《六位教育家》,湖北人民出版,2008年版,第8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