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勃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是一门具有思想性、时代性、理论性的基础学科。初中生也正处于思想成型的关键时期,所以对其实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很重要的。目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着教学质量较低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实现素质教育,就要在使学生在牢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全面增强思想和觉悟。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为教师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自主学习、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有的教师仅以应对考试为教学目的,最终使思想品德教学陷入一种灌输与说教的恶性循环中去,这就违背了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初中生在思想、道德、政治、纪律和心理等方面的素质。一旦让思想品德教育陷入应试教育的怪圈,就满足不了新时代对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最终使其丧失了存在的价值。而要改变这种不良的现状,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教师应认识到,教是为了学,没有了学,教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所以要树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主动权还给学生,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做好学生开展思想品德学习的引导者。
二、课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是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阅读教材、关注时政新闻,基本掌握书本的基础知识,要求老师对学生通过课前阅读与思考中存在的和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探索知识与知识、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思想品德教师要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想法和心理动态,努力创设和课堂紧密相关的教学情景,抓住学习的思维,使其始终处于兴奋的学习状态,保持高涨的情绪,收敛各种与课堂无关的思想,将兴奋点集中到课堂学习中来。教师要为完成教学内容做好充分的课堂准备,在布置自主学习的问题时,既要兼顾对书本知识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体现思想品德课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能力,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不断增强其求知的欲望。具体做法如,课前将精心设计与课堂有关的问题布置给学生,提前设置出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预习和收集相关知识,上课时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在学习《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一节时,在布置自主学习的问题时,让学习上网查找我国近几年来在世界上与多少国家进行贸易往来,这与改革开放之前相比增长了多少个?调查中外合作汽车品牌有多少,分别叫什么?同时也可将最新的新闻时事作为教学案例引入课堂教学中来,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
四、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注重教学手段的灵活性和多变性,采用启发教学法、点拨法、比较法、强化记忆法等教学方法。在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注重备课,坚持“三透、三精”的备课原则;要认真研究标纲和课本,同时准确把握学生心理;要精心准备教学方法、例题习题、自主学案和教案。思想品德教师备课还要做到将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四方面内容的结合;在课堂中,让学生做到动眼、动口、动脑,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
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生学习兴趣对教学质量有重要的影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培养学习兴趣可从以下三方面努力。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关心、欣赏学生,学生就更喜欢教师,并接受、配合教师的教学;反之,学生则会疏远教师,甚至与教师对立,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师为了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间的情感距离,就要关心学生,多与学生交流,结合自己的实际引导、教育学生,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让学生觉得教师是朋友,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更喜欢自己的课程,从而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由于初中生正处于特殊的成长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与教师发生摩擦甚至对立。出现这种情况,教师不易当场指责、挖苦他,而保护他的自尊心,作出一定的让步,使师生关系暂时缓和一下;某些学生产生对立情绪时,要先作冷处理,等到学生冷静一点再与其交流。教师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还要尊重、保护和关爱学生,对于那些在学习和行为上存在偏差的学生,教师不应心存偏见、置之不理,而是更应多关心、多鼓励。还要注重帮助学生摆脱消极情绪,多表扬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二)注重社会实践的应用
思想政治科目要求记忆的抽象知识较多,如何帮助学生记忆,使学生在认同、理解的基础之上将知识深入内心,是思想品德教师要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各类素材的应用,通过分析素材,阐述素材中蕴含的道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某一课题,引导学生开展实际的社会实践。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自主设计调查问卷、开展调查、分析资料、撰写报告,使他们在这一过程中相互配合,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学生才能被充分调动主动性,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发挥时政热点的作用
思想品德课教育的灵魂和焦点是对学生品德和思想的教育。思想品德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只有使学生学到的知识作用于实践,才能使他们产生很强的求知欲,并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教师要抓住那些学生关注的和感兴趣的社会问题,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有效教学。把握时事的动态,引导学生在学习之余关注新闻、关注时事、关注社会热点,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时事评论、新闻分析、新闻播报、学生读新闻等,并且将课堂知识与时政热点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束语:综上所述,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发展素质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思想品德教学的实践中,做好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自主学习。同时,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案和情境,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让思想品德能力的提高带动其综合素养的提升,最终实现教学质量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古鸿燕.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0.
[2] 刘宝连.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快乐教学模式[J]. 文理导航(上旬), 2011,(08)
[3] 孙金玲.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 陕西教育(教学版), 2011,(05)
[4] 林云霞. 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 新课程学习(中), 2011,(08)
[5] 冉玉梅. 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 新课程(中), 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