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而不“学”则浅,“学”而不“研”则空,教-学-研一体化是金中河西校本教研的特色。2021年6月下旬,遵循学校首届学术报告会的足迹,初中各教研组聚焦“学科的发展性”研究内容的问题性、研究形式的参与性、研究方法的反思性,纷纷开设学科微学术论坛,为本学期的校本教研增添一抹色彩。
一、语文组:从“生活语文”走向“语文生活”
语文组以“小切口、大文章”为方向,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主观能动性,用语文视角去观察语文教学,用语文语言去诠释语文教学,用语文思维去创新语文教学。论坛上四位老师的分享既接地气,又有理论高度,她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从“生活语文”抵达“语文生活”。
二、数学组:解题教学的研究
数学组以“数学教学之路的可行研究”为主题,解题大师李玉荣老师以解题研究为主,以教材研究、教法研究为辅,展开分享,引导老师们从研究题目的本质、多解或更优解、通过增减条件提出变式、提高观点重审问题和寻找问题的瑕疵。
三、英语组:中学英语整本书阅读策略
英语组围绕“整本书阅读”,从理论和课程标准的角度阐述了整本书阅读的教育价值定位和必要性;发言的老师们介绍了自己在整本书阅读中的摸索、学习、提升的历程;组长在总结时推荐了整本书阅读的学习途径,并鼓励师生共读,才能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四、物理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化实施策略
物理组以“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化实施策略”为研究主题,以案例分享的方式分享了苏科版教材课内外活动的实施方案,展示了活动落实的范式和时间节点,预设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研讨提高学生的参与实践性研究的策略和路径。
五、化学组:希沃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化学组以“现代教育技术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主题,协同高中化学组组织了一次跨学段联合教研。他们以技术为媒介,分别从教学内容整合、学习方式转变两方面共同商榷建构初高中化学衔接课程体系,以期系统地进行初高中衔接教育的研究。
六、政治组:学科思维培养的教学策略
政治组以“提升学生学科思维能力的策略”为主题,对比了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的差异,结合教学案例阐述了促进学生成长型思维养成的意义。学科思维培养的思考和策略将成为新学年学科课程化建设的重要抓手。
七、历史组:历史概念教学策略
历史组以十三五市级规划课题研究的过程汇报为研讨形式,课题主持人阐释了理念更新,认知迭代的重要性。之后教研组又紧紧围绕“指向关键能力培养”的主题,展开“大概念、必备知识”的研讨。
八:地理组: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策略
地理组的主题是探讨以理论加实践的形式开展初高中课程的衔接。地理组成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从自然环境角度寻找初高中教学衔接的案例;实践上老师们实地考察、了解雨花石的分布,分享捡拾雨花石的趣事,研讨落实学科素养。
九、生物组:着眼未来,谈初高中生物教材的衔接教学
生物组以“初高中教材衔接”为主题,组织研讨交流。研讨前,每位老师结合研读的高中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撰写读书心得;分享会上,老师们汇报交流阅读感受,最后达成共识——有责任让学生在初中阶段为以后生物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尽量减少学生生物学习的断层现象。
十、体育组:体育教学论文写作与课题研究技巧
体育组以教师论文写作与课题研究为视角,借助建邺区体育针孔教研活动平台,组织老师从教师专业技能提高、运动技术规范精准教学、课后及时反思记录点滴等几个方面展开微学术研讨。经过激烈的研讨,老师们在课堂教学的规范化和对课堂树立敬畏感等方面达成共识。
用学术的视角思考学科的发展,能解决实际问题,加深专业理解,能积累自身经验,探求学科的未来。学术性研究是育人行为与学理反思的融合,是促进教师专业思考,提升学术素养的关键。且行且思,且思且行。
语文组
数学组
英语组
物理组
化学组
政治组
历史组
地理组
生物组
体育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