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下午,建邺区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活动在金陵中学河西分校举行,此次活动基于“真、善、思、美”教学模式中凸显不同教学要素的教学设计开展了精彩纷呈的同课异构活动。
陶行知学校何琴老师和我校罗杰老师分别对八上第五课第三框《善用法律》进行同课异构。何琴老师基于“善”展开教学,选择学生身边的真实案例启发教学,“善”用法,用法“善”以达到“至善”的目标,同时也融合了个人与社会、承担社会责任的内容。罗杰老师以“真”为起点,针对问卷中学生的真实困惑展开教学,从知—能—敢—善四个方面,逐步达成教学目标,善用法律既是过程,也是目的。罗杰老师设计了在课堂上让学生现场拨打“法律援助电话12348”的环节,让学生真实地参与到了“学法、尊法、用法”的过程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真”用法的勇气,锻炼了学生“真”用法的能力。两节课后,第一盟区施红心老师,第二盟区支慧老师分别代表备课团队总结发言。
初三年级同课异构的内容为九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二框《延续文化血脉》,来自南外河西的陈亚亭和来自莲花实验学校的张雨两位年轻教师分别侧重于从“美”和“思”两个角度带领全体学生和听课老师开始了一场中华文化之旅。陈老师带领学生从探寻“物形美”到发现“精神美”,再到挖掘“思维美”,最后回归传承“文化美”,突出课程知识性和价值性相统一的价值追求。张雨老师从基于学生真问题的课前质疑,到带领学生多角度探寻中华文化危机的解决之道,带领学生答疑解惑,体会思辨之美,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内化学生传承和延续中华文化血脉的价值认同和使命担当。两位老师的课引发全体老师对“真、善、思、美”的课程价值的进一步思考。
活动的最后,建邺区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研训员王鑫红老师做了“双减”政策下的有效作业设计的必要性及核心素养导向下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的总结发言,鼓励全体教师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新样态。道德与法治学科应始终坚持育人导向,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塑造健全人格。
罗杰老师公开课
张雨老师公开课
老师们认真听课并做好记录
文字:孙雅莉
图片:吴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