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为经济学下了一个精确的定义,大意是:“经济学是研究稀缺的学问,凡是稀缺的都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这就是说,经济学关心的可能是金钱、能源、自然资源和时间;总而言之,经济学可以研究任何东西,只要它们是稀缺的。在上述定义中,“稀缺”指的是“某物没有足够的供应量来满足所有的需求者,包括个人、企业和政府部门等”。所以,一般情况下价格会上涨,以减少那些非急需(即“多余”)的需求,而且要一直涨到足以削减多余需求和购买力的程度。
而宏观经济学不是某种商品的具体数量,而是着眼于除去通货膨胀因素后整个国家的实际总产出;不考虑某家企业或是某个市场有多少名员工,而是考虑整个经济体的就业状况和失业状况。关于宏观经济的问题包括:经济周期的动力是什么?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经济增长)是由什么决定的?究竟什么在影响着通货膨胀?汇率变化(本币兑换外币或外币兑换本币的比率)又是由什么引起的?
AP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国家经济核算、总供给和总需求、财政以及货币政策、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几部分内容组成。重点掌握GDP的核算方式、GDP、通货膨胀率以及失业率之间的关系、总需求和总供给均衡以及变化、财政以及货币政策的机理以及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国际贸易。无论是微观经济学还是宏观经济学的知识点,对图的识别和掌握都是重中之重,选择题中很多关于图的识别的问题,而在最后的简答题中则往往会要求学生自己画图,所以,画图能力在AP经济学考试中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