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就是力量》课程说明

发布时间:2015-10-30 浏览次数:2336

国际部《行走就是力量》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国际部从为一生奠基出发,以兴趣性、拓展性、实践性为特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

国际部校本课程——《行走就是力量》开发体现为一生奠基的教育理念,让学生通过亲近自然的锻炼,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实践能力,增进班级同学的互动沟通,提高班级凝聚力,营造和谐融洽的集体氛围,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1、 通过校本课程的不断完善与实施,使学生打好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的基础,以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要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2、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了解家乡的乡土文化,吸收乡土文化的营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 

   校本课程是为了指导学生获得感性知识,促进学生动作技能、人文情怀的发展而设计的一系列针对本校实际的以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为中介的学生主体活动内容和形式。根据实际,国际部校本课程开发力求突出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课程内容的自然性。课程植根于大自然,在实施过程中,从身边的锻炼场所走向本地的名胜古迹,最终走向祖国的大好河山,为学生奠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良好氛围,为学生从学校走向世界架接好桥梁。

2、教学方法的活动性。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课程的实践性与体验性。强调学生的身体力行,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我们的目的并不仅仅是限于身体锻炼,而是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获得实践能力,塑造团队意识。

3、课程本身的开放性。课程的开发实施富有活力。课程的开发吸收广大教师、学生参与,课程由教师去实施,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师生在积极互动中,共同发展。课程在开发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修正完善,师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调整。 

 四、校本课程编制的原则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力求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校在编制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参与,根据学生的需要不断优化校本课程。 

2、开放性原则: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材本身在实施中,教师要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不断反思出现的各种问题,对教材随时予以补充、调整。

 3、发展性原则。课程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国际部利用自身资源,构筑具有本校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

 五、校本课程的内容 

 强调行走就是力量的主题,鼓励、要求全体学生行走起来,在行走的过程中锻炼体质、锤炼意志、打造团队、学会合作。

 六、校本课程开设计划 

 全学部依据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等逐步实施,并在实施中完善,总结经验。一般以全学部为单位安排教学日进行,赋予该课程每学年1个学分,由具体课任教师组织教学。

 七、校本课程的评价 

建立评价方式多样,评价目标多元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构建的评价体系具备如下特色:1、主体的多元性;2、评价主体的互动性;3、评价内容的多样性4、评价过程的动态性。

 八、校本课程的管理

 1、 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

 2、 鼓励每位具备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教师自主申报开发课程,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 对教师进行课程理论培训。

 4、 加强校本课程及教辅材料等设施的管理。

 5、 加强校本课程档案建设,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好,期末上交校本课程研究领导小组,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

九、校本课程的学分认定

每学年举行不少于一次活动,顺利完成者获得1个学分。该学分可直接纳入总成绩绩点的计算。

 

 

 

 

                                                                                  国际部

                                                                                2015-10-20

 

 

 

 

 《行走就是力量》校本课程告家长书

 

 

 

尊敬的家长:

 

   您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学生们走出校门、走近自然,开展有针对性、富有成效的行走活动,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也能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为此,国际部特开设《行走就是力量》校本课程,要求每位同学必修,每学年1个学分。

 

116日,我们将开展《行走就是力量》校本课程的首次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活动时间:2015116日(周五)7:30-17:00

 

活动地点:绿博园、滨江公园至鱼嘴公园一线滨江步行道(单程约15公里)

 

参与对象:国际部高一、高二、高三学生、全体老师(58人)、部分家长(欢迎每位家庭安排不超过1名的家长亲子随行)

 

活动内容:步行约30公里,自学校西门-兴隆大街-绿博园-滨江公园-鱼嘴公园沿线,亲近自然,强化体质,锻炼意志,培养合作精神。

 

因户外活动特殊性,如孩子体质异常,可提出申请,否则将自动视为孩子身体健康,适宜参加此次活动。对于体质异常的孩子,家长可提出免修申请,需提供三甲以上医院诊断证明,待学校同意后,学生可补上其他课程以完成规定学分。

 

行走就是力量,让我们从学校出发,走进自然,走向世界!

 

 

 

                                                     国际部

 

                                                   2015-10-30

 

 

《行走就是力量》具体实施方案

 

 

一、行前安排:

1、周五7:30所有学生正常到校,进班后班主任开班会,强调集体活动纪律,分发食物,各小组分组。

28:00各班整队到校史大道结合,每班清点人数,按指定顺序出发。各班按早操队形行进,由体委在班级前举班旗领队。

3、行进路线:兴隆大街、绿博园、滨江公园至鱼嘴公园一线滨江步行道(线路图另附)

二、人员安排:

1、总指挥:马海峰

分组指挥:冯伯君、孙英杰

行动指挥:体育老师4名。姚红军:高一1-4  余春华:高一5-8

褚俊:高二中美、中英班   崔淑辰:高二中加班、高三年级

2、分班指挥老师安排:

高一1班:18人(3组)  带队老师:左一诺、张清河、高姗

高一2班:17人(4组)  带队老师:周俊英、刘可、王国超、孙英杰

高一3班:20人(3组)  带队老师:张晓丹、田秋雨、鲍静

高一4班:22人(3组)  带队老师:杜颖超、万琳琳、丁维佳

高一5班:20人(3组)  带队老师:姚紫佩、郭擎川、郭倩

高一6班:21人(3组)  带队老师:杨莉莉、邓诗瑛、樊继萍

高一7班:20人(3组)  带队老师:唐琴、聂阳、陈玉洁

高一8班:24人(3组)  带队老师:赵炜懿、严小丹、左苏

高二中美1班:21人(3组)  带队老师:董之瑶、瞿梦龙、唐郦薇

高二中美2班:20人(3组)  带队老师:杨得淑、徐安兵、郭擎川

高二中英1班:15人(3组)  带队老师:崔振武、钱文娟

高二中英2班:12人(2组)  带队老师:罗碧岑、姜佳颖

高二中英3班:16人(2组)  带队老师:梁春林、倪健康

高二中加1班:20人(2组)  带队老师:周燕、冯伯君

高二中加2班:15人(2组)  带队老师:王乐、周景明、李秋爽

高三中英班:8人(1组)  带队老师: 端木丹丹

高三中加1班:20人(3组)  带队老师:田学菁、龚婕、马明明

高三中加2班:5人(1组)  带队老师:刘畅

3、各班设立小组长,按组行动,班主任、副班主任随时了解各组学生行踪。禁止学生擅自离队。

4、后勤保障安排:

校医1名,保障车2辆(商务车+现场电瓶车),新闻报道人员4名。

三、注意事项:

1、提前准备一双柔软舒适,适合长途步行的运动鞋,所有学生穿棒球衫校服,建议多带一件外套,防止感冒;在近期进行有目的地快走锻炼,标准为30公里左右;近期适当增加营养,以储备能量应对不时之需。当天可随身携带保温杯饮用热水。

2 学生未完成80%路程则拿不到课程学分。顺利完成者可获得1个学分,用于总学分绩点的计算。

3、学部统一为学生代为购买意外险。各班为单位组织学生购买食材,分配到个人手中。教师午餐由学部统一安排。

4、行程中有3个休息点,依次为花海、南京眼、湿地公园南。到达休息点后,各班可进行休整,根据学部统一安排,组织队伍出发。午餐点设在南京眼广场。

5、所有同学服从指挥,每组由1名老师带队指挥,红绿灯路口由带队老师统一带领学生通过。为保障安全,重要路口有老师提前到位,指挥队伍通行。江东路路口:聂阳,青桐园路口:冯伯君,棉花堤路口:赵炜懿。

6、行进过程中班主任要多次清点班级人数。班主任要随时关注学生的交通安全及身体状况。各班在行动前了解学生体质状况,确定体质特殊学生名单。如有学生在行走中身体异常,立刻与学部联系,学部将安排随队医生诊断。

7、行走中,保障车、新闻报道小组、医务小组将随时关注各班情况。

8、游玩期间不乱扔垃圾,不损坏公物,遵守相关注意事项。手机保持开机,遇到特殊情况联系组长或班主任。请各班积极用相机记录精彩瞬间,以备校园展示及毕业纪念册之用。

 

四、路线图

说明: 8_20151030101027_chwRd

集合队伍,从西门出发,沿兴隆大街南侧至青桐园过街到达绿博园地铁口。经绿博园地铁6号口至2号口穿越扬子江大道到达绿博园东门。队伍集合整队进入绿博园沿“绿道”行走。绿博园出口处有约300米社会道路需要特别注意。湿地公园处因岔路多存在一定危险性,禁止学生进入下方步栈道。

 

国际部

                                                           2015-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