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期初中英语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沈秋云
引言
新时期以来,我国初中英语教师教学方式变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成绩主要体现在:其一,初中英语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其二,以往传统的灌输性教学方式逐渐得到了改善;其三,初中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步走向自主、探究、合作这三个方向。通过对新时期以来的不同阶段初中英语教师教学方式特点的分析与研究,不难发现:自新时期以来,我国的初中英语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呈现出六种不同的特征。下面将对这六种不同的特征进行逐一的讨论与分析。
一、由单一性走向多样性
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呈现单一性的特点,在第四次英语课程改革之后,教学变得更强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地学习,同时鼓励初中英语教师采用交际型、任务型等教学方式,使教师的课堂教学变得丰富、生动起来。
以下将从两方面将现在的教学方式和以往的教学方式进行对比。第一,英语教师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讲授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采用了合作式教学,交际对话式教学,全身反应式、探究式教学等,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第二,英语的教学资源也变得丰富了起来。最大的改变即英语教材不再是唯一的一个版本,而是出现了众多的版本。除了教科书,英语教师也能运用多种资源,也能开发学生资源。教师教学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这些都促进了初中英语教学方式向着多样性的方向发展。
二、由同一性走向差异性
改革开放以来,前三次的英语课程改革都没有抓到英语改革的核心灵魂,学生好比流水线上生产的产品,教师按照同样的教学模式对其进行生产。在过去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采用同一教学方法,运用同一手段与标准来评价英语的教学成果。
新时期以来,在第四次英语课程改革中,这个问题得到了充分重视,开始呼吁英语教学应有差异性。差异性的教学方式是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不同特性,设定不同的教学要求,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促进不同学生的长足发展。教学方式由同一性走向差异性,这使得初中英语教学变得真正是发展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寻求学生共性与个性的和谐统一。
三、由客体性走向主体性
在以往以语法翻译式的教学为主流的英语教学时代中,英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就是传统教学中所提倡的以教师为中心。英语教师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唯一权威,而学生则成了教师在课堂上控制、灌输的对象,处于被动接受的客体地位。
新一轮英语课程改革中强调要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