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园地

探索“百思课堂”的样态——记小学部英语组校级教研展示课活动

发布时间:2023-05-22 浏览次数:1709

在学部“百思课堂”理念的引领下,2023518日上午,英语组低、高两个年段的教师齐聚一堂,共同研讨“百思课堂”在英语教学的实施路径。

第一节由周芳芳老师和一年级的小精灵们带来的《Chapter5 Happy Moments》。周老师以一首欢快的Happy Song开场,点燃了孩子们的激情。周老师模拟微信聊天,复习核心句型。周老师还围绕Happy moments at homeHappy moments at school为线索,就地取材地运用我校资源展开教学,小组合作绘制海报。她以“See miracles in life everyday.”藏头句“Smile”提升单元主题意义,令人眼前一亮。

第二节由余婧婷老师和五年级的精灵们带来的《Unit7 Chinese Festivals》。余老师先学后教,巧设研学单,布置学生预习任务,在激活学生的已知的基础上,为学习新知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课上学生以五人一小组,合作讨论、学习,逐步完善思维导图支架。值得一提的是,余老师用心地融入古代诗词,为跨学科学习做了进一步尝试。她巧妙借助正在进行的“英语节”活动背景,学生当堂反馈,宣传元宵节相关知识,在运用本节课语言知识的同时,增加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两节课后,两位上课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简短的说明。听课老师们热烈讨论两节课的所获所思。对第一节周芳芳老师的课,余进跃老师和陈义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感想。余进跃老师认为,在周老师的研学单中,预习活动如朗读带有ing的词汇、准备一张记录家庭快乐时刻照片等,与目标一一对应,周老师相应在课堂上进行了预习检查,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做好了铺垫,真正做到了先学后教。陈义老师认为,周老师的课程均以核心问题主导,即“What is she doing? What are they/you doing?”的动词ing表达。她以主线“Happy moments”贯穿课程,结构清晰。学生们联系自己的快乐时光,表达非常丰富,热情互动。但学生对can+动词原形的表达有些混淆,可以适当做出指导。

对第二节余婧婷老师的课,陈洁老师和顾海利老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陈洁认为,余老师设计的预习任务能充分引导学生对“元宵节”进行多元维度的理解,并在课堂中展示了学生充分的预习。余老师还以思维导图中的问题贯穿主线,思维结构清晰,从复习课文讲述的传统节日,到运用支架学习母亲节、父亲节和元宵节,问题的主导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顾海利老师认为,余老师在表演课文和以“英语节”的背景引导学生介绍“元宵节”的活动中评价学生的表现,以角度多元化、增加更多语言等方面为标准,促进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认知。但在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讲述“元宵节”的活动中还应给予学生更多开放的空间,建议增加中国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的文化异同对比。

最后,王卉老师结合区教研的方向,建议在我们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科育人和跨学科融合的探索。一步一个脚印,勾勒出“百思课堂”的理想蓝图。

(供稿:宋雯姬   编辑:周亮    一审:王卉   二审:邱明莉)

周芳芳老师课堂展示

 

余婧婷老师课堂展示

 

余进跃老师评课

 

陈义老师评课

 

顾海利老师评课

 

陈洁老师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