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园地

聚焦素养导向育人目标,共探课堂教学优化新路径——建邺区第二盟区语文教研活动

2025年9月22日下午,第二盟区语文教研活动在学部录播教室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聚焦素养导向育人目标,共探课堂教学优化新路径”为主题,通过课例展示、专题讲座与深度研讨,为盟区四年级语文教师搭建了一个高水平专业交流的平台。 活动伊始,金陵河西学校小学部的史梦婕老师执教研究课《爬山虎的脚》。史老师重视字词基础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品读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精准的语言表达与细致的观察方法。课堂上,学生时而书声琅琅,时而安静思考,在读、思、悟中探究爬山虎脚的奥秘。 随后,金陵中学附属小学金阳老师做《边读边想象画面——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专题讲座。她立足省学测的考察要求,系统剖析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并现场展示基于省学测命题思路设计的第一单元试题,为教师把握“教学评一致性”提供了清晰参照。 金陵河西学校小学部沈婷老师做《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专题讲座。她紧扣学科特点,提出一系列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具体措施,并结合该单元“阅读策略”相关内容,深入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邱明莉主任以《聚焦核心素养,精准导航教学》为题,分析了省学测中所反映的学生能力考察方向,并据此对日常教学提出五个方面的切实建议:夯实基础,强调运用;深化阅读,提升思维;聚焦表达,有效习作;融入素养,贯穿始终;优化评价,促进发展。 最后,盟区首席丁亮亮书记对本次活动进行专业点评与总结。她充分肯定了此次教研活动的实效性与前瞻性,强调教师要持续深化对语文核心素养的理解,将今日所学转化为课堂实践,不断推动教学质量提升。 本次教研活动内容扎实、视角多元,不仅深化了教师对教材与评价的理解,更为大家指明了素养时代语文教学的实施路径,对推动区域语文教育内涵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供稿:方荻    编辑:周亮    审核:邱明莉) 史梦婕老师执教《爬山虎的脚》 金阳老师做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沈婷老师做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邱明莉老师做命题分析 丁亮亮校长做活动总结
2025/09/23

AI赋能小学英语教学实践探索——记建邺区小学英语教研活动

2025年9月11日上午,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刘大伟所长、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季慧敏校长、建邺区小学英语教研员张丽宁老师莅临本次教研活动。 建邺区全体小学英语教师齐聚南京金陵河西学校学术报告厅,共同聆听魏同悦、宋雯姬、袁紫璇三位老师从备课、上课、课后三个教学环节开展的AI工具实操应用分享。 首先,魏同悦老师以《认知先行,让AI成为专属备课团队》为主题展开分享。她立足教师备课需求,聚焦教材语篇解读、学情分层设计、教学资源创设三个核心方向,结合AI工具演示具体操作步骤,并通过现场抽签,邀请老师们体验运用豆包设计网页的过程。 随后,宋雯姬老师带来《与AI为友,让AI成为你的课堂小帮手》的实践交流。她先介绍了运用DeepSeek设计的随机点名等实用AI网页,再针对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讲解如何借助AI优化解决;同时,她利用豆包AI智能体设计出“服装小顾问Amy”,通过现场抽签邀请台下教师与智能体互动。 接着,袁紫璇老师分享《AI赋能小学英语课后辅导的实践探索》。她先分析小学英语课后辅导的三大痛点,再结合豆包、WPS灵犀、匠邦、DeepSeek、Talk AI练口语五大工具,介绍批改作文、生成默写单等实用功能;此外,她还运用DeepSeek设计“背诵消消乐”游戏,现场抽取10名教师体验该游戏。 最后,张丽宁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点评与总结,既肯定三位老师的分享内容,也强调AI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刘大伟所长同样认可本次活动的意义,他指出:“谁先动手,未来就是谁的。”活动尾声还设置惊喜抽签环节,刘小雁老师幸运获得刘大伟所长赠送的书籍《AI如何适用于教学》。 本次教研活动正式拉开建邺区AI赋能小学英语教学研究的序幕。未来,将有更多教师探索、运用AI工具,在实践中享受AI带来的教学便利,让AI真正成为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得力助手。 (供稿:宋雯姬  编辑:周亮  审核:余洁) 魏同悦老师分享现场    老师体验网页设计   宋雯姬老师分享现场 老师体验AI智能体 袁紫璇老师分享现场 老师现场体验口语评分程序 会场活动情况 张丽宁老师点评 刘大伟所长发
2025/09/11

落实学科育人,践行学为中心——记建邺区小学语文4-6年级教师暑期培训

为进一步推动新课标、新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落地,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实施能力,2025年8月25日上午,建邺区小学语文4-6年级教师暑期培训在南京市金陵河西学校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次活动由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特邀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语文教研员倪鸣老师做专题讲座。 倪鸣老师以《落实学科育人,践行学为中心》为主题,围绕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材的“变与不变”,从“把握课标主要理念”“了解教材修订情况”“推动课堂教学变革”三个方面,深入阐述了“小学语文学科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培养得如何”这一根本问题,引导教师从育人目标出发,重构教学思维与实践路径。 接着,倪老师从“目标与内容”“过程与方式”“评价与反馈”三个方面,结合优秀课例,为教师们提供了教学新思路与新方法。通过具体案例,阐释如何科学研制教学目标、设计真实语境下的学习任务、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推动课堂从“知识传授”走向“素养培育”,真正实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转型。 讲座中,倪老师鼓励老师们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增强课堂的协同与交互,创新教学模式和学习组织方式,促进学生高效参与教学互动,实现即时的教学反馈。她强调,教师应主动顺应教育数字化趋势,将技术作为支撑“学为中心”课堂构建的重要力量,将其用于创设情境、促进探究、支持个性化学习,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走向更加智慧、开放、高效的语文新课堂。 区教研员张蓉老师在总结时指出,老师们要提高站位,用课标的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样才能真正从教好一堂课走向教好一门课;老师们要读懂教材,只有深入研究教材,用好教材资源,才有底气完成学为中心的转变;智能时代,课堂教学必须要转变学习方式,要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发现和积极探索的语文实践场地。 此次培训让教师们明晰了新课标落地的具体路径,后续教学中,老师们将结合所学优化教学设计,把“学为中心”真正落实到课堂,切实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推动区域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 (供稿:张剑知    编辑:周亮    审核:邱明莉) 省教研员倪鸣老师做专题讲座 区教研员张蓉老师主持培训活动 老师们认真听讲 老师们参加培训
2025/08/25

聚焦“百思”当堂反馈,重构美术创意课堂——小学综合组校级教研活动

为了促进综合学科的交流互动,我校综合组于4月3日上午第一节课举行以“聚焦‘百思’当堂反馈,重构美术创意课堂”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美术组陈春雨老师执教一节创意手工课,题目为三年级下册《装饰瓶》。 陈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主题深入理解,运用各种综合材料,将生活中原本被人随意丢弃和影响环境的瓶子二次利用,变废为宝,将其变成艺术品。整节课围绕学生带来的各式各样的瓶子展开,分析瓶子的形状、大小、材质等。学生也做了充分的准备,从绘画工具中的丙烯马克笔到手工材料中的粘土、毛根、麻绳,再到贝壳、钻石贴纸、珍珠、五谷杂粮这样的综合材料。学生交流讨论中自主发现可以用装、贴、画、缠四种方法来装饰,对照自己的瓶子找到适合的、不同的装饰方法。课堂将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课后,综合组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更深入地研讨交流。结合本次活动主题,美术组邱晓老师对陈老师的课堂评价道:课堂围绕“创意”二字,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一步步总结出“装、贴、画、缠”的制作方法,有了大的制作方向,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装”只适合透明的瓶子,“画”比较适合表面光滑平整的瓶子等。科学组仝丽萍建议课堂可分为两节课时,第一节课讲方法,可以讲解得再细致一些,第二节课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制作并展示自己的作品。周亮主任提出老师可以让学生多带一些种类的瓶子,比如:啤酒瓶、洗发水瓶子等,让课堂再有更多的可能性。 最后,朱兆明主任总结,陈老师的课堂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和动手,这样的课堂是值得综合组所有老师学习的。相较于语数外课堂中学生更多的“静”而言,综合学科的课堂则应该让学生动起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朱主任还提出建议,课堂环节可以再精炼一些,最后作品展示环节时间应再充分一些,除了学生自评,还可以生生互评,老师点评。 (供稿:杜雨泽 一审:陈天岚 二审:邱明莉 三审:周亮) 陈春雨老师上课 学生小组讨论 陈老师参与小组讨论 综合组老师参与听课 朱兆明主任点评
2024/04/03

“百思课堂——让思维在图形中绽放”——小学数学教学研讨活动

在这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时代里,图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4月2日下午, 第二盟区数学教研活动在我校录播教室举行,本次研修的主题是“百思课堂——让思维在图形中绽放”。小学部张艳和朱颖两位老师授课,江东门小学杨琴老师做讲座。 第一节课由张艳老师执教《角的初步认识》。张老师通过“找一找五角星中的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了“百问——慧眼识角”、“百放——慧眼辨角、慧眼数角、巧手比角”、“百探——巧手做角、巧手画角”等一系列环节,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动脑思考中,深入理解角的定义、特征,使学生对角有了全面的认识。张老师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第二节课由朱颖老师执教《认识三角形》。朱老师通过视频地震中的活命三角区导入,设置了四个环节:百问——感知三角形首尾相接的特征,百探——探究三个点的位置关系,百争——探究三角形的底和高,百放——火眼金睛及灵活运用。由浅入深、层层紧扣,从三角形的定义、特征等方面逐步讲解,在对三角形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后让学生通过动手画三角形、画三角形的高等活动,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朱老师的提问具有启发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紧扣百思课堂的研究主题。 两节课后,由南京市江东门小学杨琴老师做了一场题为《让图形之花在课堂高效绽放》的讲座。讲座中,杨老师从精心选择现实有趣的素材、合理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逐步提高数学思考水平三个方面阐述了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教学内容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为核心展开,学段之间的内容相互关联,螺旋上升,逐段递进。杨老师提出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同桌合作、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可以取得相互启迪、相互弥补、相互质疑、相互竞争的效果,这是实现课堂教学多维互动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之处。 讲座后,郑莉主任组织大家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从四个关键词“百问、百探、百争、百放”分析了课堂目标达成情况,又从“学有所问、学有探究、学有合作、学有表达”四个方面总结了学生学习状况。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不仅在数学知识上有了新的收获,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图形、对数学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供稿:陈蕾 一审:安雅君 二审:邱明莉 三审:周亮) 张艳老师上课 张艳老师指导学生
2024/04/02

小学英语跨学科融合的教学策略、内容和方法——记刘兆义老师讲座

阳光灿烂,春风拂面。3月29日上午,建邺区英语教研活动在我校阶梯教室3成功举行。小学英语教育专家刘兆义老师带来“小学英语学科融合”为主题的精彩讲座。建邺区英语教研员张丽宁、原南师附中新城小学怡康街分校校长张敏以及各校骨干教师参加了讲座学习。 刘兆义老师在小学英语教育领域深耕多年,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他为小学英语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讲座中,刘兆义老师首先介绍了关于跨学科主题教学途径。他认为,跨学科主题教学途径,指的是在教学中采用以主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将多个学科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整合,实现不同学科知识的相互补充和延伸。跨学科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科融合意识,培养学生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勇于想象,敢于思考,通过合作解决问题,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接着,刘兆义老师就所思所悟、融合策略、内容资源和以及方式方法四方面详细阐述了小学英语学科融合的具体实施策略。他认为,在沟通与表达、理解与解释、培养学生批判性与创造及创新思维、文化理解与包容等方面,语言文字在跨学科主题教学中至关重要。他建议,教学要以英语教育教学为本,适时、适度、适量融入。抓准跨学科融合切入点,以培养学生的学科融合意识和能力为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刘兆义老师还建议老师们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体验。 在讲座中,刘兆义老师与老师们分享了一些学科融合的实践案例。他提到,有些学校通过组织学生编写剧本并表演、创作主题故事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通过合作学习实现跨学科融合,使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高。这些实践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最后,刘兆义老师鼓励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将小学英语学科融合的理念落到实处。他表示,只有不断尝试、不断总结,才能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这场讲座不仅让我们对小学英语学科融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我们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启示。 (供稿:顾颖龄 一审:李喆慧 二审:邱明莉 三审:周亮) 刘兆义老师讲座 教研员及骨干教师参加讲座学习
2024/03/29

成长的故事——语文教研组读书交流会

春光作序,万物和鸣。樱花盛放的仲春时节,小学部语文组的老师们齐聚会议室共沐书香。3月27日上午,语文组“成长的故事”读书分享会如期举行。老师们围绕寒假阅读的《周国平论教育》和《成长之道》两本书,交流自己的读书感悟。 《周国平论教育》中《儿童教育五题》一文引用了卢梭的话“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大家对此持不同意见,畅所欲言,思考不断深入: 顾馨老师表示赞同,并结合自己阅读的《在轮下》发表观点;孙静老师持反对意见,她以班级学生为例,结合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珍惜时间,以及近期执教的课文《匆匆》,引发思考:怎能浪费时间?刘惠老师认为,从学生长远发展来看,必须要舍得这个时间;朱兆明主任则表示,如果顺从天性,99%的人都选择躺平,要想成为优秀的人一定要节约时间,高效利用时间,因为非常杰出的人还是少数。思维的火花被点燃后,老师们纷纷加入到畅谈的队伍,思维不断碰撞,观点相互交融。 《成长之道》一书,汇集了20位名师的成长故事。阅读时,老师们仰止名师的高度,更加钦佩名师的厚度。徐娴老师因为与徐斌校长有过共事的经历,所以她从自身的教学出发,从书中找到了与徐老师的差距,促使其成长。胡悦老师认为书中每位老师的成长之路都是独特的,重点围绕孙双金校长从教旅程中的“第一次”展开互动,老师们纷纷分享从教故事中的“第一次”:邱明莉主任分享了自己踏上工作岗位后第一次在师傅帮助下上公开课的经历;吴慧老师倾诉自己与家长相互理解的第一次;宋祥贵老师回忆自己第一次赛课,一路过关斩将的经历,同时从书中的一段文字有感而发——名师们的生命底色、价值追求都值得我们学习。他还回顾小学部课堂改革的历程,提出有名师指导,青年教师才能有快速的专业发展。 阅读是美妙的,分享是快乐的。孙双金校长指出:读书要善于选择,老师们要读经典的书;读书要学会领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既要读文字书,还要读无字书;读书要讲究境界,不要过分迷信书,不能跪着读书,要站着读书,用平视、批判的眼光去读书,读出自己的理解。 读书交流会的现场,老师们的笑声与掌声不断,思想与心灵共鸣。意犹未尽中,老师们的阅读热情互相感染着。大家将继续在阅读中行走,在坚持中收获,在实践中成长。 (供稿:周圣怡 一审:孙静 二审:邱明莉 三审:周亮) 全体语文教师参加分享活动 孙静老师发言 宋祥贵老师
2024/03/27

劳动中锻炼,思索中践行——指向未来胜任的“百思课堂”实践研究

3月26日,春意正值,金中河西校园花香弥漫、鸟鸣婉转。一场以“劳动中锻炼,思索中践行——指向未来胜任的‘百思课堂’实践研究”为主题的建邺区劳动教研活动,如窗外樱花般热烈地进行着。 首先是金中河西小学部的夏正银老师、王艳老师分别执教二年级《折彩粽》、六年级《纸藤花》。两节课都能围绕学部提出的“百思课堂”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夏老师引导小朋友们在“看粽、比粽、拆粽、折粽、评粽”等环节中,边动手边思考,遇到问题,小组商量讨论,从而动手实践解决问题,最终都能折出一个个可爱的小粽子。王老师根据六年级学生特点,采用“先学后教、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综合之前所学劳动技能,小组合作,在“剪花瓣、粘花瓣、裹花杆”等环节后,一枝枝漂亮的康乃馨便诞生了。 两节课后,劳动教研组长吴慧老师做《思中行,乐中做,动中得》专题讲座。介绍学部以“百思课堂”为抓手,实践“金陵好课堂”,让学生在劳动教育中践行“劳动—思索—再行动”,使劳动教育不仅仅有体力上的劳动,也有思维的碰撞。 汇报结束后,教研员张鸣老师组织参加听课的老师进行研讨,要求大家优点尽管说,缺点敞开说。中华附小的沈军老师认为两节课都能凸显劳动课程的性质,能够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劳动技能指导细致,注重评价。同时提出,二年级的课,可以让小组互助代替教师的手把手指导;六年级的课,要关注前五年所学的劳动技能。建邺实小分校的唐晓勤老师建议,任教劳动课的老师要关注教材的结构,关注教师的示范性及学生劳动习惯的养成。 张鸣老师最后点评时指出,以生为本,教师认为简单的劳动技能,在学生看来却不简单,教师的示范要慢而细致。劳动课除了教授知识、技能外,还要有情感教育,教育学生遇到困难怎么办,要学会寻求帮助。最后指出,劳动课要关注安全,劳动用品的回收要责任到人。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把安全放在首位,安全方能行稳致远! (供稿:孙静 一审:吴慧 二审:邱明莉 三审:周亮) 夏正银老师执教 二年级劳动《折彩粽》 王琰老师执教 六年级劳动《纸藤花》 吴慧老师做专题分享 教研员张鸣老师深入课堂指导学生动手实践 参加教研的老师进行评课
2024/03/26

百思课堂 让思维在图形中绽放——“金陵好课堂”专题研讨活动

为促进数学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精准把握教学方向,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2024年3月26日下午,建邺区高年段数学“金陵好课堂”专题研讨活动在金中河西D楼报告厅举行。区高年段数学老师参加本次教研活动,南京晓庄学院姜凡博士、区数学教研员范韦莉老师做现场评课指导。 本次研修活动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由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王胜男老师和王蓉老师分别执教四年级《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和《多边形的内角和》,第二个环节由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数学教研组长安雅君老师分享讲座《指向思维进阶的百思课堂》,第三个环节由范韦莉老师和姜凡博士进行指导。 王胜男老师执教《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节课时,以问题导入,请学生任选三根小棒,试着围成一个三角形并记录结果。王老师就学生的实验结果,请学生提出疑问,进而研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设计了小组初探,小组再探和小组三探三个探索环节,从三个层次让学生理清三角形三边关系。让学生从初步的感知关系到明确的验证关系再到最终的简化三边关系,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不断生长。 王蓉老师执教的《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课,从三角形的内角和探索方法出发,让学生利用实物,自主探究四边形内角和,在学生互相点评方法后,小组合作研究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继而再研究七边形、八边形,体现出学生思维由实物到图形的抽象和进阶。在多次研究、讨论的过程中,总结方法、整理数据、填写表格、总结规律。 安雅君老师在《指向思维进阶的百思课堂》讲座中,从百思课堂的建构、百思课堂的实践及课例分析三方面向在座教师分享了学部正在探索的“百思课堂”。思维课堂的核心要义在于从“不得其解”到“求得其解”。以“百问—百探—百争—百放”为结构模块,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活动、思考、交流和反思当中,能够让所有学生都经历学习的过程,让思维在课堂上生长。 如何在数学的课堂上让学生的思维更好地生长和进阶?姜凡博士和范韦莉老师分别提出了指导意见。姜老师提出板书的设计要合理,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教学内容合理展现于黑板上,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错误范例的展示,全课总结也是必不可少的。范老师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数学概念的教学与应用,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要舍得花时间,关注重难点的突破,教师要适时总结,合理调配课堂时间。 课堂是思维流动的“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能有所思有所想有所获,着力改
2024/03/26

探·做·寻 研以百思,行之所向——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研讨活动

3月19日下午,综合实践教研组开展“探·做·寻——研以百思,行之所向”主题校本研修活动。本次活动由一年级备课组承办,陈蕾和张维燕两位老师授课。 第一节课由陈蕾老师执教《平面图形的拼组》,陈老师通过一个小视频引入新课,使学生明白拼组的定义。让学生用不同数量的正方形拼组成学过的图形,再引导他们拼组长方形和三角形,从而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体会可以用若干个同样的平面图形拼成更大的或新的平面图形,许多平面图形之间是有联系的,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第二节课由张维燕老师执教《有趣的七巧板》。张老师设置了三个环节:趣识七巧板、趣拼七巧板和复原七巧板。其中趣拼七巧板又分为三个层次:用七巧板拼学过的图形、根据提示拼图案、创意拼搭。由浅入深、层层紧扣,在拼图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化,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 两节课后,教研组长尹文婷老师组织大家进行深入研讨,数学组的老师们纷纷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表示上好每一节综合实践课,培养学生问题解决、创新思维、实践操作等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供稿:陈蕾 一审:尹文婷 二审:邱明莉 三审:周亮) 陈蕾老师上课 张维燕老师上课 陈蕾老师说课 张维燕老师说课
2024/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