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百思”当堂反馈,重构美术创意课堂——小学综合组校级教研活动

为了促进综合学科的交流互动,我校综合组于4月3日上午第一节课举行以“聚焦‘百思’当堂反馈,重构美术创意课堂”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美术组陈春雨老师执教一节创意手工课,题目为三年级下册《装饰瓶》。 陈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主题深入理解,运用各种综合材料,将生活中原本被人随意丢弃和影响环境的瓶子二次利用,变废为宝,将其变成艺术品。整节课围绕学生带来的各式各样的瓶子展开,分析瓶子的形状、大小、材质等。学生也做了充分的准备,从绘画工具中的丙烯马克笔到手工材料中的粘土、毛根、麻绳,再到贝壳、钻石贴纸、珍珠、五谷杂粮这样的综合材料。学生交流讨论中自主发现可以用装、贴、画、缠四种方法来装饰,对照自己的瓶子找到适合的、不同的装饰方法。课堂将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课后,综合组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更深入地研讨交流。结合本次活动主题,美术组邱晓老师对陈老师的课堂评价道:课堂围绕“创意”二字,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一步步总结出“装、贴、画、缠”的制作方法,有了大的制作方向,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装”只适合透明的瓶子,“画”比较适合表面光滑平整的瓶子等。科学组仝丽萍建议课堂可分为两节课时,第一节课讲方法,可以讲解得再细致一些,第二节课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制作并展示自己的作品。周亮主任提出老师可以让学生多带一些种类的瓶子,比如:啤酒瓶、洗发水瓶子等,让课堂再有更多的可能性。 最后,朱兆明主任总结,陈老师的课堂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和动手,这样的课堂是值得综合组所有老师学习的。相较于语数外课堂中学生更多的“静”而言,综合学科的课堂则应该让学生动起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朱主任还提出建议,课堂环节可以再精炼一些,最后作品展示环节时间应再充分一些,除了学生自评,还可以生生互评,老师点评。 (供稿:杜雨泽 一审:陈天岚 二审:邱明莉 三审:周亮) 陈春雨老师上课 学生小组讨论 陈老师参与小组讨论 综合组老师参与听课 朱兆明主任点评
2024/04/03

劳动中锻炼,思索中践行——指向未来胜任的“百思课堂”实践研究

3月26日,春意正值,金中河西校园花香弥漫、鸟鸣婉转。一场以“劳动中锻炼,思索中践行——指向未来胜任的‘百思课堂’实践研究”为主题的建邺区劳动教研活动,如窗外樱花般热烈地进行着。 首先是金中河西小学部的夏正银老师、王艳老师分别执教二年级《折彩粽》、六年级《纸藤花》。两节课都能围绕学部提出的“百思课堂”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夏老师引导小朋友们在“看粽、比粽、拆粽、折粽、评粽”等环节中,边动手边思考,遇到问题,小组商量讨论,从而动手实践解决问题,最终都能折出一个个可爱的小粽子。王老师根据六年级学生特点,采用“先学后教、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综合之前所学劳动技能,小组合作,在“剪花瓣、粘花瓣、裹花杆”等环节后,一枝枝漂亮的康乃馨便诞生了。 两节课后,劳动教研组长吴慧老师做《思中行,乐中做,动中得》专题讲座。介绍学部以“百思课堂”为抓手,实践“金陵好课堂”,让学生在劳动教育中践行“劳动—思索—再行动”,使劳动教育不仅仅有体力上的劳动,也有思维的碰撞。 汇报结束后,教研员张鸣老师组织参加听课的老师进行研讨,要求大家优点尽管说,缺点敞开说。中华附小的沈军老师认为两节课都能凸显劳动课程的性质,能够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劳动技能指导细致,注重评价。同时提出,二年级的课,可以让小组互助代替教师的手把手指导;六年级的课,要关注前五年所学的劳动技能。建邺实小分校的唐晓勤老师建议,任教劳动课的老师要关注教材的结构,关注教师的示范性及学生劳动习惯的养成。 张鸣老师最后点评时指出,以生为本,教师认为简单的劳动技能,在学生看来却不简单,教师的示范要慢而细致。劳动课除了教授知识、技能外,还要有情感教育,教育学生遇到困难怎么办,要学会寻求帮助。最后指出,劳动课要关注安全,劳动用品的回收要责任到人。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把安全放在首位,安全方能行稳致远! (供稿:孙静 一审:吴慧 二审:邱明莉 三审:周亮) 夏正银老师执教 二年级劳动《折彩粽》 王琰老师执教 六年级劳动《纸藤花》 吴慧老师做专题分享 教研员张鸣老师深入课堂指导学生动手实践 参加教研的老师进行评课
2024/03/26

探·做·寻 研以百思,行之所向——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研讨活动

3月19日下午,综合实践教研组开展“探·做·寻——研以百思,行之所向”主题校本研修活动。本次活动由一年级备课组承办,陈蕾和张维燕两位老师授课。 第一节课由陈蕾老师执教《平面图形的拼组》,陈老师通过一个小视频引入新课,使学生明白拼组的定义。让学生用不同数量的正方形拼组成学过的图形,再引导他们拼组长方形和三角形,从而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体会可以用若干个同样的平面图形拼成更大的或新的平面图形,许多平面图形之间是有联系的,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第二节课由张维燕老师执教《有趣的七巧板》。张老师设置了三个环节:趣识七巧板、趣拼七巧板和复原七巧板。其中趣拼七巧板又分为三个层次:用七巧板拼学过的图形、根据提示拼图案、创意拼搭。由浅入深、层层紧扣,在拼图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化,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 两节课后,教研组长尹文婷老师组织大家进行深入研讨,数学组的老师们纷纷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表示上好每一节综合实践课,培养学生问题解决、创新思维、实践操作等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供稿:陈蕾 一审:尹文婷 二审:邱明莉 三审:周亮) 陈蕾老师上课 张维燕老师上课 陈蕾老师说课 张维燕老师说课
2024/03/19

专家引领明方向,精准指导促成长——江苏省特级教师倪晨瑾来校指导体育工作

阳春三月,万物生辉。3月5日上午,江苏省特级教师、苏派名师倪晨瑾校长莅临我校对体育教研组工作进行指导。孙校长、华红娣副主任和小学部全体体育教师参加研讨。 首先,体育教研组长李维老师向特倪特汇报体育组工作现状与发展目标。接着,倪特针对体育组提出的困惑,做《成为更好的自己》为主题指导在场老师如何有效提升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与教科研能力。倪特提出,作为一名体育老师,要秉承体育人的正能量,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光发热,努力成为有热情、有目标、有团队、有素养、有细节的“五有”新时代体育教师。要站在儿童立场,用儿童视角,实践体育新课标“教会、勤练、常赛”的教学要求。要注重情感教育、社会教育,让每一节体育课成为走心的课、交流的课、念念不忘的课,以体育文化来影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随后,倪特观摩了小学部“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并给出指导:大课间活动要注重多样性,要分季节、分天气、分难度开展,可以设计必做项目体现学校特色,增加选做项目,结合当下时尚流行增加趣味性,通过流动领操员的激励政策激发学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热情和专注度。 指导过后,倪校长针对代佳佳老师的说课《后滚翻》进行点评,给出指导建议:体育教师要结合课标学习,加深对课程的理解,以学定教要体现在以学生为主体,真实调研学情,改变学习方式,构建学、练、赛一体化的课堂。 整场活动内容丰富、氛围活跃,老师们在倪特悉心、专业的指导下充满了对未来专业发展的美好期待。最后,倪特给所有体育教师送出新学期寄语“新一年,赢一次”,期盼所有体育老师在目标引领下,默默耕耘,坚持不懈,成为更好的自己。   (撰稿:李维   一审:李维   二审:周亮   三审:邱明莉) 倪校长与老师交流体育工作   倪特与老师们交流
2024/03/07

学习“两会精神”,坚定“四个自信”——2023年3月小学支部全体党员会议

3月31日中午,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党支部召开了支部换届选举以来第一次全体党员会议,会议由支部书记李玉敏同志主持,全体党员老师参会。 会议第一项议程:李玉敏书记根据工作要求,宣读关于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党委书记、党委委员、各党支部书记、支部委员的任职决定。 会议第二项议程:李玉敏书记带领全体党员教师学习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关于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了解抗战时期“新安旅行团”的历史佳话,真正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李书记强调:作为党员教师,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四个自信”是对我们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新要求,同时也体现了对我国国情的深刻把握、对民族命运的理性思考、对人民福祉的责任担当,坚定“四个自信”是实现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最后,李书记希望全体党员同志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各党小组认真组织党员教师学习《党的基本知识百问百答》,利用每月一次的党小组会议学习讨论,召开第二季度支部大会时,所有党员教师共同交流学习心得。 (供稿:周亮 编辑:周亮 一审:陈天岚 二审:邱明莉) 全体党员会议 李玉敏书记主持会议 李玉敏书记分享“真正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
2023/04/02

基于新课标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研究——2023建邺区小学信息科技教研活动

2023年3月17日上午,建邺区小学信息科技研训活动在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主办,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承办,活动主题为“基于新课标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研究”。 第一节课由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的宋恒老师执教六年级《智能家居新生活》一课。宋恒老师将生活中的智能家居设备带进课堂,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感知、理解智能家居系统及工作原理,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勇于实践的多元化数字环境,突出了新课标的“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的思想,倡导真实性学习的课程理念,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第二节课是由我校刘璐老师执教四年级《保护濒危野生动物——插入超链接》一课。刘老师以“猜一猜”的游戏导入,活跃了课堂气氛,引出超链接的概念和作用。将超链接的知识技能巧妙的隐含在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的微任务实践中。再通过表格、视频背后的数据向学生讲述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的原因,引发学生共鸣与思考,以真实问题驱动课堂的真实发生。 两节课后,信息教研组长毕晓老师通过“聚焦课堂、关注研究”的微型讲座,向全区老师分享了我校基于新课标指导下如何聚焦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关键问题,提升教研实效。 活动的最后,全区老师围绕本次教研活动主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南师附中江山小学卢潇宇老师评价道:《智能家居新生活》一课中有句话让“我”感触颇深“我经过了你的感知,而你落实了我的需要”。南师附中邺城路小学范宣辰老师评价道:《保护濒危野生动物》这节课的视频分享升华了环境保护的主题,帮助学生建立了信息社会责任。随后中心组成员南师附中新城小学吴彩云老师评价道:宋恒老师通过党的十八大精神凸显新课标中“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刘璐老师带领学生的课堂呼吁激发了大家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的内在驱动力,两节课都反映了新课标的数字时代的正确育人方向。 最后区教研员汪俊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目前我们正处于新课标与旧课标的交替时期,老师们要与时俱进。首先是理念上的改变,要更加深入的探索、研究信息科技新课标,领悟其中的内涵,在自己的课堂中落地生根。其次是操作上的改变,课堂教学的策略与结构要做出相应调整,以此来适应信息科技新课标。最后是评价上的改变,依据新课堂评价标准,发挥课堂导向的功能,体现“教—学—评一致性”。 (供稿:刘璐 编辑:周亮 一审:毕晓 二审:邱明莉)
2023/03/18

生活中的趣味科学——四年级参加科普进校园活动

2022年11月28日,金陵中学河西分校的学术报告厅热闹非凡。小学部的四年级小精灵们正在参加一场精彩的科普进校园活动! 此次做讲座的是扶庆权教授,他是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专业,工学博士,南京晓庄学院食品科学学院的高级实验师,主持过很多科研项目。扶庆权教授给同学们带来的讲座主题是《生活中的科学》,这次活动的实验内容丰富多彩,贴近生活。扶教授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物品,如可乐、紫甘蓝、泡腾片、淀粉、海藻酸钠等等。在这次活动中,所有的学生都充满热情、积极参与,动手实践。不但增强了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展了学生的科学观念。 学生通过科普讲座的活动,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在此次活动过程中,学生们形成了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 张慧老师现场主持 神奇的紫甘蓝 现场提问互动 制作水晶球 碘酒变变变 积极互动的小精灵
2022/11/30

“思维创新:儿童的学习生活”—建邺区小学科学教研活动在我校顺利开展

2022年10月20日,深秋突遇疫情,教研不曾停步。建邺区小学科学第一盟区所有科学老师相约云端,开展区级小学科学教研活动。本次线上教研的主题是“思维创新:儿童的学习生活”。 本次活动给我们带来课堂展示的是来自金中河西小学部的仝丽萍老师和南湖一小的李海婷老师。仝丽萍老师执教二年级《看月亮》, 基于《课程标准》中宇宙中的地球的低年段要求,让学生知道每天观察到的月亮形状是变化的。仝老师亲自演了一出皮影戏作为导入,引人入胜,创意十足;课堂活动的安排也紧凑明确,亲手制作的月球模型和月相道具,将实用与趣味真正地在课堂演绎与实践。李海婷老师执教三年级《把盐放到水里》,基于《课程标准》中的中年段要求,尤其是在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上,从物质的“状态”“溶解性”等方面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学生的概念认知,活动层层递进,思维的碰撞铿锵有声。 每一次课的呈现,离不开背后合作备课的老师、认真指导的师父。区教研员李晓宁老师和第一盟区片长柯欣老师,亲自来我校听课指导。李晓宁老师提醒教师不仅要关注课堂,更要关注课堂中“鲜活的人”,更关注教师的表情、语言等对学生细微持久的影响。柯欣老师同时作为李海婷老师的合作备课教师,给我们很多有用的建议,如研究教学目标、研讨教学设计、推敲教学语言等。张慧老师作为仝丽萍老师的合作备课教师,对仝老师的设计熟读深思。在尊重教师个人教学风格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课堂对目标的达成度以及思维活动的含金量。 这次建邺区“思维创新:儿童的学习生活”小学科学主题教研活动,是小学科学老师关注 “思维创新”的再一次深入学习与研讨,是深入学习《课程标准》(2022版)后的再一次创新与实践。参加研讨的全体科学老师在认真学习后,相信也一定有所感、有所悟、有所行动。 仝丽萍老师课堂展示 学生活动——看月亮 李海婷老师课堂展示 小组合作溶解实验 建邺区教研员及第一盟区片长现场指导
2022/10/21

思维创新:儿童的学习生活——建邺区科学教研活动在我校顺利开展

2022年6月2日,我校成功举办盟区教研活动——“思维创新:儿童的学习生活”。建邺区第一片区所有科学老师都以最大的热忱参与其中,努力提升自己教学的硬实力。 在柯欣老师的安排下,我们有条不紊地开展了本次教研活动。首先是三节研究课,分别是陈霞燕老师的《庞大的“家族”》、王雨轩老师的《声音的产生》、朱子雨老师的《金属》,最后是仝丽萍老师的《科学课堂微项目,为双减落地赋能》讲座。为了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升科学思维,三位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策略:陈老师利用“制作《昆虫标本简介手册》”这一微项目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昆虫的特征;王老师通过层层递进的小实验帮助学生树立“声音产生”的概念;朱老师采用了多种实验探究方式引导学生全面了解“金属的特征”。仝老师紧跟新课标的指引,为科学老师如何更好地应对“双减”政策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活动的最后,全体科学老师进行评课交流,总结自己的不足与所得。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柯欣老师的精心安排;研究课的精彩呈现,离不开背后合作的老师、认真指导的师傅。在备课的过程中,柯欣老师、郭佳老师和徐玉芬老师倾囊相授,为年轻教师提供了无数宝贵建议,通过一次公开课,帮助老师们快速成长。 教研活动是老师们“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好机会,此次“思维创新:儿童的学习生活”的教研活动,让科学老师对“利用多种教学策略创新儿童学习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这也为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很好的思路! 陈霞燕老师上课 王雨轩老师上课 朱子雨老师上课 仝丽萍老师讲座 老师们线上教研照片 老师们线上教研
2022/06/03

从情境应用到生活运用——记信息教研组推磨课活动

2022年5月24日上午,信息教研组开设了本学期第五次推磨课。 刘璐老师在二(3)班进行了《制作“留言条”》的教学展示。本节课采用视频观看、学生示范演练、微任务探究的教学方式展开。首先刘老师先带学生观看视频,引发学生思考:想和朋友外出玩,但爸爸妈妈不在家,该用什么方式告诉父母呢?由此揭示本节课主题《制作“留言条”》;接着带领学生分析留言条的组成以及书写格式;通过小猫丽丝的留言条,让学生发现留言条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发现的问题一步步修改完善;最后通过文字的美化修饰,让留言条具有个人特色。 课后信息教研组对本次教学展示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大家一致认为本节课与语文学科进行了融合,通过留言条组成结构的分析,让学生明白留言条的书写规范;教师的教态自然、富有感染力,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课堂结尾提到留言条的作用和爱心留言条的应用,是点睛之笔。教无涯而研不止,学无休而教有成。信息组全体教师将始终秉承这一理念,同心协力来呈现最有魅力的信息技术课堂。 刘老师上课 学生演示 老师们听课
2022/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