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已过,阅读的种子却已悄然在教师们的心中生根发芽。伴着阵阵书香,一至四年级的老师们如约而至,共同徜徉在书海中。
面对一年级的小豆丁们,程旻老师在《正面管教》中找到了答案。教师应与孩子们共同商定英语课堂规则,充分肯定和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每个孩子都是课堂的主人公;程老师还善于换位思考,尤其是一些失败和出糗的事情。这样的分享非但不会降低她在孩子们心中的位置,还会拉近距离;最后,她建议我们充分尊重差异,定期尝试取得与家长的联系。通过比较婉转的方式,与他们取得有效沟通,也尝试达成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
二年级的刘昕敏老师与我们分享《孩子与恶》的内容。孩子的“恶”在成人的眼中是不被接受的。而她却让我们从儿童立场出发,思考“恶”背后的原因。她印象最深的语句是“恶是存在之否定,或者生命之否定”。“恶”实为“恶与创造”,但先不论恶的一般性,对世上某个具体的人,总存在着一种无论如何无法辩解逃脱的根源性的恶。教师们必须找到孩子们“恶”背后的缘由,才能真正理解他们的内心。
四年级顾海利老师深思教育的哲理,向我们推荐《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书中,李希贵老师一再强调,“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顾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教育理解:教育应该像农民种庄稼一样,缺少水份为它浇水,长满杂草为它除草,遭遇病虫害为它洒药,缺少营养为它施肥,让它能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下一天一天长大,直到秋天收获果实。
随后,宋雯姬、陈着老师就如何撰写论文进行了经验总结。宋雯姬老师从实践角度,以骨骼、经脉、灵魂三个方面来呈现一篇优秀的论文。如有结构性的框架、得体适宜的语言表达、前沿有效的理论模型从而构建思维。陈着老师则立足理论,向我们细细描述了论文的要求,如题目的设置、论文的“7C”原则等,与会老师们都纷纷记录了细致的笔记,受益匪浅。
就如李吉林老师所言:“没有文章,思想就行不远。”“读书,是教师最美的姿态”。“书卷味儿”教师成长一直在路上!
程旻老师读书分享
刘昕敏老师读书分享
宋雯姬老师心得分享
陈着老师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