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班级里有这样一个小男生——昊昊,一年级一开始的时候习惯不太好,听课效率低,开学第一周跟家长沟通后家长并没有重视,导致第一次的考试成绩不理想。慢慢的孩子就对自己不自信,他的内心世界总会有很多抵触情绪。尤其是遇到难题,孩子会选择逃避,不愿意动脑筋去做,怕做错。时间久了孩子学习上的任务更不愿意主动去完成,一项作业明明只需要专注十分钟,偏要拖到放学前。慢慢的孩子拖拉的坏习惯就养成了,并且怎么表扬或批评都没有用,孩子逐渐没有了紧张感,对好多事情都有些无所谓的态度。
某一天中午,我随机请了班上的几位同学帮我清理植物上的枯叶,昊昊也很积极地过来了,表明自己也想帮忙(当然学习任务还是没完成)。于是我交给他一个小任务,把花盆底下的托去冲一冲,他兴冲冲地去做了,回来的时候高兴地说:“我下次还要为班级做事情。”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我对昊昊说:“你这么热心肠老师很高兴,如果你能每次先把作业写完,那你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帮助大家。”果然,当天的作业孩子完成得又快又好。
但是孩子的不足不是一次就能改正的。果然,坚持了没几天,昊昊的老毛病又犯了,我知道我还需要找对时机不断地去强化他。与昊昊长时间的相处下来,我发现他除了对学习不是很上心以外,对班级的事情却是尤为关心。他经常帮助同学打扫卫生,帮助老师分发本子,还经常会替食堂阿姨整理饭盒……孩子的内心真的很干净很纯洁。从那以后,每当昊昊帮助别人做一件事,我就会在班上点名表扬他,时间久了,同学们都知道昊昊是一位乐于助人的孩子,不会因为昊昊学习不好而不与他亲近,更是在乐于助人这件事上以他为榜样。在一次小精灵聊吧中,孩子战战兢兢地说完了准备的故事,底下的同学们却给了他很热烈的掌声支持他。接下来的几次小精灵聊吧,昊昊再也不会像刚开始那样不敢开口说,而是自信地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把自己在家准备了很久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每次都让底下的同学感到意犹未尽。现在昊昊在学习上还会有些小惰性,但只要老师和同学善意地提醒他,他就会立刻改正。我想正是作为老师的我和同学们一次次给予昊昊的肯定,才让他能够慢慢地重拾信心,回归到正常的学习中去。
通过昊昊这个孩子的事情我明白:每位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及不足,因此,要针对每位孩子的不同个性去引导及启发,对待孩子不能千篇一律。有时候不单需要引导特殊学生,更需要引导全班看待特殊学生的眼光。希望作为孩子引导者的我尽量能关注到更多孩子的心里,对孩子温柔说话,因为有时候老师温柔的几句话却比严厉的批评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