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部 科学 张慧
小学生是从生活中的物质来发展出他们对世界的理解的。生活中许多熟悉的现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原理,吸引着孩子去发现、去探究。孩子们对于探索周围的世界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当他们的好奇心被激起时,科学探索随时随地都会发生。如摇晃的水里有泡泡、树下忙碌的蚂蚁、馒头冒出的黑斑等等,都可以使孩子获得朴素的科学概念。我就以馒头发霉了这一课为例:
一、导入
1.老师家里有一些馒头,好几天了没想起来吃。你们帮我看看,它怎么了?
生:长毛了
师:在科学上,这种现象我们称作发霉了。
2.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这个话题。(板书课题)
【反思】老师通过情景创设让学生带入到了今天的课题,很自然贴切。并能明确“发霉”这一科学词。
二、认识霉菌
(一)初步观察
1.这块馒头还能吃吗? 生:不能
2.对,发霉的食物有可能会危害人的健康。所以,我们在观察时应该怎么观察?
生:用镊子夹取
生:不要轻易品尝
生:戴手套 用显微镜
(二)细致观察
1.放大镜观察
师:其实,食物发霉是霉菌在作怪。那么霉菌到底什么样呢,我们借助放大镜观察
师:放大镜下的霉菌是什么样的?
生:斑点大,网状,绒毛
师:看来霉菌有很多种,形状各异。一般有绒毛状,蛛网状,棉絮状
2.显微镜观察
师:因为霉菌实在太小了。把它们放在显微镜下可以更清楚的看到霉菌的样子,想看吗?
老师收集了一些显微镜下的霉菌,大家一起欣赏一下。
生:黑色的斑点 像小蝌蚪一样
【反思】从眼睛到放大镜再到显微镜,通过工具的使用将霉菌的样子一一呈现给大家,让同学们认识霉菌的真实样子,学生亲生感受到眼睛看不到霉菌如此美妙。
三、霉菌功与过
1.谈话:霉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对此,你了解些什么呢?
学生:霉会让我们生病
学生:可以生产青霉素
学生:发霉的食物吃了会致癌
2.弗莱明和青霉素的故事。——《霉的功与过》。
师:原来霉菌不仅会生产腐乳、酱、农药外,还可以为我们人类治疗疾病。
【反思】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霉的其他资料,让学生明白霉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对人类有贡献也有危害。
四、设计实验
1.师:同学们知道了霉菌的样子。那么你认为霉菌有生命吗?说出理由。怎样才能证明?
学生想法:它们会繁殖
生:如馒头一开始是一点霉斑过几天又变成很大的霉斑。
2.师:生物的生存都要在一定的环境下,那霉菌在什么条件下生存?
3.你认为食物的发霉与什么有关?举例说明理由哟。
生:我之前打开一个水果罐头,过很长时间就发霉了。(时间)
生:在卫生间容易发霉
生: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譬如抽屉柜子里。(水分)
生:在家里阳台(温度、空气)
师:同学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我们要用实验来验证。
4.请同学们根据猜测的环境来设计一个有关食物发霉的实验。食物任选,在小组内研究一下,并记录实验方案。说一说你们小组的实验设计
生:我们组准备用馒头,研究水分:一个干馒头一个是馒头放在密封袋子里,看哪一块馒头容易发霉。
生:我们组研究温度。一个馒头放在冰箱一个放在阳台,观察哪个馒头更容易发霉。
学生:(各组提出异议。)
好,既然有了想法,各组就讨论并完善实验方案吧!
其实,食物发霉的实验还有很多方法,形式。同学们课后可以按照实验方案完成实验,也可以自行再设计实验并完成。
【反思】如果我们能敏锐地抓住这些时刻,通过提供更多的材料和适当的引导,帮助他们把新发现和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引导他们进入更深入的探索和思考,那就会大大拓展孩子的科学探究活动,支持孩子的好奇心,促进科学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