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部 信息技术 孙琳
案例背景:
四年级信息技术课本上半部分学习的是“WPS文字”软件的使用。《输入文字》是第2课,学生在第1课中已经学习了“WPS文字”软件的启动、退出和保存。《输入文字》这一课主要学习使用拼音输入法、输入词组和标点符号以及添加和删除文字。
我校四年级一共有9个班,教学进度基本一致。
案例描述:
讲授拼音输入法的时候,在前面几个班级的课堂上,我采用讲授法,先介绍常见的拼音输入法有搜狗拼音法、智能ABC、五笔输入法。然后,重点讲述搜狗拼音法的使用。首先要从默认的英文输入状态,通过按ctrl+shift功能键切换到搜狗输入法。当从键盘输入文字的拼音时,会出现所有同音字供选择,我们按不同文字对应的序号数字,就可以输入这个文字。当文字选择框中没有所需的文字时,我们可以按文字选择框后面向右的小三角形,或者按加号来进行翻页,从而找到所需的字。一个字一个字的敲很慢,我们可以用词组输入法,直接输入词组中每一个字的拼音。为了提高输入速度,我们还可以只输入词组中每个字的声母,也可以在字词选择框中找到所需的词组。
上述讲授法,效果不是很好。一是由于讲的内容很杂,知识点比较多,比较碎,导致学生不能全部记住,反而超过了拖长了讲授时间,超过了四年级学生的关注时间,很多学生没有听完讲授,就已经开始走神,后面讲授的内容根本没有听到。二是由于口头布置任务,很多学生没有听清,或没有记住,导致后面的教学环节无法正常进行。三是课堂缺乏趣味性,四年级的学生还是孩子,不喜欢教条的讲授。
在后面几个班级的课堂上,我对课程进行了改变,一是将知识点进行了重新梳理,把一些问题,比如如何切换中英文输入法等问题,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回答。用学生的讲代替了老师的讲。二是明确任务,进行任务驱动。我把任务制作成幻灯片,投放在教师机上,让学生时刻能看到任务是什么。通过任务的完成,达到教学目的的要求。三是增加了课前3分钟的“马戏团”软件进行的指法练习,提高学生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教学反思:
学习注意力是指学生在学习时,他们的意识,指向和集中在书本、教师等教学过程中,是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情感状态。一般而言,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最多10分钟,让孩子在40分钟的课堂上一直保持全神贯注的状况是很难的。所以,在刚上课的时候,通过一些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将学生拉回课堂很重要。
通过反思,我认为应该选择合适的任务进行教学驱动。任务必须吸引学生否则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所以要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进入学习的境界。另外,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因此在新课导入时,创设一个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具有吸引力的情境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学习的兴趣时相当重要的。此外,还要在驱动的过程中不断地给学生刺激。有时教师精心设计了任务,却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学生反应平平,教师只会抱怨学生不积极参与。但是,如果在任务驱动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评比和反馈,时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