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随笔

教育之光 点亮希望

发布时间:2019-09-27 浏览次数:1011

——班级心理教育中个别辅导案例剖析

                        小学部 语文 戴丽娜

【摘要】自卑,可以说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同时可伴有一些特殊的情绪体现,诸如害羞、不安、内疚、忧郁、失望等,但有时却表现出极度傲慢,对任何事无所谓,对他人产生敌对情绪等偏激行为。本文主要对这一异常现象进行探讨。

【关键词】自卑   心理教育    异常心理

 

【案例描述】

欢快的下课铃响了,所带的班级刚刚结束的是一节数学课。备课组里正好有老师在听课,一般情况,有老师听课时,班级学生会比平时更听话、更配合一些。但是听课老师刚进办公室就气愤地对我说:“你们班小军同学怎么回事?根本不尊重老师,傲气十足,简直目中无人。”赶忙询问数学老师,原来小军同学在数学课上不时“指出”老师图画的不够精确、随意发表意见、言谈间流露出一种轻视,根本不像一个学生上课时的状态,像在故意与老师为难似的……唉,又来了,真让人头疼!

小军同学是我们班的体育委员,可是最近一段时间,在行为规范方面实在不敢恭维:不少课上随意言谈;课余喜欢拿粉笔、废纸团、洁具等在教室里追赶打闹;对同学言行恶劣;对集体不太关心,做事随意且缺乏责任意识等。经常能看到他的“表演”,同学和任课老师也常常来“告状”,每次都及时对他制止或批评指正,也觉得他是聪明学生,进行过很多次耐心细致教育,对他进行说服教育,但收效甚微,他依然表现出一副随心所欲,目中无人的样子。

这之前已经有不少典型事例:一次值日打扫卫生时,将桶里脏水从三楼教室窗口往外倒,跟他谈话时,他说觉得没什么,不过好玩而已;另一次,因他坐在教室最后排,老师叫他帮忙把置于后黑板边沿的黑板擦送到前面时,他反手拿了,顺势一下扔过去,砸到了前面黑板上,令上课老师和前面同学目瞪口呆、心惊肉跳,问他时,说人家叫他扔就扔了;再有一次,老师指出他作业本上的作业不够认真时,他在老师批语后写了“你缺心眼”四个字,虽有擦过的痕迹,但字仍清清楚楚存在,找他时,还说只是跟老师开个玩笑;课间与同学在教室里追逐打闹,差点把电脑屏幕撞坏,把自己也吓坏了……

因此再提到他,第一反应就是头皮发麻,因为一般说来,这些事情如果分别出现在不同学生身上可以说不奇怪,但却都集中在一个担任班级干部的学生身上,且屡教屡犯,作为他的班主任,我的失败感在不断增强。虽然每次事情之后的谈话或批评教育都能使他认识自己的错误,但却无法令人放松,甚至常常“铁马冰河入梦来”,就像有一颗不定时炸弹,总担心他会突然出现麻烦的“创举”,这不,又来了。

被愤怒控制的我立刻打电话通知他的家长,让他把孩子带回家,这样的孩子我教育不了。话筒那边顿了好久,才传来小军父亲满含愧疚的沙哑声音:“实在不行,就让他回来和我一起去工地上当小工吧!”小军父亲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我原以为他会为他儿子求情,让我再给他一次机会,可没想到,答案会是这样,即将摆脱这个几乎让所有任课老师头痛不已的学生,作为班主任的我,却丝毫没有如释重负之感,相反,一丝愧疚却在我的心里滋长:我就真的没有办法了吗?年幼的他,将会因为我的放弃,使他过早的承担起繁重的劳作……“他每次放假回家,都会一个人呆在屋里,对着他以前最爱的篮球发好长时间的呆,喊他也不应。”正当我沉思之时,话筒那边又传来小军父亲的声音。听到小军父亲的话,我感觉可能找到了问题的根源,立即决定再试一试。

这次,我并没马上找他来谈话,而是冷静思考,并站在他的角度思考:家庭条件并不优越,学习成绩也是中等偏下,或许会有自卑感,;但他以前却是另外一个样子:遇到老师能主动问好,经常校服穿着整洁,大会上发言也较从容,可以说对一些同学具备一定榜样作用。而且他热爱打篮球,担任班级体育委员,是我们班的主力运动员,而且篮球技术较高,甚至还有自己的铁杆“粉丝”,这些让他又找回了一些自信。但是在今年的校运会前夕,在一次练习中左腿腿骨粉碎性骨折,医生建议不要做剧烈运动,以后不能再打篮球了。

想到这里我得出一个结论:小军可能有较深的自卑感,他平时表现出来的那种无所谓、傲慢,甚至挑衅,其实是为了遮掩自己的自卑。

第二天,我喊他来到办公室,没有批评他,而是较放松地亲切聊天一样,先表扬,表扬他在家能孝顺体贴父母,周末回家主动做家务,家里来了客人能很好的帮助父母招待别人,作业本上的字写的很漂亮,虽然不够工整,但有自己的特色。然后我举了牛顿、司马迁、史铁生等人的例子,告诉小军这些都曾经深深的自卑过,但终于发现了自己的独特之处,成就了人生,接着又诉说了自己当年也有过自卑心理的事,告诉他虽然不能在篮球上发挥特长,但也还有很多优点等他去发现,相信他一定能成就一个新的自我。最后,请他担任班级篮球队的教练,帮助同学练好球技,争取在接下来的校园篮球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另外,请他参加班级值日班长的任务,激发他积极上进的优点。

他也向我敞开心扉,说出了自己的心里想法,果然如我所料,是自卑心理在作祟,他认为自己唯一的优势已经失去,自己对班级而言,就是一个废人,只会拖班级后腿,让老师、同学瞧不起。这些都导致了他心理问题的产生,让他对老师、同学产生憎恨心理,千方百计的为难他们。

谈话结束时,从小军的眼睛里,可以读出一种信任,一种决心。他认真地点了点头,真挚地表示:要按照我所说的方法去尝试,努力把工作做好,搞好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关系,一定注意自己的表现,积极改正,争做一个受欢迎的好学生。

当然,小军虽很认同这次谈话,但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些习惯,不可能马上彻底改掉。值得欣喜的是:从这以后,小军上课时,对老师的态度好多了;有时可以发现他突然意识到什么,努力克制自己的一幕;当正在进行的错误被指出时,他会马上停止,接受批评也虚心多了。而且,连带效应,班级里原来爱“附和”他的学生也少了。也但愿小军能多点自律,尽快改善自我,为良好班风建设出力!

 

【案例分析】

自卑的意思就是低估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各方面不如人。自卑,可以说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同时可伴有一些特殊的情绪体现,诸如害羞、不安、内疚、忧郁、失望等,但有时却表现出极度傲慢,对任何事无所谓,对他人产生敌对情绪等偏激行为。小军就属于后者。

治疗心理问题好似治水,宜疏而导之,不易截堵。但如何疏导,却是一个难题,尽管老师也都学过教育学和心理学,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由于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任何他人的特异性,绝没有一个现成的教育模式可搬。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的小学生,虽并非都如小军一样“麻烦”,但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之处,需要进行不同方面的教育,否则可能会影响群体发展。而要想使教育更为有效,既需要多种教育方式、方法的运用,还需要对具体的人各个方面有较清楚的了解,更需具备一定预见性,才能有的放矢进行教育。接触小军一年半以后,也只能说,才相对准确地“把脉”,可见真正了解一个学生不容易,要使每一次教育都很有效更难。

对于学生的教育一定要尽可能建立在多方了解、分析和归纳的基础上。就像小军,如果不能深入地了解他的这种自卑心理,就一味地对他一些言行进行批评教育,肯定适得其反。其实,当学生愿意向你倾吐心声的时候,教育的效果就已经开始显现了。想要将学生的思想工作做的圆满,最好的措施就是使学生心灵处于“开启”的状态。当学生心灵已经处于“开启”状态时,班主任可以更仔细的观察学生,观察他们的性格特征,观察他们的情绪变化;班主任也可以敞开自己的心扉,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用自己的观点去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情感去感化学生。因此,一定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开口,学生讲的越多,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老师要想方设法揣摩学生的心理,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这样才有可能使学生敞开心扉。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怎样才能使教育的过程成为师生情理互动的愉快过程,进而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呢?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的实践告诉我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尊重学生,以情动人。这是教育成功的一把钥匙。

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讽中有爱迪主。”心理学家发现:如果学生生活在敌视和讥讽中,他会好斗或捣蛋,如果学生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会钟爱他人,积极向上。这就需要我们这些教育者手捧一颗爱心,用智慧的眼睛去发现学生的优点,用温暖的双手帮他们树立起信心,将阳光洒向学生的心头,让希望焕发出耀眼的光彩。

 

    参考文献:

1】陈琳.如何帮教心灵特困生?破解班主任难题2006.

2】刘文宝对难以挽救的孩子怎么办?破解班主任难题2006

3】齐学红今天,我们怎么做班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精神的理性回归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