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随笔

一次难得的相遇,一场久违的感动

发布时间:2019-12-24 浏览次数:1213

小学部  曾敏敏

20191218日,外面下着蒙蒙细雨,夹杂着冬日的寒气,让这一天有点冷。我拖着疲惫的身躯,早上上了两节课,听了同组老师一节课,评课一节课,整个上午的我都没有休息,中午午自习,下午第一节课开会,第二节课上课,一刻也没有休息的我,来到温暖的千人报告厅,此刻就想好好在这里躺一会,刷一会手机。优雅的小提琴似乎让整个会场充满了文艺的气息,而我也似乎有种仰望天空,聆听天籁的感觉。按照每次例会的顺序,校长首先发言,他谈到读书的价值和意义,他说的这句话我印象深刻,读书让女教师更加优雅,看着自己手中还没有擦拭干净的粉笔灰,我淡然一笑,想象着每天面对一年级的学生,嗓子都哑了一周,我想我无法做到优雅。生活中需要的是理想,理想是用来装饰的。

漫不经心地听着,拿出手机随便刷刷,小学部的四个女教师出场了,她们每个人胸前抱着一本书,步履从容走上台,看着她们那么优雅的姿态,我甚至淡淡地想:哎,上台前肯定化了妆,平时那个工作状态谁还不知道啊。小学部的老师谈到了“审美”,《谈美》、《审美人格教育新论》,说实话谈了什么我已经记不得了,但是那从谈话中流淌出来的一种优雅突然让我明白这才是一个老师积淀出来的优雅,一种美。你优雅了,你的学生才优美。

有着中年阅历的初中部老师谈了教师人品,讲到了“幸福、公正、关怀”,我对公正一词感触很多,对待学生和身边的他人要公正,对于自己要公正。公正地评价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洞察每个人人性中的幽暗,能够体察每个人的难处,同时去接纳悦纳他人和自己,我想这个或许才是公正。他们的发言,让我很想看看这本书。

有着丰富深度阅读的高中部老师和我们分享了《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这本书我在几年前度过,还做过读书笔记,因为比较难读,我还读了两遍,书中的内容早已忘记。今日听着高中部老师的见解,我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你为什么选择教书,为什么选择教小学,可能因为很多机缘巧合,或者世事难料,但是既然选择,请你问问自己初心何在,发现教育的真正价值,其实就是一种影响,在我们还被分数束缚的同时,我想让孩子们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有一个阳光自信的心态,能够尽可能释放他们的天性,保护他们的童心。因为其实我也想成为这样一个人,我希望和他们一起成长。

有着国际视野的国际部老师分享了《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说的一段话:孩子不是空空的容器。我反思自己时常把孩子当成一个容器,企图把那么多的知识装进他们的小脑袋里,可是他们不是容器,他们是一个个活生活的生命。生命有很多种可能。我时常痛恨我们的分数体制,但是更痛恨的是自己也被分数牵着走,时常苦恼。他们还谈到一个观点我很感兴趣,他们说很多教育问题无法用理智处理。对于一年级的娃娃而言,我们很多时候无法和他们讲道理,可能当我们蹲下来,抱抱他们,尝试着理解他们,可能就好了。

听着听着,我居然打开了当当网,在网上搜索这些书来。已经好久好久没有读书的我,居然有一种感动。感谢在这个寒冬,我们与书相遇,让我们在身体疲惫的状态下,居然有种神清气爽,豁然开朗,清风徐来的感觉。

成尚荣教授精彩的点评环节,我感动于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长达40分钟即兴演讲。那份睿智,见识,深深吸引了我。

晚上回到家,我放下手机,开始阅读。

茅檐低小,桌上一灯一书。醉里读书无限好,书声悠扬,书香弥漫。

大儿手持书本,卧读良久;小儿依我怀中,牙牙学语。最灯火阑珊,片刻读书,良久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