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随笔

相信孩子的潜力

发布时间:2019-12-25 浏览次数:1432

小学部 管林虹

叔本华说,人总是在忙碌和无聊之间做钟摆运动。细细品来,回味无穷。因为秋冬季节昼夜温差较大,我得了三周的感冒还没有痊愈,害怕病情加重传染给孩子们,我周末在家哪儿不敢去只是在家里静养,本想躺在沙发上好好的享受一番没有工作不用早起的完整周末,可是发现自己只睡了小半天就觉得神思恍惚,懒散之余不忍光阴虚度,又重温一遍《如何说话孩子才会听》。当初就是一下子被这本书的书名所吸引,做老师家长的愿望不就是想让孩子听话吗?这虽然是句玩笑,但是很多时候孩子的不会倾听却是很多问题的源头。期中刚过,师生关系在不知不觉中愈加“热烈”,好像双方都按捺不住对假期的盼望而略显急躁。为了缓和班级气氛,做一个身心轻盈的老师,我将书里的思路进行梳理自勉。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孩子的感受和他们的行为有直接关系,孩子有好的感受,就会有好的行为。

当孩子的感受备不断否定时,会感到困惑和愤怒。就如孩子犯错误时,老师可能因为时间紧迫而要求孩子立即道歉,不服气的孩子本就在维护内心秩序,却被老师粗鲁否定而变得满腔委屈。孩子的错误需要纠正,可是更需要来自尊重,关心和理解的“爱”!

对于处理孩子无理要求的建议,可以分成四个步骤来处理:全神贯注的倾听;用简单的赐予回应感受,如“哦”“恩”“这样啊!”;说出他们的感受“这件事让你很难过呀”;最后用幻想的方式实现的他们的愿望,而不是逻辑上的解释。孩子就像是住在童话故事里的小仙子,他们没有那么“明白事理”但是他么其实大多善良,只要把道理变得简单一点梦幻一点,也许他们就通情达理了。

鼓励孩子们和我们合作

1 描述事实,不加评价

2 提示客观后果,不要故意夸大

3 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就事论事

4 提出要求

5 写便条,如果害怕自己控制不住情绪或不方便当面沟通,可以把诉求写给孩子看

代替惩罚的办法

惩罚并不全是体罚,也包括语言暴力,关黑屋子,面壁反思等。惩罚似乎能解决一些问题,但是也会给孩子带来许多负面反应:一是在受罚时记恨家长心想报复,二是觉得自己很差劲,充满罪恶感和失落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书中提供了七个代替惩罚的技巧:请孩子帮忙,明确表达不同立场,表明自己的期望,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过失,提供选择,采取行动,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

鼓励孩子自立

我们的目标是想让孩子成长,可是在遇到孩子不会的时候,大部分大人却既管不住嘴也管不住手,一遍说着貌似责备的话一遍为孩子代劳。可是在孩子有能力学习的时候,他们除了有点感谢之外,更多感觉的是自己没能力没价值。以下是鼓励孩子自立的六个技巧:让孩子自己做选择,尊重孩子的努力,不问太多问题,别急着告诉答案,鼓励孩子善于利用外部资源,别毁掉孩子的希望。

学会赞赏孩子

《自尊心理学》提到:“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将直接影响到她的核心价值观以及是否有积极的心态,自我评价还会影响她的思维方式,情绪,希望以及人生目标”,这本书就是帮助孩子们把自己看作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对他们表示尊重,给他们做选择的机会,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都是在加强他们的尊尊和自信。而赞赏他们就是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是赞赏不等于简单的“太棒了,你做的太好了”……我们的赞赏要符合孩子的年龄和能力,避免触及他过去的弱点和失误,过度的赞美会扰乱孩子的积极性。

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

正如皮格马列翁效应,孩子会因为外界的定位而进行内在的心理暗示和强化,我们需要寻找机会让孩子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床在机会让孩子另眼看待自己;让孩子无意中听到对他的正面评价;自己以身作则;记住孩子的特别时刻;当孩子犯老毛病时,真实适当的表达感受和期望。

这些办法听上去并没有那么高深莫测,但是我们要对自己强调: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和替人解决问题的惯性。相信孩子,他们具备解决问题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