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童趣 萌发童心——记小学部第七周语文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16-04-07 浏览次数:2039
 

IMG_4008

钱素玉老师在上课

IMG_4010

钮勤章主任在评课   

46在录播教室,全体小学部的语文老师认真聆听、学习了钱素玉老师的一节公开课《我和祖父的园子》。本次教研活动围绕“萌心语文”展开。从课堂目标的设置到教学流程的实施均体现了这一理念。本次公开课邀请了学校课程中心的钮勤章副主任作为点评嘉宾。

钱老师重点带领学生学习了课文的重点段落第二、十三段。钱老师十分注重学生的朗读体验,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夸夸祖父的园子,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对这个园子的整体印象。所谓“萌心”语言,就是要开启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知。在品读文章内容的时候,钱老师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谈谈最喜欢哪句话,说说喜欢的理由。“萌心”语文,旨在萌发学生对语言独特的体悟。钱老师善于激发学生朗读文章的兴趣,通过角色扮演、文改诗等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所谓“萌心”,便是让内心真正喜欢文字,让语言文字在儿童内心生根发芽。钱老师带孩子们一起看园子,体会童年时萧红的快乐,读出文字里面的乐趣,品味出文字背后所蕴含的精神意义。这园子其实就是萧红整个人生的精神家园,也是爱之园。“萌心”语文便是教会学生去欣赏文字背后的意蕴。正如钱老师最后出示著名作家茅盾对《呼兰河传》的评价“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所谓“萌心”语言便是让孩子们对中国的文学能从内心深处去认同,从而建构自己的阅读世界。

接下来钮主任从四个方面点评了这堂课:这是一节智慧的课堂,老师激活了孩子的思维,让孩子读懂文本;这是一节感性的课堂,多个层次,多个角度体现感性语言;这是一节由趣味的课堂,趣读,趣评;这是一节追求萌心的课堂。五年级的备课组长黄海燕老师从课堂的朗读、老师对文本的把握、学生的表现等方面全面评价了这节课。余洁老师认为本节课可以构建一个阅读话题,从三个维度出发:看到了怎样的萧红、看到怎样的祖父、看到怎样的园子设计,层次会更加分明。

 本次教研活动,我们围绕“萌心”语言展开教研。萌学生之心,还原语言童趣,萌发拓展学生的理解,丰富学生对语言的兴趣和运用表达能力。品味指向语言文字,萌学生对语言的感悟,构建学生的阅读世界。这节课同样了萌发了所用语文老师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