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九隆冬悄然而至,录播教室里却暖意融融。12月26日下午,三年级语文组承担本学期 “练习课”的教研活动。本次研究的主题是“在‘练习’中激活语言生长点”——三年级上册“练习7”教学及研讨。知性温柔的周阿敏老师、热情大方的周礼华老师,快乐活跃的孩子们,课堂上师生合力,活学活用,奏出了一曲曲精巧和谐的“语用”乐章。
第一节练习课由周阿敏老师执教,她的课堂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在“认识脸谱”这一板块,周老师带领学生认识戏剧脸谱,介绍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请学生交流分享人物背后的故事,课堂上学生们眉飞色舞地讲述故事,兴致盎然。这一部分的语言生长点落在“口头讲演”。第二部分周老师指导学生结合学习单自主读懂成语,并拓展与成语相关的历史故事,侧重成语积累,强调成语的读和背。而《古今贤文》教学的重点在熟读成诵,周老师创设具体语言环境,设计了相应的练习,指导学生对“贤文”进行熟练的运用。三个练习板块,环环紧扣,层次清晰,孩子们学得轻松、快乐,而适度的拓展,又激发了学生对戏曲文化、历史典故的浓厚兴趣。
周礼华老师执教“练习7”的第二课时内容,即“口语交际”--------小小展销会,周礼华老师笑容可掬,教态亲切自然。她用极富感染力的教学语言让这场“展销会”活泼热闹且生动有序。周老师利用多媒体资源,再现生活中的“买卖”场景,激活了学生表达的热情,在周礼华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孩子们高举手中的商品和“启动资金”,个个都成为了“小小交际家”。周老师层层点拨,“推销员”变得更加热情大方、口齿伶俐了,“购物者”变得更加精明聪慧、礼貌文明了。在这堂其乐融融的“口语交际”课中,孩子们的语言被“激活”,语言训练多趣而有效,他们还从生活中习得了语文,将生活实践与语言运用自然地结合起来,这正如语文教学专家刘国正先生所说:“教室的四壁不应该成为水泥的隔离层,应是多孔的海绵,透过各种孔道使教学和生活息息相通。”
课后,李萍萍主任对两位老师的教学进行了总结。在两位老师试上的过程中,李主任一次次听课,一次次帮助三年级组全体老师进行指导研究,还帮助上课老师细细磨课。她首先对组内浓厚的研究氛围进行了肯定与赞扬,其次对语文组老师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即“练习课”需加强重视,要“练”起来,只有教师“激活”了自己的语言,课堂上学生的语言才能够被“点燃”,每一个备课组要找准年段的“研究点”,进行深入有效的探讨,才能让学生的语言得到长足的发展与进步。接着,组内的老师们纷纷交流了自己的听课体会,气氛热烈。
在这次教研活动中,每位老师有了很多收获,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深入思考,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研究中总结问题,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判断,进行扎扎实实的教研,将课堂教学和课后研修做细、做实,使得“教”、“研”、“学”有效融合,花开并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