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1日下午,小学部四到六年级语文老师齐聚录播教室开展了主题为“小升初语文引桥课程探讨”的教研活动。本次活动是建邺区第二盟区主办的一次区级教研活动,由南京晓庄学院第一实验小学的黄庭君老师、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的李丽娜老师和中学部的岳守琳老师分别展示三节课。活动还特别邀请了南京市教研室的汪笑梅主任做现场点评。
本次活动展示的三节课都是说理文。黄庭君老师带来的是《谈礼貌》,本节课回顾《说勤奋》,温故而知新,明了说理文的结构特点。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发挥学生主动性展开课堂的教学,在带领学生简单梳理文章结构之后,找出本文论点和论证的事例。接下来黄老师以一个主问题“默读课文,找一找这三个事例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贯穿整个教学。学生们和文本对话,和老师对话,气氛活跃。第二节课,李丽娜老师执教《学与问》,本节课的问题从学生中来。课堂伊始,老师让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提出问题,和同桌交流。接下来老师把学生的问题一一记在黑板上。在新授环节,老师和学生就“学与问”哪个更重要展开讨论。抓住“金钥匙”和“铺路石”两个关键词引导学生理解“问”的重要性,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从关键词的解读中,理解“问”的重要性。教学重点突出,从问题中来,到问题的解决,设计非常巧妙。最后一节课由岳守琳老师执教《成长不可无书》,本节课岳老师从和学生们分享几个阅读故事开始,通过方法指导教会学生概括故事的方法;通过找出故事共同点,启发学生说出讲故事的目的,进而引出本文的道理,也是说理文的观点。最后让学生从自己读过的故事中,举出例子来证明本文的观点。本课的教学抓住了说理文的文本特点,深入浅出,学生学有所得。
课后,汪笑梅主任对三节课分别做了精彩的点评。她认为三节课都抓住了说理文的文本特点,紧扣文本内容,都基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自我发现说理文的特点,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此外她还谈了说理文教学的关键在于让学生能够领悟道理,在认识层面上有所提升,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联系课内和实际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在如何做好中小学说理文教学衔接的问题上,她建议老师们不过分突出文体知识,但要有文体意识;不急于在文章表达方法上下功夫,而要力求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最后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初中部的庞句线主任也就本次活动做了总结性发言,他讲述了“引桥”课程的由来,价值和具体实施措施,也希望广大的老师投入到这一课程的开发中来。
本次“小升初语文引桥课程探讨”的活动研讨了小学高年段和初中教学的衔接问题,试图通过本次教研给老师们一些思考,让更多高年级的老师去做一些中小衔接的研究和尝试。力求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加精细化,科学化,让学生们的学习更有效。
(文/曾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