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0日,小学部道德与法治任课教师在五(4)班教室集中,开展本学期道德与法治备课组最后一次研讨活动。
本次研讨活动的主题是“立足课堂与教材,提升学生思辨能力”。孙静老师执教《大好河山任我游》。课前,孙老师在黑板上画下了中国地图的轮廓,接着从自身出发,告诉孩子们自己游览了南京哪些著名景点,再问学生,你去过哪里。学生在纸条上写下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名胜古迹,贴在中国地图上相对应的省份。贴好后,孙老师问学生,这么多景点应该怎么分类呢?学生思考后回答,可以根据自然、文化两个类别来分。学生依照这个标准到黑板上把众多景点进行分类。同时,学生们在书本上找到世界文化遗产的分类标准,原来和大家想的是一样的。此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纷纷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又观看了相关视频,大家纷纷表示为祖国的地大物博感到自豪。这么多美丽的地方,你最向往哪里?学生上台向大家介绍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景点。世界文化遗产如此之多,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呢?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
课后,老师们进行了简短的交流,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思辨能力的培养要立足课堂。教师要吃透教材,善于利用教材,整合课外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