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索学习 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数学组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16-06-15 浏览次数:1906
 

2016614下午,小学部数学老师集中在录播进行数学教研活动,.本次活动分三部分进行,第一个环节是李畅老师上一节“运算律”的复习课,沈利玲老师上一节“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的新授课;第二环节是评课环节,本校两位数学老师进行评课;第三环节是由南师大的专家何教授以及庞校长进行点评。

第一环节,由两位老师上课。第一节课,由李老师执教运算律复习课,李老师的这节复习课,主要分为五大版块,第一版块,主要是在学生自主整理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沟通学习了运算律的收获。第二版块,主要是夯实基础,通过练习明确简便计算的关键是凑整。第三版块,乘法分配律的变式以及减法,除法的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第四版块,主要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题能力。第五版块,。运算律这节课是对小学阶段学过的加法和乘法运算定律,进行整理和复习。

第二节课,由沈老师执教“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新授课。本节课沈老师课堂的结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展示:一、目标驱动,感知转化。二、自主探究,理解转化。三、梳理旧知,升华转化。四、分层练习,运用策略。

第二环节,学校两位老师进行评课。安老师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评价:第一,李老师的复习课目标明确,复习课的有效性明显。本节复习课不仅能让学生进一步扎实掌握相关知识,还能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系统的了解。第二,本节课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归纳和总结的能力,体现在李老师通过学生的交流及时在黑板上板书出运算律并用字母表示公式。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说书写的格式,对于中年级的孩子,对于书写格式还是要有所要求的。

接着郑莉也对两节课进行了评价,郑老师评价了李畅的课:本节课设计的夺星大比拼是一大亮点,值得学习,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得课堂氛围更加热烈。聆听了沈老师这节课,大家都觉得受益匪浅。沈老师时而是组织者,时而是参与者,时而是合作者,更是一位睿智的策略家,等待孩子自己以师者的身份自主、自觉、自信地完成了数学学习。

    第三环节,专家、校长点评。南师大何教授首先对两节课表示了肯定,他指出,两节课的老师都有恰当的引导和精心的设计,学生的自主探索得到了体现,是两节成功的好课,作为教研课是很成功的,如果是要出去参加赛课活动,还需要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同时提出了以下要求:第一,要给学生回顾和反思的时间,在李老师的第一节课中,就明显的体现了学生反思的时间不够。第二,小学的课堂要关注孩子的特点,在一节课中要变换几种学习活动的方式,表扬了沈老师在课堂中,采取同桌交流,小组合作好多种学习活动方式。同时也指出李老师的课堂中活动方式比较单一,还需要在这方面改进。最后,专家还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建议:第一关注目标的设计,这里也表扬的沈老师,目标的呈现比较及时。第二,关注问题的设计:1、问题设计要多样化;2、问题是否具体化。第三,关注教学环节:1、学生学习的活动方式,应该每隔68分钟转换一种;2、关注学生的互动。

庞校长也对两节课进行了评价,她对两节表示了肯定,表扬了两位老师,课前精心准备,给大家呈现了两节精彩的好课,给予95%的好评。但也给出了5%的建议,李老师的课中,对解决问题进行评讲时,最后应该呈现出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紧扣本节课的复习主题,把乘法分配律归纳总结出来,这样既能体现知识间的前后呼应,也能体现出本节课中完成得解决问题也是跟运算有关联的,沈老师的课中,一开始的自主探索一和自主探索二,可以合二为一,可以放手让孩子去探索,同时指出,老师的思路要打开,多给学生自我探索的时间。

 







文/朱丹丹     图/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