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暖阳为课堂研讨活动增加温度。建邺区四所民办学校的英语教师齐聚一堂,聚焦新思维教材的四节课堂展示活动。区教研员张丽宁老师莅临指导,学生们高效学习,教师们热烈探讨,师生都进行了一次深度学习。
我校李敏老师执教的二年级新思维《Signs we see》的综合板块,得到了张丽宁老师的肯定。课堂伊始,李老师以一首Signs的歌曲活跃气氛,学生们在音乐的旋律中舞动并感知Signs的主题语境。随后,她开门见山,以听录音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语境:Signsin the park。学生们仔细观察图片,共读屏幕出示的标志语言复习所学内容,激活知识库。
在语言复现的基础上,李老师进行小组合作,在公园的场景图中贴上相应的标志,并启发学生思考选择不同标志的原因,学习活动从学习理解上升到应用实践的层次。学生们在小组讨论中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在激发学生的活跃思维后,将生活中的标志进行分类的活动更是促进了学生迁移日常生活的能力。接下来是学生们期待的情境模拟活动,学生两人一组,一问一答生动形象地演绎出不同标志的含义,他们戴上头饰,身处场景中自然表达,让学习真的发生。
从应用实践到迁移创新的过程中,李老师也展示得淋漓尽致。她呈现了生活中的标志图,启发学生思考语言,如Don't……./Let’s……等,为诗歌的呈现做铺垫。随后,她引领学生读诗歌,探寻诗歌的韵律美。学生们沉浸在诗歌的美妙。这时,创作一首新的诗歌便水到渠成了。学生们的创作的诗歌源自生活,学习有效。
最后,李敏老师从Signs的价值层面进行深度挖掘:What will happen withoutsigns?引导学生关注标志的社会价值。学生们观看了带有我校特色的文明宣传视频后,小组合作完成了遵守标志的文明宣传活动,成为文明生活小卫士。
课程结束后,张丽宁教研员与教师们分享课堂观察的教师视角和学生视角的研究活动,来自四所学校的学生观察员和听课老师进行深入的交流,周芳芳老师代表我校发言,发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差距。
在会议最后,张老师针对民办学校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课程期待:在课程系统规划下的教学设计,如译林与新思维的融合教学;基于主题情境的教学设计,体现主题的逻辑性;对于课文的深层解读,启发故事背后的原因。参会老师们在此次教研会中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会更关注学生的学习,以学习为中心,让学习真的发生。
1.李敏老师课堂展示:歌曲暖身
2.李敏老师课堂展示:情境模拟
3.张丽宁教研员讲座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