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赤佘山脚,楼摇浦江水。2023年11月29日—12月2日,我校“名师计划”培养项目第二期暨“未来胜任”好教师团队建设研修班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参与专业研习。57位老师参观2所学校,聆听4场讲座,沪宁同心,共话教育。
“名师计划”培养项目第二期
暨“未来胜任”好教师团队建设研修班合影
专家讲座 前瞻引领
《升级能力“芯片”,成为有硬核的DEI型教师》
华东师大考试与评价研究院副院长韩映雄教授带来了主题为《升级能力“芯片”,成为有硬核的DEI型教师》的讲座。韩教授围绕“新高考对教育教学带来了哪些新需求?”这个问题,分析了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现象和困惑,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方案,鼓励老师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设计师、学生成长的测评师、学生发展的指导师,并为之指明了方向。
《实现教育现代化 建设教育强国》
华东师大教育学部教育管理学系主任胡耀宗教授的讲座《实现教育现代化 建设教育强国》则为我们解读了新时代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纲领性文件。胡教授借《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这一战略规划,高屋建瓴地为我们描绘了教育发展图景,勾画了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愿景,明确了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实施路径。
《素养导向下的大观念教学》
华东师大教育学部教育心理学系主任杨向东教授带来了主题为《素养导向下的大观念教学》的讲座。他介绍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历程,围绕学科本质观、学科实践观,素养导向下的课程内容重构、素养导向下的学业质量评价,尤其是知识取向与素养导向两者的区别等展开,案例生动,深入浅出,让与会老师们对新课标中的诸多概念,由模糊到清晰;对改革的方向和行动的方法、路径都有了清晰的认知。
《基于真实情境问题的评价可以促进五育融合》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学系鞠玉翠教授带来了《基于真实情境问题的评价可以促进五育融合》的讲座。鞠教授从真实情境问题驱动出发,说明了情境创设要遵循真实性、充分性、适切性、多样性和综合性几个原则。她指出,全息式五育融合体现了新时代全面发展教育的新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用健全身心、以明智方式、做恰当事情、生美妙情思。此外,鞠教授使用表格,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目标、内容、过程与评价四个环节展现了五育融合与并举的要点。她借助不同学科的教学案例具体讲解了五育融合的优化设计,强调了核心素养的贯彻。
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党委书记、校长穆耕森在讲座结束后发表感言。他表示,怀念在华师大深造的匆匆岁月,强调“让教师的发展走在前面”的教师队伍建设理念,嘱托参加研训的老师们积极了解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认真学习最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并实践于日常的教育教学。
现场观摩 互学共进
穆校长带领“名师计划”团队的老师们走访了虹口区广灵路小学。在广灵路小学余琦校长和“小小讲解员”学生代表的热情接待下,老师们对该校进行了深度观摩学习,了解了广灵路小学“广学灵动”的办学理念以及逐步形成的与之相配的学校管理之道、学生成长之道和教师发展之道。
“名师计划”团队的老师们还走进浦东新区一所现代化寄宿制高中——进才中学。进才中学李国君副校长带领行政团队热情接待,精心准备了题为《沉潜静修深耕双新》、《科艺交融 人文固本》的报告。在此过程中,老师们了解了感人的进才故事和学校当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就如何落实“双新”这一问题,进才中学吴威主任介绍了其潜心研修的方法和路径。学校的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目前的成效以及对未来的展望也让在座的老师们收获颇丰。
学有所思,交流心得
认真听课现场
两天半紧锣密鼓的外出学习已经结束。华师大教授们一场场精彩的报告,让我从方向到背后逻辑,读懂了“大观念”、“核心素养”、“跨学科”等新课标里的新理念、新名词。未来已来,此次,我深感成为“未来胜任”的好教师已经迫在眉睫。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将核心素养落实到一节节家常课中。
——小学部邓程元
做Del型教师、素养导向下的教学设计与评价、五育融合这些词离我们很近,却也常常让我有些困惑。在华师大几位教授的讲座中,我有了一个很清晰的理解。反思自己的教学,我也有了更明确的路径。更重要的是,我领略了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学多才、妙趣横生与为人为学的谦虚低调。鞠教授说:“教育是充满魅力的。”我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生活中,我能找到更多的光亮。收获满满,不虚此行。
——高中部刘奕捷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是一个终身学习、坚持不懈的职业。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一条艰辛而漫长的耕耘之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焕新出发,奔赴下一程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