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寒绽放,问道南雍。
为持续助力教师拓宽认知边界、
提升专业素养,
2025年1月18日,
金陵河西“名师计划”培养项目第二期
暨“未来胜任”好教师团队
奔赴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研修,
在四场高品质讲座中求解,
在聆听与思考中激活思维。
主题讲座 启迪思维
南京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副所长、
博士生导师
刘霄教授
《教育调查研究方法》
刘教授详细介绍了问卷调查的概念,阐释了“概念化”和“操作化”的内涵,指导老师们明确了“指标”与“量表”的含义,为老师们后续开展问卷调查,高效组织教育研究中常使用的标准化测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原院长、博士生导师
王运来教授
《陶行知的高等教育改革创举及其教育家精神新探》
王教授介绍了陶行知先生与南京大学的历史渊源,梳理了“教育家精神”提出的时代背景与内在含义,重点介绍了陶行知先生首倡的教学法,勉励大家成为“会教学生学习的人”和“生命教育”的实践者。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生导师
张红霞教授
《新课改理念与认知科学新理论》
张教授从2022年的课改理念、认知科学上的理论根据和面临的挑战三个层面入手,解读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提出的五条基本原则,介绍了科学教育发展的四个阶段,帮助老师们厘清了“大概念”与“大观念”的内涵,鼓励老师们提升科学思维、智慧组织教学。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助理教授、教育大数据研究中心基础教育数据部负责人
张军凤老师
《研究型和通识型中学教师发展》
张老师从青春期学生的特质分析入手,阐释了这一阶段学生的“轻度不良行为”、“中度不良行为”和“重度不良行为”,引导教师尝试进行混合型教育教学的尝试,即“承认每个学生的独特性,注意中间群体”,启发老师们认识到教育的目的在于关注学生的成长本身。
现场主持
认真研修
学习感悟 知行合一
每次走进南大,我都以“零起点”的心态来学习,也正是因为这种从零出发的挑战,和团队相互扶持的驱动,激发了我内心深处的探索欲望。不熟悉的新概念、新技能,遇到的新问题,我都把它们都变成垫脚石,让自己能登高望远,行走踏实。
——华红娣老师
此次南大培训是一场知识的盛宴、思想的洗礼。培训中,我系统学习了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多种研究方法的适用场景、实施步骤与注意事项。我将把所学所思所悟转化为实际行动,践行陶行知精神,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为培育新时代优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书写更加精彩的教育篇章。
——柳传韬老师
张军凤老师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研究让我获益匪浅。学生不良行为的背后是情感需求错配导致的认知偏差,老师要多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以便对症下药。培养成长型思维能改善青少年学习行为,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激发学生内驱力,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黄宇老师
一盏南大书灯,
鼓发我们探索欲望;
一脉金陵情怀,
温润个人专业发展。
随着培训的深入,
越来越多的老师在经历中有了收获,
有着把遇到的专业“问题”
变成“垫脚石”的执着精神,
我们才能把一个个看似棘手的难题
转化为探索和成长的阶梯,
把所学所悟转化为
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