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扬子晚报整版报道我校“幸福传递”活动

发布时间:2015-01-16
扬子晚报1月15日A35版整版报道我校“幸福传递”活动        

                                      
        

                       

   幸福是什么?日前,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启动了“幸福传递”活动,在学校里掀起了一场“晒幸福”的热潮,大家用各自的方式记录着自己的幸福,并进行传递。翻开这部由学生们“集体创作”的“幸福语录”,孩子们在校园里学习生活的一幕一幕,迎面而来。“幸福教育是一种理念、信仰,更是一种实践和追求。我们希望孩子们在追寻幸福中感受和获得幸福,在幸福的状态中快乐地生活和成长。”金陵中学河西分校校长朱焱表示,幸福教育是一扇门,推开它,应该满是阳光和鲜花,能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 
                                                扬子晚报记者 王 璟
                          我打破了我的“壳”
  幸福讲述人:
  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五(5)班 王泉荃
  【幸福宣言】
  “什么是幸福?在我看来,幸福就是考试得了100分,回到家看到奶奶布满皱纹的脸上一个甜甜的笑容,爸爸竖起了大拇指,妈妈为迎接我端上了热腾腾的晚饭。幸福是多种的,美好的,不断去创造的。” ——王泉荃
  二年级的时候,我们上绘本创作课。画什么呢?我真犯愁。爸爸说:“就画你自己好了,不开放,不积极,就像有个壳罩着你。”哼!画就画。于是,我画下了《爸爸说我有个壳》。
  我画了一个声音小小的我,一个不敢游泳的我,不敢上台表演的我,不敢表达自己心愿的我……哈哈,我还画了一个想打碎壳的我。
  没想到,在学校里,我有好多好多的机会,让我慢慢地“打碎自己的壳”。二年级,我和同学们夜宿钟山,一起在星空下唱歌,觉得自己胆子变大了!我还参加了“快乐星期六”的学习,学习了爵士舞、拉丁舞。邱老师很关心我,给了我很多表演的机会。去年,我参加了全国第十届“星星火炬”中国青少年艺术英才推选活动,获得了一等奖呢!现在我一点也不害怕在别人面前展现自己,我是一个自信的人,幸福的人。
  在《爸爸说我有个壳》中,我说“终有一天我会打破这个壳”。现在,我可以说我打破了这个壳。我感恩亲人、老师、同学给我的爱,我知道了——上前一步可以看到更美的风景。享受幸福的生活需要走出包着自己的壳!
  记者点评:小学部邱明莉老师告诉记者,泉荃班上的同学,都创作过自己的绘本呢!孩子们画了过年的情境、画了小鱼的故事、还画了自己长大的故事……邱老师说:“孩子们绘本创作的过程,就是表达自我、探索世界的过程。”而在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里,有很多让孩子们喜爱的活动课程,比如“旅行与观察”、“快乐星期六”……在这些“玩中学”的课程中,很多孩子和泉荃一样,正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有个性。
                             会叠被子的幸福
  幸福讲述人:
  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初三(4)班 管天韵
  【幸福宣言】
  “从依赖父母变得自立自强,从胆小怯弱变得乐观进取。亲爱的朋友,如果你要问我幸福是什么,这就是我的答案。” —— 管天韵
  又是新的一学期了!一进寝室,爸爸放下手中的被子和一大包衣物,对我说:“我还有事要忙,剩下的你就自己收拾吧,我就先回去喽!”
  爸爸总是这样关键时候就要忙自己事,不过反正我也习惯了。卷了卷袖子,开始干活啦!叮叮当当,挂帐子、铺席子、叠被子、擦桌子……看看同屋的还没来,索性,到阳台上找来扫帚和拖把,把地板拖得亮堂堂!
  舒舒服服地躺在床上,我想起了两年前的我。住校生活的第二天早晨,生活老师来检查宿舍时,我满头是汗,正在和“被子”斗智斗勇,却怎么也没办法把这不听话的被子叠得四四方方有棱有角,我觉得自己真是笨极啦!
  开学没过多久,生活部就开展温馨寝室评比,刘老师重点教我们叠被子,大家试了几次都不成功。于是,刘老师放慢节奏再次展示了她叠被子的绝活,但我仍然觉得她叠得太快。无奈还是轮到我了,刘老师看我叠得慢,轻声细语地给单独进行了示范。
  嘿,学了几次,我就成功啦!还能很得意地给别的同学做示范。一床被子很快变成了“豆腐块”。“豆腐块”—— 那是生活老师的行话,也是叠被子的最高境界。
  刘老师发话了:“有点模样了!不过叠得还是有点肥哦!以后每天要坚持!”
  “耶!”听完刘老师的话,我一蹦三尺高!
  想到了当时我得意的样子,我也忍不住笑了起来。会叠被子是幸福的!在住宿生活中,我学会的不仅是叠被子,我学会了和同学交往,学会了合理地安排时间,更重要的是感觉到了我的独立!因为独立,我更自信!
  记者点评:在金陵中学河西分校有近2000名的学生是住校生,学校成了他们的第二个“家”。随意走走,可以看到宿舍的墙壁上、走廊里,有同学们自己制订的守则,有孩子们灵感突至的漫画,激励自己的个性格言,也有生活老师每一天细心的叮咛。一位该校的毕业生告诉记者,这个“家”充满了温馨和力量,每次回到学校,总忍不住去宿舍看一看,到食堂走一走,再喝上一碗热乎乎的“特制”大骨头汤!看来,这种幸福的味道,让待过金中河西的学生们念念不忘。
                              关于“有福”的争论
  幸福讲述人:
  金陵中学河西分校高三(9)班 李天慧
  【幸福宣言】
  “从懵懂无知的孩童,变为识人知事的少年,思维的乐趣被不断发现,广阔的世界在眼前展开。从点点滴滴的学习中,在与老师的交流对话中,我收获幸福、感悟幸福。” ——李天慧
  张中行的《汪大娘》中有一句话,“汪大娘不识字,有福了!”,我百思不得其解。不识字,反成了好事?这倒是一件怪事了。一下课,我便奔去了郭汝杰老师的办公室。
  “老师,你说张中行为什么要说不识字是福呢?”
  郭老师没正面回答我,只慢慢地说:“你说说你的理解。”
  我便道:“我想啊,张中行因为是读书人,在文革时正因为读书识字才遭到迫害。汪大娘不识字,从她嘴里问不出东西来,也没人为难她,自然是福气。”
  郭老师轻轻地摇摇头:“这篇文章你没读透。”
  “我哪里没读透呢?张中行自己也说,‘常说的所谓读书明理,它的可信程度究竟有多大呢?’。这不是说明,读书明理,不一定是好事吗?”我得理不饶人地说。
  但是老师仍很淡定:“看来你是完全理解反了。”
  “这怎么说?”
  “文革中,单是保住自己就能称为有福了么?《圣经》中说‘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汪大娘有福,到底是什么样的福呢?”
  望着郭老师宁静的眼神,我想了想说:“是因为她永远怀有淳朴正直而善良的品质么?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文革那样的时候永葆心灵的平静与满足。这样说来,张中行写这篇文章,赞颂像汪大娘这样不识字却能明理的人,是为了与那些所谓‘读书明理’却在文革时失去人格的知识分子形成对比,表达先生的一种疼痛、忧思与祈盼么?”
  “这不读通了嘛!”郭老师笑着用力拍了我一下。
  老师啊,你知道吗,能与您这样交流,是我的幸福哦!
  记者点评:在金中河西,这样的故事,时时处处都在发生。河西老师上课有一个细节与众不同,每节课前,老师们都会在黑板上专门的空格处,书写本节课的课堂目标。一位老师向记者解释说:“ 课堂是学生的探险之旅,学生应该思考:在这节课上,我要往哪里去,怎么去。”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学校教改班的课程设计十分“高大上”:组织定向越野社团、种植太空种子、实践公益项目、与地球另一端的美国专家连线对话……同学们玩得开心,学得有效果。据悉,在“2014年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中,河西的孩子们就捧回了全国大奖!
  听听这些孩子们的“幸福心声”
  我觉得,我将有一个小弟弟,或小妹妹,这让我很开心、激动,这就是幸福。
                                                                   ——三年级 苏曼琳
  上很多有趣的课就是幸福!
                                                                   ——一年级衣学霖
  幸福就是在父母做完早饭后刚好起床。
                                                                     ——初二 吉祥
  幸福就是陪伴,就是对自己的亲人朋友爱人说一句“2015我陪你”。
                                                                   ——高二 周子恒
  幸福我认为就是可以在考试的时候不粗心,并且考一个好成绩,这就是幸福。
                                                                     ——初一 袁传宗
  幸福就是做一个快乐的吃货,不长胖!
                                                                   ——初三 张家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