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学部 | 姓名 | 题目 | 奖项 | | |
1 | 小学部 | 刘凤婷 | 读《好的教育》有感 | 一等奖 | |
2 | 小学部 | 孙雪晴 | 读《教育就是解放心灵》有感 | 一等奖 | |
3 | 小学部 | 董思娴 |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读<教海漫记>有感》 | 一等奖 | |
4 | 小学部 | 李婧 | 《做一名幸福的班主任》 | 一等奖 | |
5 | 小学部 | 王雅洁 |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读《专家型教师做什么》有感 | 一等奖 | |
6 | 小学部 | 王文丽 | 读《全世界都想上的课》有感 | 一等奖 | |
7 | 小学部 | 曾敏敏 | 《越艰难越美好,越美好越值得》—读《我就想做班主任》有感 | 一等奖 | |
8 | 小学部 | 王娜 | 发现文本秘妙——读《美在此处——语文课上什么》 | 一等奖 | |
9 | 小学部 | 程旻 | 读《教了不等于学会了》有感 | 一等奖 | |
10 | 小学部 | 宋雯姬 | 学习活动观下小学英语绘本与教材融合的教学实践——以译林4B Unit 6 Whose dress is this? Checkout time为例 | 一等奖 | |
11 | 小学部 | 王蓉 |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 | 一等奖 | |
12 | 小学部 | 韩晶晶 | 让孩子的教育贯串一生——读《心理抚养》有感 | 一等奖 | |
13 | 小学部 | 靳玉 | 学会鼓励,努力营造“和善而坚定”的课堂氛围 | 一等奖 | |
14 | 小学部 | 李维 | 心中有爱 眼里有光 | 一等奖 | |
15 | 小学部 | 王卉 | 心中有“标”,目中有“人” | 二等奖 | |
16 | 小学部 | 顾海利 | 立足新课标 创新“新”教学 | 二等奖 | |
17 | 小学部 | 方婷 | 《 教师自我突围的秘诀:36位名师的专业成长经验》读书笔记 | 二等奖 | |
18 | 小学部 | 李林 | 读《如何调动与激励学生:唤醒每个内在学习者》 | 二等奖 | |
19 | 小学部 | 周圣怡 |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 二等奖 | |
20 | 小学部 | 张雪茸 | 老朋友新相知 | 二等奖 | |
21 | 小学部 | 周礼华 | 《让作业更有效》 | 二等奖 | |
22 | 小学部 | 夏婷 | 《对话叶圣陶——读叶圣陶教育文集》 | 二等奖 | |
23 | 小学部 | 徐娴 | 《愿你慢慢长大》 | 二等奖 | |
24 | 小学部 | 王悦 | 《教育需要发现孩子的光——<一个很好很好的小孩>读后感》 | 二等奖 | |
25 | 小学部 | 冯雅娜 | 做一名幸福的教育者 | 二等奖 | |
26 | 小学部 | 吴隽妍 |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教海漫记》读后感 | 二等奖 | |
27 | 小学部 | 孙静 | 评出来的精彩 | 二等奖 | |
28 | 小学部 | 邱明莉 | 响应儿童的需求——读《写给儿童的课程》有感 | 二等奖 | |
29 | 小学部 | 余进跃 | 读《高手教师》有感 | 二等奖 | |
30 | 小学部 | 王荣 | 读《教海漫记》有感 | 二等奖 | |
31 | 小学部 | 江盼盼 | 论鼓励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 二等奖 | |
32 | 小学部 | 管悦 | 读《教育哲学》有感 | 二等奖 | |
33 | 小学部 | 何田田 | “蹲下来看孩子”-《教海漫记》读书有感 | 二等奖 | |
34 | 小学部 | 祁慧 | 阅读与理解,有效与深度 | 二等奖 | |
35 | 小学部 | 卢欣宇 |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 二等奖 | |
36 | 小学部 | 李畅 | 用爱与倾听与自我和解 | 二等奖 | |
37 | 小学部 | 胡金生 | 读《学习者视角下的学习历程分析》有感 | 二等奖 | |
38 | 小学部 | 陈天岚 | 读《美术课为什么要这样上》有感 | 二等奖 | |
39 | 小学部 | 陈春雨 | 读《优秀班主任都是沟通高手》有感 | 二等奖 | |
40 | 小学部 | 刘丽雯 |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 二等奖 | |
41 | 小学部 | 代佳佳 | 《高手教师》读后感 | 二等奖 | |
42 | 小学部 | 赵鹤媛 | 《儿童立场》读后感 | 二等奖 | |
43 | 小学部 | 高月 |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科学概念学习》 | 二等奖 | |
44 | 小学部 | 陈霞燕 | 《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 | 二等奖 | |
45 | 小学部 | 洪燕 | 孩子,我想和你谈谈性——《从尿布到约会》读后感 | 二等奖 | |
46 | 小学部 | 刘慧 | 《高手教师》——教你如何成为高手 | 三等奖 | |
47 | 小学部 | 陈雪蕊 | 孩子们,你们好 | 三等奖 | |
48 | 小学部 | 吴婕 |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 三等奖 | |
49 | 小学部 | 曹悦 | 坚持,本身就很酷 | 三等奖 | |
50 | 小学部 | 王胜男 | 做灵魂的摆渡人,学会从容教学 ——读《摆渡人》有感 | 三等奖 | |
51 | 小学部 | 王跃 |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笔记 | 三等奖 | |
52 | 小学部 | 魏云 |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 三等奖 | |
53 | 小学部 | 张琪 | 让孩子在阅读中找到快乐 | 三等奖 | |
54 | 小学部 | 王琰 | 亲其师,信其道——读《凭什么让学生服你》有感 | 三等奖 | |
55 | 小学部 | 胡悦 | 《儿童立场》读书随想 | 三等奖 | |
56 | 小学部 | 张莎 | 读《做一个老练的新班主任》有感 | 三等奖 | |
57 | 小学部 | 许茜 | 读《叶圣陶教育文集》有感 | 三等奖 | |
58 | 小学部 | 刘惠 | 《做一名走进孩子心里的班主任——读〈我就爱做班主任〉有感》 | 三等奖 | |
59 | 小学部 | 顾馨 | 予她同行——《远山淡影》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 三等奖 | |
60 | 小学部 | 徐玮 |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 | 三等奖 | |
61 | 小学部 | 张剑知 | 修己渡人——读徐扬生先生《摆渡人》 | 三等奖 | |
62 | 小学部 | 万超 |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 三等奖 | |
63 | 小学部 | 李丽娜 | 《沟通零距离 沟通凝聚力》 | 三等奖 | |
64 | 小学部 | 王艳 | 成长在教育细节--读《高手教师》有感 | 三等奖 | |
65 | 小学部 | 余洁 | 生命的价值 ——《教师的使命》读后感 | 三等奖 | |
66 | 小学部 | 周芳芳 | 《学校会伤人》 读书笔记 | 三等奖 | |
67 | 小学部 | 鲍苏宁 | 你好,我的小孩! | 三等奖 | |
68 | 小学部 | 刘昕敏 | 向内看 向外看 | 三等奖 | |
69 | 小学部 | 吴洵 | 想,都是问题。做,都是答案。——《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 | 三等奖 | |
70 | 小学部 | 姚娜 | 道路很艰难,教育很美好——读《我就想做班主任》有感 | 三等奖 | |
71 | 小学部 | 陈义 | 用爱沟通 | 三等奖 | |
72 | 小学部 | 顾颖龄 | 以心换心,让学生更美好——读《正面管教》有感 | 三等奖 | |
73 | 小学部 | 齐霏霏 |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论教育 | 三等奖 | |
74 | 小学部 | 郑阳 | 做淡定的班主任 | 三等奖 | |
75 | 小学部 | 余婧婷 | 无私奉献 成就大美——《教育,向美而生》 | 三等奖 | |
76 | 小学部 | 赵田田 |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 三等奖 | |
77 | 小学部 | 安雅君 | 这样说孩子最能接受 | 三等奖 | |
78 | 小学部 | 张春燕 | 做一个课堂上智慧的“点火者”——读《在有光的课堂上》有感 | 三等奖 | |
79 | 小学部 | 朱雪华 | 透视核心概念 溯源数学本真 | 三等奖 | |
80 | 小学部 | 柳传韬 | 《摆渡人》读后感——谁是灵魂摆渡人 | 三等奖 | |
81 | 小学部 | 周亮 | 向美而生,做精神明亮的人--读《精神明亮的人》有感 | 三等奖 | |
82 | 小学部 | 刘媛 | 教学是一场春种秋收的过程 | 三等奖 | |
83 | 小学部 | 夏成君 | 让音乐展翅翱翔 | 三等奖 | |
84 | 小学部 | 陈韵 | 《摆渡人》读后感 | 三等奖 | |
85 | 小学部 | 窦晶晶 | 读《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有感 | 三等奖 | |
86 | 小学部 | 柯光宝 | 《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与建构》读书笔记 | 三等奖 | |
87 | 小学部 | 孙斌 | 漫谈《追风筝的人》民族文化身份的缺失与寻找 | 三等奖 | |
88 | 小学部 | 邱好妮 | 《教育的理念与信仰》读后感 | 三等奖 | |
89 | 小学部 | 胡俊舒 | 有力量的过完一生——《活着》读书有感 | 三等奖 | |
90 | 小学部 | 梁宁 | 《科教导刊》 | 三等奖 | |
91 | 小学部 | 张婕 | 捕捉儿童敏感期 | 三等奖 | |
92 | 小学部 | 孙斌 | 漫谈《追风筝的人》民族文化身份的缺失与寻找 | 三等奖 | |
93 | 小学部 | 邱好妮 | 《教育的理念与信仰》读后感 | 三等奖 | |
94 | 小学部 | 胡俊舒 | 有力量的过完一生——《活着》读书有感 | 三等奖 | |
95 | 小学部 | 梁宁 | 《科教导刊》 | 三等奖 | |
96 | 小学部 | 张婕 | 捕捉儿童敏感期 | 三等奖 | |
97 | 初中部 | 毕爱枝 | 浮生若梦——《浮生六记》有感 | 一等奖 | |
98 | 初中部 | 康馨悦 | 试试和平沟通 | 一等奖 | |
99 | 初中部 | 成蓉 | 读《高效教学:框架、策论与实践》有感 | 一等奖 | |
100 | 初中部 | 王丽坤 | 《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一等奖 | |
101 | 初中部 | 程立 | 《后“茶馆式”教学的实践指导》读书笔记 | 一等奖 | |
102 | 初中部 | 文华松 | 找寻真实的蒋介石 | 一等奖 | |
103 | 初中部 | 胡平香 | 让读书随行,解教育之困 | 一等奖 | |
104 | 初中部 | 程芸 | 给自己一种不受伤的力量 | 一等奖 | |
105 | 初中部 | 杨素云 | 一蓑烟雨任平生——读林语堂《苏东坡传》有感 | 二等奖 | |
106 | 初中部 | 朱静芝 | 《有吸引力的心灵》读书心得 | 二等奖 | |
107 | 初中部 | 欧莉莉 | 读《学习的格局》有感 | 二等奖 | |
108 | 初中部 | 董秀山 | 思考是进步的阶梯-读《教海漫记》 | 二等奖 | |
109 | 初中部 | 滕丽娜 | 《正面管教》读后感 | 二等奖 | |
110 | 初中部 | 田原 | 读《高手教师》有感 | 二等奖 | |
111 | 初中部 | 钱亮 | 教育,其实是一件“成全人”的工程 | 二等奖 | |
112 | 初中部 | 晋丽雪 | 人生路上需要榜样 | 二等奖 | |
113 | 初中部 | 袁紫阳 | 读乡土中国有感 | 二等奖 | |
114 | 初中部 | 高菲 | 让爱润物细无声——由《爱的教育》所想到的 | 二等奖 | |
115 | 初中部 | 胡玥 | 穿越棘刺,抚摸柔软 | 二等奖 | |
116 | 初中部 | 徐翠 | 寻找挣脱束缚的勇气——读《被讨厌的勇气》有感 | 二等奖 | |
117 | 初中部 | 杨俊杰 | 读《非暴力沟通》有感 | 二等奖 | |
118 | 初中部 | 张娇娇 | 南风知我意 | 三等奖 | |
119 | 初中部 | 倪源 | 欲速不达,学会等待 | 三等奖 | |
120 | 初中部 | 翁燕飞 | 平凡地活着 | 三等奖 | |
121 | 初中部 | 贾莎莉 | 《好的教育:我说的不过是常识》读后感 | 三等奖 | |
122 | 初中部 | 施宇 | 平和接纳,坚定前行 | 三等奖 | |
123 | 初中部 | 张钱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 三等奖 | |
124 | 初中部 | 杨睿 | 暑期学习笔记 | 三等奖 | |
125 | 初中部 | 姚晓双 | 《高手教师》读后感 | 三等奖 | |
126 | 初中部 | 邰思 | 与爱同行——读《教室里的正面管教》有感 | 三等奖 | |
127 | 初中部 | 周飞 | 高手教师读后感 | 三等奖 | |
128 | 初中部 | 韩丽红 | 《自驱型成长》学习心得 | 三等奖 | |
129 | 初中部 | 赵然 | 和善与坚定并行——读《教室里面的正面管教》有感 | 三等奖 | |
130 | 初中部 | 夏冰冰 | 迭代课堂,高效学习——读《课堂研究》有感 | 三等奖 | |
131 | 初中部 | 陈诺 | 读《四个维度的教育:学习着迈向成功的必备要素》后感 | 三等奖 | |
132 | 初中部 | 李亚楠 | 《非暴力沟通,“无错区”教室》读后感 | 三等奖 | |
133 | 高中部 | 姜宁 |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高中数学“习题串”教学》有感 | 一等奖 | |
134 | 高中部 | 梁春林 | 读《教海漫记》有感 | 一等奖 | |
135 | 高中部 | 徐慧琳 | 教师说话是一门艺术——读《教师怎样《这里是中国》读后感《这里是中国》读后感有效》有感 | 二等奖 | |
136 | 高中部 | 张旖旎 | 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 二等奖 | |
137 | 高中部 | 王建 | 打通从古典诗词中获取人生滋养的通道 ——读黄晓丹《诗人十四个》 | 二等奖 | |
138 | 高中部 | 吕甜甜 | 读《大情境课程—主题设计与创意评价》有感——例析“生命活动需要酶”一节的情境导入 | 二等奖 | |
139 | 高中部 | 田甜 | 理解、方法、共长——读《懂心理,带好班——班级心灵管理新理念》有感 | 二等奖 | |
140 | 高中部 | 缪涵蕊 | 孩子,拉起我的手 | 二等奖 | |
141 | 高中部 | 刘小娟 | 读徐杨先生《摆渡人》之感悟 | 二等奖 | |
142 | 高中部 | 李菲菲 |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数学“微专题”教学》有感 | 三等奖 | |
143 | 高中部 | 翟小龙 | 好的教育我说的不过是常识读书笔记 | 三等奖 | |
144 | 高中部 | 杨红 | 在思考中前行 | 三等奖 | |
145 | 高中部 | 黄宇 | 《干法》读书笔记 | 三等奖 | |
146 | 高中部 | 王佳旭 | 《高手教室》读后感 | 三等奖 | |
147 | 高中部 | 王艳 | 读《你当像鸟飞向你的山》有感 | 三等奖 | |
148 | 高中部 | 宋黎明 | 读《学习助手》笔记 | 三等奖 | |
149 | 国际部 | 曹婷 | 进退自如的亲子关系 | 一等奖 | |
150 | 国际部 | 杨莉莉 | 慢慢走,赶得上 | 一等奖 | |
151 | 国际部 | 李玉姨 | 非暴力沟通,我的答案之书 | 一等奖 | |
152 | 国际部 | 郭思宁 | 与青春期和解 | 一等奖 | |
153 | 国际部 | 崔淑辰 | 教育,将快乐进行到底 | 一等奖 | |
154 | 国际部 | 董海琪 | 厨房中的教育 | 一等奖 | |
155 | 国际部 | 刘畅 | 课堂的大数据时代 | 二等奖 | |
156 | 国际部 | 庞楚 | 《我就想做班主任》读书笔记 | 二等奖 | |
157 | 国际部 | 夏梦薇 | 做一名幸福的班主任 | 二等奖 | |
158 | 国际部 | 张晓丹 | 《重新认识课堂》读后感 | 二等奖 | |
159 | 国际部 | 关亚芳 | 渡人渡己——《摆渡人》读后感 | 二等奖 | |
160 | 国际部 | 杨雪藜 | 《数学问题链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读书笔记 | 二等奖 | |
161 | 国际部 | 刘 可 | 教育的理念与信仰——读后感 | 二等奖 | |
162 | 国际部 | 李嘉欣 | 教育、尊重、自立、爱——《幸福的勇气》读后感 | 二等奖 | |
163 | 国际部 | 张威 | 逃离教育“肖申克”,漫步杏坛育英才 | 二等奖 | |
164 | 国际部 | 邵蒙蒙 | 于细微处见功夫 | 二等奖 | |
165 | 国际部 | 陈兆霞 | 《高手教师》读后感 | 三等奖 | |
166 | 国际部 | 田学菁 | 读《高手教师》有感 | 三等奖 | |
167 | 国际部 | 王乐 |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 | 三等奖 | |
168 | 国际部 | 张笑野 |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 三等奖 | |
169 | 国际部 | 左苏 | 在“暮省”中成为高手——《高手教师》读后感 | 三等奖 | |
170 | 国际部 | 戴慧敏 | 《自驱型成长》读书笔记 | 三等奖 | |
171 | 国际部 | 张育歌 | 正面管教=无处不在的管教 | 三等奖 | |
172 | 国际部 | 丁昊 | 读《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有感_“做孩子们的透明三棱镜” | 三等奖 | |
173 | 国际部 | 屈 静 | 生活与教育——读《摆渡人》有感 | 三等奖 | |
174 | 国际部 | 万祖娟 | 感知教育在生活中的点滴小事 | 三等奖 | |
175 | 国际部 | 王玉茹 | 你是谁的“摆渡人”? | 三等奖 | |
176 | 国际部 | 张清和 | 读《学习质量评价-SOLO分类理论》 | 三等奖 | |
177 | 国际部 | 孙英杰 | 让自己从容又持续的成长——读《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有感 | 三等奖 | |
178 | 国际部 | 吴雨抒 | 切工作和努力都应把“人”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 三等奖 | |
179 | 国际部 | 顾添玥 | 蓬勃怒放的生命 | 三等奖 | |
180 | 国际部 | 谢雯奕 | 莫使言语成心墙,爱己及人暖心房 | 三等奖 | |
181 | 国际部 | 张宏钰 | 别让你的沟通态度,毁掉你的生活温度 | 三等奖 | |
182 | 国际部 | 高姗 | 悦纳,聆听与表达—《非暴力沟通》有感 | 三等奖 | |
183 | 国际部 | 鲍静 | 《娇惯的心灵》读后感 | 三等奖 | |
184 | 国际部 | 李笑翌 | 三种教育——父母、教育和社会——读《白色巨塔》有感 | 三等奖 | |
185 | 校长办公室 | 糜梦逸 | 科幻现实主义里的阶级壁垒——雨果奖作品《北京折叠》读后感 | 一等奖 | |
186 | 校长办公室 | 孙培曦 | 细读经典,品位生活——读《尘埃落定》有感 | 二等奖 | |
189 | 学生成长中心 | 沈甜 | 未 央——读《中医未央》有感 | 二等奖 | |
190 | 学生成长中心 | 王艳利 | 《老人与海》读后感 | 二等奖 | |
187 | 学生成长中心 | 周燕 | 循着教师成长的阶梯——读《高手教师》有感 | 三等奖 | |
188 | 学生成长中心 | 丁文婧 | 定义自己的人生——读《世界尽头的咖啡馆》有感 | 三等奖 | |
191 | 后勤保障中心 | 邹鑫 | 丧钟为谁而鸣 | 一等奖 | |
192 | 后勤保障中心 | 石小华 | 读《民国往事》有感 | 三等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