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部 郭思宁
对于大多数的我们而言,在成长过程中的童年时期都是无忧无虑的,苦闷都是从青春期开始的,这一时期的我们抵挡不住自我观念的膨胀,并且会与环境发生越来越多的冲突。我们时而在搁置自我的心境下融入同伴的世界,时而又让孤独与怅然伴随着跃动的自我。我们必须意识到,青春期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最能彰显生命和人性本色的特殊时期,我们如此,我们的学生们亦是如此。所以,为了成为学生们在成长关键时期的最好陪伴者,我打开了《与青春期和解》这本书。
本书将青春期划分成了三个时期:青春期早期(10-13岁)、中期(14-18岁)、后期即成年过渡期(19-25岁)。由于我的学生们正处于青春期的中期,所以我着重多读了中期的部分。如果青春期早期是青少年区分自己与父母的时候,那么青春期中期就是他们区分自己与人群的时候。在这段时期内他们会相对不受限于成年人的责任与义务,他们可以相对自由地尝试,并且在不会做出不可挽回的决定的条件下探索各种可能的未来。当然,他们也可能会像换衣服一样频繁地改变自己的计划和激情。那对于正在读高中的他们,我们应该期望什么呢?我们又能够做点什么呢?
一、 适当的认同与适度的控制。
许多青少年都经历过沉思、优柔寡断和自我怀疑的阶段。虽然有时是痛苦的,但是这种自我反省是正常的、健康的和可取的。他们可能会不断的改变计划、兴趣和朋友,也可能沉迷于身份的外在表现,可能坠入爱河,可能开始寻找自己的理想,甚至可能什么都不做、陷入孤独与幻想。这段时期的他们会开始寻求“身份认同感”,“身份认同感”是需要他们以观察、行动、思考和模仿某人等不同的方式进行尝试的,否则他们不可能知道自己到底是谁,或者想要成为谁。
我们首先要接受这一点,其次我们还应该确定得告诉他们:“尽情去尝试。”从学校表现来看,可能这段时间某个孩子表现出来对某个学科极其感兴趣,比如物理,甚至可能在其他课堂上也在不断的研究,作为任课老师,当我们在课堂上看到这个场景时的第一感受必然是愤怒。但愤怒并不能解决问题,更不可能让他放弃,甚至可能会引发更为激烈的不必要的冲突。更好的解决办法应该是单独的跟他进行沟通,了解他的想法,认同他积极的学习态度。作为班主任,我们也可以进一步了解他背后想要表达的期望:是否想在大学研究物理学科等。如果他需要,我们也可以向他提供相关帮助,比如制定合适的择校计划等。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要明确课堂的规则。因为他们在寻找自己新的身份的同时,更应该抛弃旧的身份,他们不能再像小孩童一般随心所欲,他们必须要建立规则意识。否则过度的认同只会纵容他们在某些方面,尤其是基本规则观上出现偏差。
二、 持续恰当的鼓励与支持。
我们可以通过接受青少年作为一个独立的人、鼓励尝试和提供心理空间来帮助青少年寻求身份认同。在刚刚提到的“身份认同感”这方面,我们就可以大有作为。比如,我们可以帮助青少年更清晰地了解自己。有些时候,我们会将“高中生擅长数学”、高中生更能做好值日安排”,或者“高中生更具备领导能力”等看作是理所当然的,而当他们做不好时便心生责备。这是不对的,我们应该不断地发现并发展他们的优点和特长,并且毫不吝啬地表扬他们的努力和成就!当我们发现他们具备某些方面的特长或兴趣时,我们应该予以持续的鼓励。因为兴趣爱好不仅对自我发现很重要,对自尊也很重要。对于一个在绘画、摄影、音乐或组织活动等方面有兴趣的青少年来说,这都是一种特殊的享受。我们的鼓励不仅是口头上的,更应该体现在实践中,比如积极的推进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让每个孩子能够在不同的活动中找到至少一种自己擅长的职位,在表现自我的同时还能不断学习如何与同龄人合作相处,在人群中找到自己的“身份”存在感与认同感。
三、 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价值观。
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在青春期,这似乎是一场艰苦的战斗,但只要我们能够了解青少年是如何思考道德问题,以及青春期时的道德推理是如何变化的,我们就能更好的鼓励青少年形成健康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
对于孩子而言,道德的发展是有推演过程的:对于六七岁的小孩子来说,道德感是以他们自身利益为基础的,公平就是让他们每人都能分一杯羹;在中小学后期,孩子们开始关心别人是怎么看待他们的,这个阶段的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是达到他们所认识和关心的人的期望;在进入初高中之后,我们开始感到他们变得“叛逆”,因为他们不再以老师和家长的喜恶为参考,他们对取悦同龄人更感兴趣。与同龄人的交往越多,受同龄人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多,这是青少年发展的一个正常和不可避免的部分。我们不能阻止他们关心朋友的想法,但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发展内在的力量和安全感。发展的方法除了上述提过的帮助青少年找到“身份认同感”,表扬青少年的努力和成就,鼓励他们参加感兴趣或擅长的活动之外,我们还应当让他们学会:承担真正的责任,独立思考和发展支持性友谊等。慢慢的,我们将会在相处发展中找到彼此平衡的触点,从而帮助他们更顺利的度过青春期。
在本学期开学前的培训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段话是“教育的实质应该是帮助孩子发展,即你有什么样的才能,需要什么样的养料,教育便给你提供什么。你是乔木则长成最好的乔木,你是小草则长成最好的小草,总之是让你做一个最好的你。”所以,希望所有的老师们都能够与青春期的孩子们和解,帮助他们找到并发展成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