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上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3-02-24

                                                                          高中部 徐慧琳

《大地记》是一本地理学的科普读物,书本不仅涉及地球外部圈层等宏观环境,也详细讲解了地质构造运动方面的知识。阅读这本书,我们既能读到激动人心的探险故事,也能丰富地理学专业知识,对大地的故事产生新的认知。

这本书的作者是法国人法布尔,主要生活于19世纪,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地理学界对地球的探索和发现已更科学、更深入、更全面,但现在我来读这本书,内容依然精彩绝伦,魅力不减,下面我们就一起随法布尔的脚步去探寻大地的故事吧。

全书以《橡果和南瓜》的故事为开端:有一个佃农,善良又爱思考,他认为南瓜不应该长在土里,应该长在橡树上取代橡果,有一天他在橡树下睡着了,一颗橡果掉下来把他的鼻子砸出了血。他马上改变了自己愚蠢的想法,认为上帝安排橡果长在树上,南瓜长在地上是合理且正确的。透过简单的故事,作者告诉我们:对生活要保持好奇心,思考与探索的过程能让生活更加丰满。

抛出问题,寻找答案,又举一反三去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便是这本书主要的行文思路。我今天选取了部分章节,希望能展示这本书的部分魅力。第2、3、4章讲解的是《地球的运动》,这部分内容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难点,很多学生甚至到高三都无法理解这种运动状态。作者法布尔提供了较别致且清晰具体的讲述方法,他将抽象的、综合性强的内容描述得具体而又准确。

首先作者从苹果由树上落下来开始,讲解了地球引力的存在,又通过实验讲述了引力存在的特征:将剪刀在纸上剪一个硬币大小的圆形,把纸和硬币糊在一起,从窗户落下,发现硬币和纸张一起到达地面,得出结论: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所有物体下落的速度都一样,由此推出地球引力的存在,地球引力吸引着月球围绕着地球绕转。法布尔又用一个简单实验帮助我们去理解相互绕转的状态:取一根绳子,一端捏在手里,绳子的另一端系上一块石头,让石头快速旋转起来,就相当于地球对月球的引力,使月球绕着地球做圆周运动,若石头也对我们的手臂施力,且这个力大于手臂对石头的力,人就会绕着石头转,如转磨的骡子,这就解释了地球绕着太阳公转的这一现象。

地球的运动速度极快,自转的同时还绕日公转,法布尔做了一个简易模型,将这种宏观的运动现象描述出来,帮助读者理解:用一根毛线针穿过橘子,橘子绕着毛线针转——橘子代表地球,毛线针代表地轴,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的现象,我们就清楚了;再用一根电线横穿过橘子,以电线另一端为中心,做圆周运动,则模拟了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地理现象。这样,地球公转与自转现象在空间上就很清楚地展示在了人们的眼前。此时在橘子上放一只昆虫,发现昆虫保持相对静止状态,这便解释了人类在地球上不头晕的生存状态。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常涉及其他学科的知识,甚至以其他学科知识为基础,如物理学的引力、离心力、摩擦力,生物循环,化学反应等知识点,常渗透在地理教学过程中。

看完这部分内容,我对高中地理教学有了一些浅显的思考:以前总想着带学生多刷题,把知识点弄懂,以提高考试分数为目标,但在高一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尤为重要,将抽象的知识模型化、具体化,既能让理论知识清晰明了,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也能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要求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像法布尔一样带着学生引入问题,经过探究来获得答案的过程,值得在教学过程当中去尝试。

看完整本书,作者广泛的涉猎和丰富的知识储备令我折服,地理知识讲解专业而深入,语言描写简洁而有趣,数学类知识也严谨而细腻……作者法布尔就是对万千事物保持着好奇心,善于观察世界、记录世界,才成就他成为伟大的博物学家。

面对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敞开怀抱接受新鲜事物,勇敢尝试和挑战,才能将自己的人生过得越来越充实。只有对缤纷的世界保持热爱,热烈地拥抱生活的人,才能感受到世界的温暖与精彩,才能描绘出这举世无双的大地的故事。我常在朋友圈看到高中部老师分享一盆花,一束草,或是与家人团聚、与学生相处的小细节,温馨而又感动。我不断提醒自己,要爱生活,也爱自己和家人。

教师的职业素养要求对各类问题深入研究,发扬钻研精神。地理组研讨的氛围十分浓厚,无论哪个备课组遇到生涩的问题,我们都会查论文、搜资料、翻专业书籍,把这个问题弄懂弄透,研讨的过程也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更需要不断学习,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特别是新高考要求下的情境式教学,大学知识都会有所涉及。面对新高考的课堂教学对教师专业能力要求不断提高,讲授知识要生动而明晰,丰厚的知识储备尤为重要,各学科知识交叉融合现象明显,需要教师构建更加全面的知识体系。

刚开学的一次课,我讲到八大行星绕太阳公转轨道是椭圆,但偏心率小,轨道具有近圆形,有学生突然问到什么是偏心率?我懵了。在高三教学的过程中,从未遇到过这样的问题,高三的学生都已经具备了椭圆的基本知识,而现在高一的他们还没有学到这部分内容。我有些许紧张,结合书上的数据,我的脑袋瓜飞速运转,想起椭圆短轴和长轴相关的知识,给学生大致讲解了偏心率在地理知识中的体现:偏心率e越趋近于0,则椭圆越圆。下课后我将高中的椭圆知识恶补了一下,在下一个班级上课的时候,就能从容地讲述这一知识了。虽达不到“被地理学科耽误的数学教师”的状态,但地理授课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我一定会提前且真正弄懂,不囫囵吞枣,这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更重要,有真实才学才能站稳讲台,收获学生的认可和赞许。

来到金中河西一年多,我感受到了温暖,也与学生一同进步,学习了更多的地理知识和教育教学方法,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和教育技能。我也关注调整自己的生活状态,不辜负大好时光。作为青年教师,我严格要求自己,用积极认真的生活态度感染学生,向“四好”教师不断靠拢。愿你我都有“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