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一种不受伤的力量

发布时间:2023-03-06

                              初中部 程  芸

只有对各种令人不快的毛病忽略不计,

泰然处之,

才能开朗,

大度地活下去。

——题记

《钝感力》这本书其实我早有耳闻,是连续数周高举日本畅销书排行榜首位的书,也是一位医学博士弃医从文后的著作。“钝感力”一词是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发明,与“敏感”意思相对。按照渡边淳一自己的解释,“钝感力”可直译为“迟钝的力量”,即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

人一定要有想法,要不然会失去很多力量。之前看《开讲啦》,一位院士说,世界上最大的浪费是不思考。思考能让人变得敏锐,做事时候敏锐是好事,比如说仪器设备,是否灵敏是评判的重要标准。而生活除了工作的敏锐,还包括与人相处、与己相处,这时我们也需要一些钝感力。结合我的职业,我想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

一.与己相处:自愈、宽容、韧性

书中有一句话,第一次看的时候逗笑了:再没有比有点才华但自尊心过强的人更难伺候的了。有才华的人在顺风时候会大展拳脚;而逆风时候,自尊心过强的人会受挫,情绪恢复慢,机会到来时,不能抓住。没有自信或者迷茫的时候,左思右想一点儿也不顶用,这种时候就不要想多余的事情,大胆自信的往前走。犹豫不决,一步也前进不了,往往还会倒退和下滑。发展是在曲折中进行的,逆风时候保持钝感力,不在乎外界的声音,坚持向前走,有韧性去面对、解决困难。这种自愈的力量是对自我的支撑。

自尊心强的人,往往敏感,别人的话都会往心里去,容易受伤。受伤来源于怎么判断。首先,自尊应该是基于自我的评价而对自身的爱护。如果因为别人的三言两语、似是而非的评价就动摇自己的信念,没有真正相信自己,得有自己的主心骨。其次,有人会说:虚心使人进步。但前提是让你虚心的内容是对的,是有利于个人发展的。不同人说的话都由自己的背景、生活经历、价值观念、利益关系形成,两个人这些不一致,很难有真正的感同身受。认清立场是从自我怀疑解救出来的办法。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兼听不只包含身边的话,还包括自己的想法。对身边人话,保持一些钝感,少一些细究,才有精力集中在自己身上。让自己的力量去发扬光大,开花结果。

二.与人相处:隐忍力、包容力

对于教师而言,钝感力包含有一种隐忍力。教育者最忌心浮气躁,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从不成熟渐渐趋于成熟的孩子,他们必然会出现执拗、叛逆、多变等状况;他们在特定知识或技能领域内不如老师反应得快,理解得深是正常的。这时,作为孩子人生道路上比较重要的引领人—老师,就需要良好的隐忍力。

对于教师而言,钝感力也含有着难得的包容力。面对学生,我们是长辈,就应该有恰当的长者风范。不可事事严,时时严,需知物极必反。束手束脚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它不但会营造了一个严肃、压抑、沉闷的学习氛围,破坏学生轻松的心情,压制他们开朗活泼的性格,更扼制他们心灵的自由。老师要对学生的羞涩投以微笑,对学生的调皮报以和蔼,对学生的烦躁给予谅解,对学生的稚嫩伸出援助,对学生的迷茫示以方向,接受他们身上的缺点,倾力改之。

喜欢《钝感力》这本书,不是因为他的内容有多精准,文笔有多华美,情节有多吸引人,而在于作者的另辟蹊径,对钝感力的这种全新的提法,给了我另外一种看待生活和人生的角度。

学习不是加法,而是减法;提升不是得到,而是放下。我觉得这是对学习最好的解释。“今天的我,因做到了无视昨天的我而美丽。”这是日本作家最果夕日的诗集中我最喜欢的一句,也是我看完《钝感力》后能够理解的一句话。这本书也从中给了我,应学会去拥有钝感力,忘记过去的遗憾和不快,勇敢地去拥抱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