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学生内心

发布时间:2023-04-03

                                       文/小学部 杨筱婉

教育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就像莎士比亚说的:“最完美的说话艺术不仅是一味地说,还是要善于倾听他人内在的声音。”作为老师我们要善于倾听、走进学生内心,对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了如指掌,和他们进行沟通交流,带着爱带着孩子们一起慢慢成长。

                                    特殊的作文

在我的刻板印象中,高个子男生肯定会常常欺负小个子男生或女同学。但他不是,他是一个被同学欺负却不敢直接告诉老师的孩子。他叫小荣,是个躲在角落里的孩子。在开学第二周的作文中,他写到了他被班级其他同学欺负,他的字字句句都刻印在我的脑海中。作文中写到:“我到哪儿都有人追着我,厕所里、走廊上,到哪都有人追我。”当我看到这里时,心里为之一颤。

                                     百思不解

他是班级里个子最高的一位孩子,他坐在班级的最后一排,强壮的身体,他的力量应该很强,怎么会被小个子的其他同学欺负呢?他为什么没有告诉老师?难道这就是校园欺凌事件?校园欺凌不应该是身体强壮的学生欺负弱小的学生吗?难道他作为受害者怕事,只是默默地承受了,他不敢反抗吗?一个个疑问进入我的脑海,百思不得其解。接着往下读他的作文,又读到:“为什么大家只欺负我呢?我是一个善良的孩子,我只想和大家交朋友。”读到这里,我似乎听见了他内心对友谊的渴望,感受到他对别人的欺负他不想用暴力的反抗,也没有向老师来寻求保护,只默默地承受着。那一刻,只听得他在作文里又呐喊了一句:“我不想过这样的日子。”是的,这样的日子,让他难过痛苦。

                                     评语激励

这篇作文惊醒了我,高高壮壮的小荣原来是一位内向、自卑但又渴望友谊的孩子。他在同学间不受重视,平时沉默寡言,没有什么朋友。在作文中我写到了这样一段评语:“老师听到后也替你觉得委屈难过。希望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及时告诉老师,相信老师可以帮助你,老师也相信不会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开心的日子,老师希望你可以多多记录一些开心而有趣的事情,这样心情也会开朗许多。”当我写完这段话之后,我不知道能不能安慰他瘦小的心灵,不能够公开地谈论他被别人欺负的事情,怕伤害他的自尊心。对于作文评语,我不知道他能不能知道老师对他了解和安慰。

                                   拉近距离

每到课间我都会在班级和走廊里观察小荣和同学间的相处方式,在阳光体育时,我看见他一个人默默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我便走过去,弯下腰来微笑着说:“小荣,你跟着老师来”。在走去办公室的路上,我问他:“你怎么没去跟同学一起跳绳呀?”他低着头喃喃道:“他们不会带我玩的,他们总是嘲笑我,还会推撞我,故意把我推开。”我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你愿意和老师一起跳绳吗?”话音刚落,他就转身离开了办公室,去班级拿了跳绳后,高兴地说道:“老师我们一起去跳绳吧。”在操场,我和小荣一起跳双人跳,他笑了,哈哈大笑,第一次看到他这样开心,拉近了我和他的距离。在随后的几天里我每次上完课,都会用课余时间跟他接触,慢慢的他对我已没有那么陌生了,也喜欢跟我讲话了,我从他嘴里明白,他想要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

怎样才能得到同学的认可呢?怎样才能实现“我只想和大家交朋友”的心愿呢?在课堂上我提问他,鼓励他,当他回答的很好时,我用微笑来示意他。每有一点进步,就让全班同学为他鼓掌并让同学们用掌声来鼓励他。几周的时间过去了,在课上他能够主动举手发言,也大方地说出来自己的想法。

几周的时间过去了,发现小荣在课间和同学们一起开心地玩耍,晚自习的休息时候也看到他和别的班同学交流打球的事情。他已经实现了他交朋友的愿望。更加欣慰的是,看到了他在第二次的作文中,写到了:“老师为他打开了一扇五彩缤纷的窗户,让我看到了五彩缤纷的世界。”一段评语,一个微笑,一个暖心的关爱,让孩子的世界更精彩,是幸福的事情。

                                    案例反思

这样的孩子,心底很容易充满了自卑,对于老师来说,真的很难。要如何给自己能力、帮助这样的孩子改变他们的心境?这很不简单。老师最重要要掌握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自己要相信,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着学生,不能先入为主,更不能有成见,真真正正、打从心底相信:每个学生都有精彩的地方。然后愿意进入学生的内心,再愿意找出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要真心相信这一切,真我自己从事教育。这一切需要老师极大的爱心与耐心,她清楚记得每一件的学习故事、为每个孩子为一个小进步所付出的最大努力。

老师这个工作,其实是二十四小时不关机的。如果老师只关心学生的作业、想学生是否达到学校要求标准,很容易。但是作为老师的关心不只如此,我们还有关心的是孩子未来是否能有任何机会、自己是否能够给孩子一点希望、孩子是否能怀抱着一点力量改变自己的命运,那就需要老师二十四小时的付出。要帮助学生超越他们的环境,我认为老师有个很重要的工作:要将教育生活化,要让孩子看到这个真实世界的其他部分,让教学与孩子相关。当我们看到学生学会了、理解了、改变了,那是很感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