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国际部 崔淑辰
时间过得可真快,快得让人来不及收拾和整理逝去的年华。一年,两年,两点,一点,与自己的工作年限成反比的是自己工作之初的那股热情在渐渐地冷却。当理想与现实越来越呈现出巨大反差,越来越多的难题和是是非非横亘在眼前让我无所适从的时候,不禁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教育真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吗?我从中得到了多少快乐?我的学生又从中收获了多少乐趣呢?每当我为教育到底是快乐多一点还是痛苦多一点而患得患失的时候,脑海中出现了那个快乐的老头,快乐的老师——于永正。究竟是什么让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能像孩子一样爽朗地笑,是什么让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快乐教学,将毕生的热情奉献于教育事业呢?
于老师小学语文从教30多年,很多人喜欢于老师是因为他的多才多艺,他的幽默他的睿智他的自信,这一切都让他在教海快乐穿梭游刃有余。但这都与我无关,耀眼的明星终究离现实生活中的平凡甚至平庸的我太过于遥远,我仅限仰视,绝无共鸣。但他的始终朴实无华,始终严谨踏实,始终微笑教学,始终宽容爱生却让我感觉如此得亲切,让我渐渐读懂得了什么是“坚持”。“坚持”这个词语对于像我这样越来越心浮气躁的年轻教师是多么得珍贵。常常幻想着外面的世界更精彩,现实生活有太多的无奈,稍有不顺就开始怨天尤人,始终无法完全静下心来做事。而于永正老师用毕生的努力实践着“坚持”一词的含义,告诉我们“教之道,贵以专”,实在令人敬佩。
有人说:“于永正教学上的成功,多半归功干他的微笑”。这一说法也得到了他本人的肯定。他说:“给予了学生宽容的微笑,不时送给学生一个笑,很坦然很真诚,笑使学生也使自己轻松了。发脾气很容易,忍耐却很难,虽然,只需要几秒钟。”是的,于老师是这么说,亦是这么做的。他非常爱他的学生,很少对学生发脾气。在教学中于老师总是微笑着讲课,微笑着引导,就连学生犯错误时也是用微笑来做提示。我一直在想,微笑教学应该是我们每位教师都需要的吧。
我自己也是一个爱笑的人,所以在教育学生时我也不断尝试着采用“微笑教育”。每天带上最灿烂的笑容走进课堂,微笑着给孩子们上课,微笑着和他们谈天,微笑着对待他们的错误。想象着一切都能如于老师所说的那般和谐美好。可是学生是立体复杂的,而人始终是情感的动物,教育也远远没有想象得那么简单。
一次课后和学生聊,一名学生的话极大地触动了我。他说,希望老师喜欢他,也能够笑呵呵地和他开开玩笑。这是一个很听话的孩子,我挺喜欢他的呀,他怎么会感觉我不喜欢他呢?原来是因为上课的时候,我总是笑眯眯地和其他同学开玩笑,似乎总是看不到他。我讶然,微笑的魔力原来可以如此深入同学们的心底。当我以为自己已经将灿烂的笑容给予每个学生的时候,是不是应该问一问学生们有没有感受到呢?当我不断将笑容定格在那些机敏活跃的学生身上时,是不是忽视了其他学生的感受呢?当我过多地将目光停留在“问题学生”身上时,脸上更多的是不是冷峻而非笑容呢?年轻且粗心的我似乎没有好好地去留意这些,思考这些,而单纯且敏感的学生却察觉了。忽视学生,受到惩罚的往往是教师自己。所谓细节决定成败,教育也应于细节处着手,于极小处着眼,小到一句话语,一个动作,甚至是一个眼神,一个表情。
微笑教育真是一种艺术,一门极深的学问。如何用微笑亲近学生又保持教师的权威形象,如何以微笑平衡宽容与纵容的利害冲突,如何用微笑实践快乐教学理念,我一直苦苦思索,而于老师用他倾尽毕生的心血为我作出了回答。
“笑,不是硬从嘴角和皱纹里挤出来的,不是硬装出来的,微笑的背后需要老师宽容的品格,善良的心地,宽广的胸怀,豁达的气度,开朗的性格,丰厚的知识,诙谐的谈吐以及端正的教育思想做支柱。微笑不是别的,乃是老师的美德懿行、知识和能力的结晶。”这种境界绝非是年轻的我所能达到的,但它却是年轻的我可以去追求的,也是值得我用一生去追求的。
从来没有幻想过在教育领域成为像于永正老师那样的一代大师,但我却渴望成为像于永正老师那样的快乐教书匠,用自己最灿烂的笑容去感染每一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