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初中部 /吴子芸
读书也需要仪式感。今年暑假间隙,再次捧起《高手教师》,结合班级的班情与学生的样态,两点感触颇深,一是要能看见学生的努力,不论结果,适时认可;二是能要看见教育的契机,少评判多引导,持续关注。下面结合日常班主任的工作,具体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与启发。
一、看见学生的努力,不论结果,适时认可
9月4日开学典礼列队,我巡视到小沈身边,他脸颊上、脖子上满是虚汗,嘴唇没有红色。我轻轻问他哪里不舒服,他才告诉我有些难受。我让他放心地坐下来,随后向班级后排的同学借来纸巾,让他把汗擦一擦,坐着休息。安顿好后,我继续巡视。
我站在班级方阵之后,只见休息了一会儿的小沈,起身,竟站了起来。站立了一会,估计还是不适,他继续坐了下来。没想到,他竟然又起身立定,要知道,这突然的倔强的认真,和初一学年时候的他判若两人。
这个小小的倔强的身影,深深触动了我心湖的涟漪,涌起的是感动,欣慰,甚至敬意——我看到了他倔强下的认真,班集体荣誉感的增强。这个小皮猴子,或许是该长大了。
回班后,第一节语文课,我先是表扬了男生列队的进步,然后讲述了小沈“两次起立”的瞬间并分享了我的感受。我的目光落在了小沈身上,他也有些不好意思地看向我。最后,我也提醒同学们任何时候,身体健康第一位。但是,小沈的认真以及班集体的荣誉感,值得表扬。
开学后的广播操,小沈也在一点点的努力。暂时做不好没有关系,端正态度,认真学习,总有一天,会成长为自己期待中的模样。
“教师节快乐,感谢您一年来一直引导教育我们,我会更加努力学习,好好表现。”
9月8日年级教师节写贺卡活动,我收到了小沈的文字。让我欣慰的不是他的“最爱的老师”的感谢,而是在他的字里行间,我看见——他能理解到老师对他的关心与期待。我想这样的孩子,也许目前小毛病尚多,也许努力变为心中最美自己的过程,尚且曲折或漫长,我还是愿意相信,总有一天,他会成长为最美的自己。作为班主任,我要能看见他的努力,不论结果,适时认可——好习惯的养成多么重要。这再一次让我想到《高手教师》中的智慧。
二、看见教育的契机,少评判多引导,持续关注
我不担心学习慢半拍的孩子,因为勤能补拙,基础扎实,根深方能叶茂;但是担心学习快半拍的孩子,特别小沈这样,聪敏但学得不扎实——觉得自己什么都会,追求难与拓展提升,忽视甚至轻视夯基。
犹记得,初一第二学期伊始。我再次告诉自己:不能急,这孩子是可塑的,已经有很大进步了,慢慢来。
机会,来了。
3月17日,自主早读期间,我在教室后门注意到领读员已多次“提醒”沈同学要捧起书认真早读。
课间,我喊来沈同学,表面是说早读,实则想就近来的表现进行沟通和正向引导。他低着头,知道自己没有用好自主早读的价值而不敢看我。我也注意到他嘴角传达出来的倔强,一眼看穿了他的小心事——不想听从领读员的安排,是心里对这位领读员由想法。
“你知道老师为什么选他当领读员吗?”
“他有能力。”
“你的意思是,你没有能力?”
“他是班里读书声音最洪亮的。”
“对!这是他的优点。当然他也有不足的地方,就像你像我一样,比如……但是瑕不掩瑜,因为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存在。关键是我们要学会放大自己的优点,战胜自己的不足。你也是一样啊,比如你的桌面……”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再比如说,有同学告诉我你每次值日的时候是不是跑得最快?”他说是。我问他,“你喜欢你的班吗?”他点头。我告诉他,在老师心中,你不是同学所误解的缺少责任心,比如值日,是因为不懂得如何同同学合作。我告诉他,下次值日的时候:做两件事情,一是完成自己的部分后记得和组长报告,二是多问一句话——真诚地问组长和组员有没有需要自己协助的部分。一是消除同学们对你的误解,最重要的是你要让同学们看到你是有责任心和团队协作精神的。
“你知道你身上有个优点,是老师最引以为傲的吗?”他抬头看着我,我回之以微笑。
“当同学来问你数学题的时候,你从来都是耐心给同学讲解,并且是毫无保留的,从来不会觉得把同学讲懂了,你就会被超过。基于这一点,老师特别佩服你!”其实我知道他最自信最自豪的时候就是给同学讲数学题的时候,因为那个时候,他在同学眼中是闪闪发光的,是被佩服的,是被同学们需要的。而我们班级的浓郁的学习氛围,就是这被这一颗颗纯真的心灵营造而就的,我怎能不去维护和呵护呢。
3月18日上午,他在作文《光辉》中写到:
后来我发现,成为光辉,不只有在台上散发光彩。当在运动会上,有人拼出名次,获得荣誉,或者带领班级争取到名次,也是光辉。当你为你的同学,在他忘带饭卡时把饭卡借给他,你也在不经意间成为了他心中的光辉。
我意识到了这点。当同学们有遇到不会的题目,总是来请教我。我不再像从前那样,有一些不耐烦地说“等一下,我还在写作业呢”,而是会放下手中的事,耐心讲解,因为对我来说,一句“我会了,太谢谢你了”就足够了。
光辉,既能温暖人心,更能鼓舞人心。我也想朝着光辉努力奋斗,成为光辉。
沈同学质朴的语言所传递的对于“光”的追寻,让我欣慰。下午,手机收到沈同学妈妈发来的消息——遇到老师真的很幸运,特别能激发孩子的正能量。
3月19日晚,看到班级群里沈同学排版的他们学习小组的小报,我的嘴角不禁上扬——孩子,你正向同学们展示着你的责任心与团队协作精神。
三、几点思考
1.面对学生:学会等待
去年12月偶遇枇杷花开,原来枇杷竟是冬日开花。9月的校园,秋意已至,桂花香味入鼻。每朵花都会绽放,或早或晚。就像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多样的。
初一到初二这个阶段,一部分同学的习惯仍待养成,一部分同学的学科学习陷入瓶颈。正如本书给我的启发,再多一点耐心和等待——持续关注,不断指导。
2.面对问题:关注现象背后的原因
本书的再次阅读,使我再次反观自己,作为教师,评判学生的职业习惯是有的。每一个意外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要把每一次事件当作一次教育契机,少评判,多教导。作为班主任的自己,不能只看表象,要去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同时借助家长、班级任课教师团队等多方力量,共同以及持续关注学生的成长。
3.解决问题:巧借年级文化营造
暑假时候,我发现班级习惯展板变成了“八大习惯”,我拍了下来,发在班级群里,让家长和学生明晰目前阶段年级和学校对于学生的习惯要求以及培养目标。随后,9月1日晨会,借助优秀学长学姐的分享,开启班级学生的自我梳理,每周立一个“小”的可落实的习惯目标,每天进步一“小”点。
《高手教师》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籍,理论实践结合,第二阅读的过程中,脑海中多次出现自己班级管理的点滴与瞬间,她就像一束光,引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