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中部/吴英杰
张老师是一名“新手”班主任,在试图与学生成为知心朋友的尝试失败后,开始采取“高压”治班的方式,没想到竟有奇效,所带班级纪律有了较大改观,得到了校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肯定,但他在被作为新班主任代表汇报工作时却又陷入深思:“‘高压治班法’能真正赢得学生的心吗?自己还能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吗?自己究竟该成为一名怎样的班主任?又该如何形成自己的带班特色呢?”在看完《带班方略》所分享的第一个情境后,我也同张老师一样陷入了深思,我一直认为有无明确的带班育人理念或方略对班级工作没什么大的影响。但是实际上扪心自问,自己平时的工作或多或少是有一些理念或方略在起作用的,只是没有系统化地呈现出来而已。那么,理念和方略是如何对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产生影响的?
一方面,以知促行,正确的理念和方略能够很好地指导我们的工作,以做好顶层设计和谋篇布局,少走弯路。作为一名年轻班主任,在刚走上教书育人之路时,心里多少是有些恐慌的,因为我们没有经验,颇有“举剑四顾心茫然”之感。因此,正所谓“知是行之始”,我们首先需要做的,肯定是向有经验的老班主任请教,以及钻研班主任专业知识,以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实践。但教育工作毕竟是影响孩子一生的工作,眼光短浅,只着眼于当下,局限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做些小打小闹的工作,是肯定不够的。诚如《带班方略》一书所言,“在教育实践中,班主任遇到带班育人问题时,第一时间会想到要‘用一个方法来解决’,而较少去思考‘用一个方略来解决’。可见,带班育人方略不是针对当下某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不同于微观或具体的带班方法或育人智慧,其更注重遵循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解决当下问题与实现长远目标相统一的原则。”而且,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教育也是与时俱进,新的问题不断涌现,作为一个教育者,班主任工作很可能相伴我们一辈子的工作,所以如果我们的工作缺乏规划与设计,一辈子浑浑噩噩,那么伴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终将一无所获。
另一方面,学思践悟,在班主任工作中,及时反思并总结带班理念和方略,也是我们班主任成长的必由之路。著名教育家李希贵老师曾说“长期以来,班主任的职责定位一直因为管理的扭曲而无法落实更高层次的要求。在大部分学校里,由于各种原因,班主任大都变成了警察的角色,他们天天盯着学生的问题,天天与学生计较分数,因而阻断了他们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的渠道。事关人生理想、心理情感和思想困惑等许多方面,学生们反而不向班主任老师敞开心扉。教育变得功利、短视,教育缺失,特别是在一些教师那里只有管理而没有教育的状况,成为当下最具挑战的学校管理难题。”我认为,之所以会出现“只有管理而没有教育”的状况,不光是教育变得功利、短视,教育缺失的问题,同时也是很多教师和班主任对自身工作缺少反思与研究的问题。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的成长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群体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乃至于我们自身也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因此,有无带班育人理念和方略以及是否会不断对自己的带班育人理念和方略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的工作不存在“一招鲜吃遍天”的捷径,我们只有不断反思、不断钻研、不断实践,才能摆脱“教书匠”的窠臼,进而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正如《带班方略》所说,“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程度是班主任是否能保持教育热情、坚守教育初心、智慧地开展班主任工作的核心问题。”
掩卷沉思,对于学生的一生来说,我们似乎只是他们生命中的匆匆过客,但却又不是一般的“过客”,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对学生的一辈子产生影响。因此,教育切忌功利和短视,我们务必具备长远眼光,“理性地梳理工作思路,结合自身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形成一定的带班风格。”而且,这一风格也应尽力做到“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满足时代发展需求”,进而为学生一生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