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大先生”——读《师者于漪》有感

发布时间:2024-05-07

/小学/ 邱明莉

从教至今,未考证“教师”二字的来源,总以为是个职业的称呼,就像医生、警察一样。只知道,“教师”之前有“教员”“先生”之称。在阅读中,才渐渐明晰“教员的任务就是讲得清楚,教得明白。”“教师”的“师”,是传统社会身份地位最高的群体。从只重知识传递的“教员”到引导民众的“人民教师”,体现了国家对教育工作的重视。

于漪老师从教六十年,她“智如泉源,行可以为表仪者”的形象令人心向往之,我们也要经历起而行之、身而范之的追求过程。

心向往之

于漪老师的“大先生”风范令我们心向往之,“读书求明理,好学为力行”,“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教师需要不断修炼人格魅力与学术魅力”……我们看来简单的练字,在于漪老师的眼里,也是和做人息息相关的。

于漪的识字课老师是一位年纪很大的老奶奶,教孩子们一笔一画,提按转承,不疾不徐。于漪老师自己写字,教学生写字也是这样。因为初等教育的基本使命就是帮助儿童初步认识并适应人类拓蛮建立起来的人文自然环境。开蒙写字要一笔一画,是因为这个年龄的儿童肌肉还不发达,骨骼还不强健……上一笔没有收,下一画便不可起,蒙童立身之始就训练他们依步骤、按顺序行事,不仅有助于字正形端,还有助于学生提高认知效能,杜绝贪速取巧心念。

联系到我们的写字教学,不知从何时起,老师们纷纷抱怨学生的书写不行,班级没有几个写字好看的。高年段的责怪低年段书写习惯没教好,低年段的责怪家长不负责任,和家长沟通时,就说要练,报个写字班。我们不禁要问:学校在写字教学中,做了些什么?是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能写出一手漂亮的粉笔字?是不是所有的老师都关注到学生的书写,对书写提出要求?是不是所有老师都能指导学生写出漂亮的字?

我们发现凡是班级整体书写较好的班级,老师都很重视,课堂上肯花时间教学生一笔一画地写,能让学生静下心来练字。特别是一、二年级的老师,非常关注学生的书写习惯。低年段的首要任务就是识字、写字。一笔好字是练出来的,写出来的,一笔一画练字,练的不仅仅是字,更是心性,是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信念。

起而行之

社会学家沃德将教师分为四类:平庸的老师传授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读到这里是,我不禁在想,这不正是很多老师成长的过程吗?大部分老师师范毕业时,只能按部就班地传授知识,渐渐地,通过各类学习、培训,越来越意识到,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是多么地重要。

这样的激励来源于哪里?来源于平日里一节节常态课。我们怎样通过课堂教学影响学生?我们是如何备课的?我们先来看看于漪老师的“三次备课”。于漪上一堂课,要经过三次备课——第一次备课不看任何参考书、资料和教参,全凭自己的理解对教材进行一次整体把握;第二次备课广泛收集各种参考文献资料,看看名师、教育专家是如何授课和对教材进行分析的,同时思考三个问题:①哪些问题参考材料上想到了,我也想到了,②哪些问题参考材料上想到了,我没想到,③哪些问题参考材料上没有想到,我想到了;第三次备课是在上一个平行班之后,总结经验,进行教学反思之后再备一次课。

师范毕业后,我牢记老师在课堂上的叮咛嘱托——备课之前不要看教参,不要看备课手册,一定要自己备。现在想来,老师就怕我们跟着教参走,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没有独立解读教材的能力。和于漪老师的“三次备课”相比,我只有“两次备课”,初中语文老师一人带两个班,我们只能一人带一个班,如果是反思再备课,至少是一年之后的再实践,甚至更久。

现在备课资源非常丰富,在浩瀚的资料群里,有的老师往往迷失自我,看看这个备课,很好!看看那个设计,不错!都想拿来用,于是自己的课堂就像一个拼盘。于漪老师说,“课,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课要上得一清如水……”我们每位老师都要学于漪老师的“三次备课”,先独立解读,再参考资料,方能有属于自己的教学实践风格。

身而范之

一个人,人格魅力的形成,脱离不了他所生活的时代和环境。看完于漪老师一生的经历,我们能够明白她响亮的回答——教师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国家的未来。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书中说,“于漪在大小场合——上至殿堂,下至课堂——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她身着什么世界名牌,挎过什么顶级挎包。”因为于漪老师说“做教师就要身处繁华闹市,心中田野芬芳”。教育、教师是有自己的使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或许有人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老师,没有那么宏大的追求。可于漪老师说“有人认为这个年头讲实际,高尚是标语、口号,谈论它使一种奢侈。这种看法乱人视听……教师应站在精神高原上,而不是降到精神低谷,跟风、随波逐流……我们立的是忠诚教育的事业,如果做什么都有功利目的,那‘事业’就成了‘私业’这是万万不可取的。”

在这个时代,我们的老师更需要这样的精神熏陶,我们是人民教师,我们也要有精神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