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学会关心》有感

发布时间:2025-03-26

/小学部 陈天岚

在过去十多年的教学中,我经历过各种挑战。当我翻开内尔诺丁斯的《学会关心》,书中以关心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在美术教学中的诸多困惑,为我后续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起初,我和许多老师一样,过于注重专业技能的传授,认为让学生掌握绘画技巧、色彩运用等基础知识是教学的首要任务。每一堂课都围绕着如何画得更像、色彩搭配得更协调展开,通过示范、讲解、练习的模式,让学生们不断地重复这些技能训练。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发现,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绘画能力,但却忽略了学生内心深处对艺术的感受和理解。

有些学生在技能训练中表现出色,但他们对美术课的热情却并没有因此而提高,仅仅是把绘画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而另一些学生,虽然在技能上可能稍显逊色,但他们对艺术有着独特的感知和丰富的想象力,却因为不符合传统的技能评价标准而被忽视。这让我深感困惑,难道美术教育仅仅是为了培养绘画技巧吗?学生们在美术课堂上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上学期接手了高年级,班里有个孩子叫小艺,绘画技巧娴熟,色彩搭配也十分和谐,每次作业都能精准达到我的要求,是大家眼中的 “绘画能手”。然而,她对美术课的热情却不高,每次完成作业都像是在完成任务,眼神中缺少对艺术创作的热爱与期待。相反,另一个男孩小腾,虽然绘画技巧稍显稚嫩,线条有时也不够规整,但他的作品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总是能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可按照传统的技能评价标准,他的作品往往得不到高分,他的独特创意也常常被忽视。这让我不禁思考,美术教育难道仅仅是为了培养绘画技巧吗?学生们在美术课堂上真正需要的究竟是什么?

《学会关心》这本书为我解答了这些困惑。书中强调关心是教育的核心,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有能力、关心人、爱人也值得人爱的人。在美术教育中,这意味着我们要关心学生作为个体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关注他们的绘画技能。

我们要关心学生的情感体验。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情感丰富且敏感的时期,他们对世界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和感受。在美术课堂上,我们应该引导他们通过艺术表达自己的情感,让绘画成为他们抒发内心世界的窗口。例如,在一次《画情绪》的绘画课上,我不再像以往那样给出具体的绘画要求和示范,而是让学生们自由地用点、线、色块表达自己当时的心情。有的学生用明亮的色彩和欢快的线条描绘出自己在阳光下玩耍的快乐;有的学生则用灰暗的色调和扭曲的线条表达出自己在考试前的紧张和焦虑。通过这样的创作,学生们不仅能够自由地表达情感,还能在绘画过程中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会如何调节和管理情绪。

我们还要关心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点和爱好,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到这些差异,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和方式。对于喜欢动漫的学生,我们可以引入动漫绘画的课程,让他们学习如何创作自己喜欢的动漫角色;对于对手工制作感兴趣的学生,我们可以组织手工制作活动,如扎染、陶艺、纸雕等,满足他们动手实践的需求。这样,学生们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兴趣被尊重和关注,从而激发他们对美术的热爱和学习的积极性。

书中提到的关心教育的实践方法也给了我很多启示。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榜样,用自己的关心和爱去感染学生。在美术课堂上,我努力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作品,无论他们的绘画技巧如何,都认真倾听他们对作品的解读,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当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尊重和关心时,他们也会更加尊重和信任老师,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开展对话也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方式。在美术教学中,我经常与学生们进行对话,了解他们对艺术的看法和感受,以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通过对话,我不仅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还能让学生们感受到自己的想法被重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组织实践活动同样不可或缺。除了课堂教学,我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美术实践活动,如校园文化墙的绘制、社区艺术展览等。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们有机会将所学的美术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在一次校园文化墙的绘制活动中,学生们分组合作,共同设计和绘制主题,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沟通、协调和互相帮助,不仅提高了美术技能,还收获了珍贵的友谊和成长。

回顾自己十多年的教学生涯,再结合《学会关心》这本书的理念,我深刻认识到美术教育不仅仅是技能的传授,更是情感的传递、心灵的沟通和人格的塑造。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以 “关心” 为核心,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努力为学生们创造一个充满关心和爱的美术课堂。

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和创造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美术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价值和乐趣。我会积极与学生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用自己的关心和爱去影响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美术课堂的温暖和力量。我还会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组织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学会关心》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美术教育的新视野。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将 “关心” 融入到教育教学中,我们一定能够培养出更多有爱心、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学生,让他们在艺术的海洋中自由翱翔,在人生的道路上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