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一学校考察随感

发布时间:2015-05-04

龚婕

2014年10月16号、17号两天,我有幸跟随学校领导、同事与国际部部分同事一起去北京十一学校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参观学习。虽然时间短暂,但收获颇丰、感触良多,因为我本身在国际部就是分管教务(教学、考试等)相关事务的行政,下面就十一学校的这些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想。

当我们16号下午进入校园参观时,我的直观感受是,十一学校在整体规划上跟我们学校很类似,也有初中部、高中部和国际部,从教学楼的分布上来看,国际部也是独立一体的,有自己的教学楼。十一学校有这样几个特征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1.部门划分细致、教室功能明确

在国际部教学楼参观时候,我的最大感受是办公室划分非常细致,国际部有自己的教学办公室、教务处、学生工作室、会议室,以及非常人性化的教师休息室和教师活动室,学生有任何问题和需求都可以去不同的办公室找到对应的老师,岗位之间划分很明确,各位老师各司其职。

其次,整栋教学楼里面,包括我们后来参观的初中部和高中部教学楼,教室数量非常之多,且特色明确,被定性为比如物理教室、化学教室,且均有固定的使用教师和学生,门上都张贴了课表和名单。这打破了传统学校一个行政教室用来上多门学科的惯例,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科特征布置、改变自己的教室,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各个教室的学科特色非常的明确。比如化学教室的所有座位都在教室的中间,教室两侧均匀分布了实验桌和器材柜,所以学生取用实验器材非常方便,也没有时间消耗,且老师也可以全程跟踪观察学生,可以把新授课和实验课合二为一,加强教学效果,不像一般的中学,往往把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单独设置,在实验室仅仅能做实验,教师要评讲和教学的话效率都非常低下,且空间过大,教师一个人难以全程掌握,很容易出教学危险。

生物教室也非常有特点,座位环形设置,四周墙面全部有学生和老师制作的各类动植物标本,课堂能够实现教学和参观融于一体,黑板用的也是可移动的油性笔白板,可以想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每节课都可以设计不同的座位排列方式和黑板的位置以及墙面布置,大大增加了教学的灵活性。

数学教室也与常规的数学教室不同,常规学校往往都是前面墙面一块黑板,我们参观到的数学教室在教室的前方、左方、右方各有4块活动黑板,教师有非常充裕的空间可以书写,也可以照顾到教室各个位置、角落的学生的需求。

我们还参观了一个特别的课程教室——摄影教室。如照片,小教室布置的非常温馨,展出了一排各种摄影器材和镜头,墙面上也张贴了学生的摄影作品和文字介绍,上课形式也是类似于听讲座的形式,老师利用投影仪进行教学,学生座位比较松散自由,当场我还特意观察了两个教室内的学生,发现学生有很大的“动手自由”,两个学生抱着不同的单反机器在用专业擦纸擦拭镜头,我觉得如果真心对摄影感兴趣的学生,而家里条件有限没法配置齐全摄影器材的话,这个课程给了学生近距离接触市面上一线设备的机会,给了他们展示自身能力的平台。

2.跑班井然有序、课程设置丰富

十一学校最具特色的就是它的跑班教学制度。何为“跑班”?就是学校不再设置行政班和班主任,而是设置教学班,学生在规定的学科和学分限制范围内,自行选择自己喜欢的学科和适应的难度,教师也不再对应固定的学生进行教学,而是管理好自己所教的多门不同难度的科目相对应的学生,只对自己教学班的学生和教学质量负责。

十一学校共开设有大约53门课程,217个教学班,比如光数学科目,就有5位不同的教师分别任教数学1到数学5,其中数学1最为简单,适合选择文科的考生,数学2是基础内容,数学3适合选择理科的学生,数学4和数学5则包含不同方向的选修内容(如建模、矩阵、微积分等大学内容)供感兴趣的学生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文理特征和数学水平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科目,一位任课教师一般教2门自身学科再负责一定的自习课,那么对于老师来说,也有充分时间发展自身教学水平和素质,且有自习课这样的时间辅导学生,与学生进行沟通。

学生在选择课程的时候,也具有了很大的主动性。一方面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层次的课程,另一方面可以一定程度上自己安排时间,比如十一学校全天共有10个学段,上午4个、中午2个、下午4个,学生一般都喜欢安排6个学段左右的主课,1-2个学段左右自己喜欢的文体艺术类课程,1-2个学段的自习课供自己消化,并且可以自由选择在5时段或者6时段用餐,学校也很好的解决了用餐高峰拥堵问题。因为有了选择上的主动性,学生也非常有上课的积极性。

十一学校给学生提供的课程也非常丰富,令人心向往之。我们看到的文体综合类课程有汽车设计、机械修理、服装设计、街舞、名族舞、校园乐团、摄影、攀岩、击剑、马术等等,能够充分迎合学校每一位学生的需求和爱好,时间有限,我只拍了学校的交响乐团教室的一幅照片,但给我的震撼却是巨大的。这样一间音乐教室,器材齐全,乐器种类繁多,空间巨大,教师和学生可以自行布置教室,学校的人文素养值得惊叹。

同时,很多科目虽然学校没有足够的资源能够自行开展,但提供平台帮助学生联系外方中介去开展,学校尊重每一位学生,也给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天空。

3.教师责任重大、岗位职责明确

正好有老师在上课,我们也咨询了几位老师,取消了行政班教学制度以后,教师的负担其实有一定的减轻,不再为琐碎的事务而烦恼,也不存在“班主任”这样一个群体。

教师的职责主要有3块,第一块就是自身的课堂教学,一般一个老师2门自身科目和1门自习。

第二块是对学生的评价制度,所有的老师授课结束之后,都会在纸上速记自己负责的班级学生的当堂课表现并上传网络评价系统,学生也可以定期看到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并且学期结束系统可以根据教师的评价和给分形成学生的综合平时分,对学生的学习还是有很大肯定和激励作用的。

教师最后一块的职责非常有特色,叫作导师制度。一般一个老师对应7、8个学生,关注这些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和德智体发展,学生有任何问题也可以在自习课或者下午4点15分以后的自由活动时间预约老师进行沟通交流,下面照片就是我拍摄的休息室,有取款机也有自动饮料贩卖机和沙发座,给老师和学生洽谈提供了很好的环境。

作为一名学生的导师,不仅关心该生的成绩,也要关注他的精神健康,最近的任何想法、目标、规划,都可以是学生和老师沟通的话题。

4.学生关注自身德智体全面发展、关注自身健康。

参观过程中我们发现,学校几乎给每层楼都配置了多个自习教室和咨询室,说明学生对咨询的需求量还是挺大的,也非常乐意与老师沟通。

无论是咨询还是社团,还是学生活动,还是五花八门的文体课程、艺术类课程,无处不展现着学生的“主导”地位,学生在课堂中参与度非常高,在课外活动中,也愿意承担一定的责任,去运转、举办活动和社团,他们关注自身德智体各方面的发展。

老师在做导师的时候,对学生也有一个综合考量,不是“结果性评价”而是“过程性评价”,更加关注一个学生的思想,学生的思考方式,学生的解题过程,学生的动手能力等等。

5.学校硬件设施到位、软件上为学生提供广阔平台

最后,学校还非常值得学校的地方是一种一体化的运转模式,学校强调“平等”,强调不去“管理”学生,而是实现整个学校稳定向上的主动发展和井然有序的运转秩序。

我们观察到,学校的硬件设施非常到位,支持“一卡通”,无论是食堂就餐,图书馆借书还是出入教室,开关自己的置物柜,都是用一张磁卡实现的,所有的设备都实现了电子化方便管理和登记。

每一层楼,都有非常人性化的饮用水龙头和热水,可以直接饮用凉水或者烧好的热水,每一个卫生间,都有烘干机和大量的纸巾提供,给予学生的硬件保障非常好。

而各类活动、社团,学校其实在无形中也给学生提供着软件保障。学生想学马术,学校就联络专业的马场、马术师,提供教学场地和给学生辅导,也就是我前面说的,学校空间有限,有的资源不能提供,但一定会想办法去给学生创造,借助更外方的平台。

十一之行,感触颇多,很高兴有这次机会去感受这样一个优秀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