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部 王建
按照和同学们的约定,我要在本周五最后一节课给学生调换座位。
情愿的,不情愿的,都按照指定的位置落座。开心的,不开心的,都到新的位置整理物品。
每一次调换座位,我都要思考很久,谁和谁同坐要想,谁不和谁坐要斟酌,为什么在一起,为什么不在一起,都不能忽略。最让人担心的是,由于班级人数是奇数,按照两两同坐,定有一个人要单坐。谁单坐,都不是一个小问题。
“Y同学,最近经常会在课堂上和周围同学讲话,为了提醒他,就让他单坐吧。”我考虑之后这么决定了。为了顾及到他的感受,我准备把他放在第一排,两大组的中间,联结着中间两组,看起来已经不是单坐了。
然而,我完全没想到的是,此举让这个大男孩如此难过,伤心。
在大家都在拖动桌子的时候,这位学生一个人默默地走出教室。迟迟不见他来拖动自己的桌子,我问别的同学他的去向,大家纷纷摇头。直觉告诉我,一定是座位调换的缘故。很快到了放学的时间,大家都离开教室,还是不见其踪影,看着他的书包还在,我就在教室里等他。放学二十分钟后,他终于出现了。我喊了他两声,他没有理我,我有点恼火,“老师喊你你没听到吗?”我用接近“吼”的声音对他说。他似乎被我的激动吓着了。“老师,对不起,对不起。”他头低着对我说。尽管他头低着,但我听出他的声音中有哽咽,我清晰地看到他脸上的泪痕。
看到他这样,我当时心里有些难受。
“你怎么了,怎么还哭了?”
“没事,老师,我没事。”他边说边擦眼泪。
“这一定与座位有关,不妨开门见山吧。”我在心里对自己说。
“老师估计你现在一定是因为座位问题而难过,如果你有什么想法,我们一起商量,只要合理,我们可以重新考虑座位。”
他摇着头,什么也不说,只是流泪。
看着一个一米八的大男孩如此伤心,我心里突然很不是滋味。难道他在座位之外还有隐情?眼前这种情况,我告诉自己,今晚一定要解决好这件事。要等,要慢慢地等,等他开口。只要开口,内心就会慢慢打开。
“我们都坐下来聊吧,老师首先向你道歉,为今天调座位考虑不周向你道歉。”
他只是低着头。
“能告诉老师你的想法吗?”我温情地和他说。
这时,他慢慢抬起头说:“老师,真不是因为你让我单独坐在第一排,我就难过的,只是,只是因为……”
“因为什么呢?你要是相信老师的话,就和我聊聊吧!”
也许他看到了我真诚的等待,是真心想让他高兴起来。他小声地说道:“老师,其实,其实是你今天让我想起了以前的伤心事。”
“真是抱歉,我的一个决定,让你再次难过,能和老师具体说说吗?我想帮你分析分析。”
话题就这样慢慢打开了。他告诉我他初中的时候由于自己管不住自己,一直都是单独坐。随着年龄的增大,一个人坐着坐着内心就变得孤独了,他觉得自己是被老师有意孤立。虽然他能理解老师的用心,但是就是不再想和周围的人多说话,宁愿一个人发呆。当他进入高中的时候,面对新同学的热情与信任,他再次感受到与人交流的快乐,又开始慢慢地活跃起来,然后当我今天这样做之后,他就感觉自己似乎一下子又回到了从前。
“那老师帮你换一下吧。”
“老师,真不用,总要有人单着”。
看着他说话时的真诚和笃定,我的内心被狠狠一撞,顿觉惭愧。一位很懂事的学生,如此真诚善良,我考虑问题为什么如此粗糙。我如此简单地想通过让他单坐,来让他少和别人讲话,来有意识压抑他。我为了方便自己的管理,有没有考虑到一个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我想到更多的是管学生,而没有去更多地倾听学生内心的呼唤。顷刻之间,我很局促。
他似乎看出我的走神,忙说道:“老师,你真不用担心,我一个人坐在前面不碍事的,我也觉得自己这段时间和同学讲闲话有点多,有时还很激动,正好利用这段时间反思一下,静一下,好好准备期中考试,你若让别人单独坐,还要做其他同学的工作。”
说这番话的时候,他的脸上露出丝丝笑意,我们坐得很近,我真切地感受到一个成长的孩子内心的善意。
我感动了,是一种做错事情而被别人理解的感动。
“老师,我很喜欢你上课,有情怀,有趣味;也很佩服你的为人,不虚假,很真实。老师,我一直有个想法。”
“什么想法,你尽管说。”
“我想和你在师生的基础上做个好朋友。”他温暖而坚定地告诉我。
我连连点头:“好啊,可以啊,我非常乐意。”
听着这些温馨的话语,心里五味杂陈。
“老师,谢谢你今天和我聊这么多,虽然想起往事不开心,但和你聊天很开心,没有太多顾忌。”
一个高一的学生如此评价老师,我本应很高兴,然而此时我却……
孩子母亲打来电话,提醒了我们各自回家。回家的路上,我在想,孩子说的“找别人单独坐还要做工作”是多么平常、准确而必要。而我当时让他单坐之前为什么就没有先去了解一番呢?这个孩子的行为提醒了我。做了近十年的班主任,遇到这样的事情不少。记得以前,我在班级做决定时都是事先调查,然后分析,最后与学生一同决定。然而现在,时下,为什么变得如此疏忽大意呢?不应该更艺术,更精致吗?
到家看到手机上有一条孩子的短信:
老师,谢谢您,谢谢您听了我以前的那些不是事的事。周末愉快!
我立即回复道:
老师感谢你给了我一次温馨地提醒。在今后的日子里,别忘了我们亦师亦友!
必须!
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