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能追到心中的“哈佛”——分享《我的哈佛日记》

发布时间:2018-01-11

刘小兵

每个人都做过梦,有的梦了无痕迹,有的梦温暖了当下,有的梦照进了现实,点亮了幸福,通往了人设的未来。

看别人的故事,做自己的梦,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我们一起研究几个小专题。

张杨,1980年生于湖北。20022005年就职于新东方学校2004年被评为新东方集团优秀教师 2005年获清华大学国际新闻硕士学位。2006年被哈佛、斯坦福等7所美国名校录取,赴美留学。2007年任教美国私立中学Worcester Academy2008年,任职启德集团。2012年成功穿越澳大利亚、美国、欧洲数国,拍摄千集纪录片《穿越澳洲》《穿越美国》《穿越英国》。2015年,担任顺顺留学的CEO

概括起来说,其经历有这样几个关键词:清华、新东方、哈佛、Worcester Academy(美国私立中学)、启德、顺顺。

专题1.梦想开始的地方

他妈妈每年带孩子看县里最好的学校录取金榜,带孩子到北大清华园看看,看看校园,看看“牛人”,慢慢地觉得自己也能成为其中的一员。

启示:年轻的时候存入什么,未来就收获什么。

你放入耐苦、勤奋、危机感、谦卑、好学、开放、上进心,你就收获强大。成长靠运气,也靠努力。慢慢走出鄙视自己所在学校的“追求名校综合症”,告别浮华浮躁虚荣,保留内心真实的谦卑。

在清华,他发现了出国的五张通行证:1.语言考试成绩;2.学历背景;3.职业经历;4.有分量的推荐信;5.学费以及清晰的职业方向。

他从华中师大出发,考入清华研究生,打算进法国路透社受挫,反而以“考最好的学校”自勉,被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录取。

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学学张杨对待“追求”的态度。在希望最渺茫的时候,反而是状态最饱满的时候。我很会安慰自己,也许我不是最聪明的,但我是最认真的。

高中阶段,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每天早晨起床想到今天特别忙,每天晚上睡觉,觉得这一天过得很充实。

毕业后,高考后,幸福就是收到自己想要的录取通知书,与父母、朋友分享喜悦,然后轻松享受最后的高中时光。

人生就是一场等待,越美好的事情越需要时间和耐心。并且,要做成一件看起来希望渺茫的事情,需要非常大的耐心和勇气,哪怕只有0.1%的希望,也要尽自己全部所能。这样,才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同学们,静下心来,让自己宁静下来,给自己一张安静的书桌,8班足够优秀,也不要串班了!

不要做一只“跳不出温水的青蛙”,离开舒适区,学会“从绝望中看到希望”,订立的宏伟目标是为了实现的,不是为了打击自己的。刻苦上进,是任何情况下赢得别人好感的王牌。

遇到“高中阶段,没有考好!”,要开开心心的。因为你应该有更好的名次。绝望之后的希望令人格外珍惜。

强势的妈妈也能成功。在说服我做一件事的时候,母亲是世界上最耐心和最有技巧的说客,如果她发现我没有采纳她的意见,可以利用各种场合变化不同战术——苦口婆心、引据典、和风细雨、润物无声,总之,直至我彻底被说服为止。

家人,最具有“强烈的幸福感”,他同学的妈妈在门口做了倒计时牌:距离楠楠去哥伦比亚大学读书还有最后20天;自从张杨考上哈佛之后,他妈妈就没有再去过医院,身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会不厌其烦地把聊天聊到“哈佛”。

他母亲教我学会了奔跑,却没有教会我怎么停下来。

由此想到了“阿甘的奔跑”!《阿甘正传》中阿甘无时不刻不在保护着珍妮,却对惹火烧身的麻烦无能为力,而此时珍妮便会向阿甘大喊:“快跑!阿甘快跑!”感谢上帝眷顾着阿甘,因为上天赐予了他一双健步如飞的长腿,总能将身后的恶棍甩得无影无踪。就这样,阿甘跑进了大学橄榄球场,他被大学破格录取,成了球场上最善跑的明星,并受到了肯尼迪总统的接见。

所以,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劣势,只要有机会,劣势也能转化为优势。

一本好书,足以引领学生的发展,引领高一(8)班的发展,“一年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动力、方法和策略全都有了。三年,有这本书就够了。现在,让自己静下来。有一天,当我们自以为是的时候,这本书将是警策我们的力量。

专题2.国外的“月亮”:

Worcester Academy,贵族学校的学费每年4万美元,多元、自由、健康的教育。多数学生家境很好,但更多的是努力、勤奋、包容。他们把书包随手丢在路边,需要时再捡回去,彰显的是信任。“我们不仅重视学生的成功,而且更加重视取得这种成功的方式,我们希望学生以光荣的方式取得成功。”

美国的家庭价值的写照是:牵着手走过一辈子的风雨阳光,珍惜一个幸福的家庭。爸爸妈妈带着孩子去不同的景区,给他们仔仔细细地讲故事;美国社会非常重视家庭,迪斯尼提前5小时为老人预留观看焰火的最好的区域。我们的社会是否忽略了家中的老人呢?在美国,七八十岁的爷爷奶奶坐在轮椅上被孙子推着,爸爸妈妈推着“大型婴儿车”,里面坐了三个,爸爸脖子上顶一个,胸前挂一个。

家让我们学会尊重和珍惜,让我们体验幸福和度过艰难,让我们成为健康的人。

专题3.值得“裸奔”的努力

看看学习的疯狂:在哈佛,北大清华前几名的,经常看到他们晚上11点背着书包去实验室做实验。他们是一群生活在美丽光环中的人,但是很少有人看到他们每天这么辛苦的一面。

在哈佛,学校付钱给你,就不会允许你浪费了它的钱。最累的一天是从早上8点不停地上课,上到晚上9点,然后回到家继续构思期中论文。

曾经,用两天的时间废寝忘食写了一篇23页单行距的期末论文。写论文的过程是艰难和辛苦的,但是写完之后,看着打印预览还是充满成就感的。寒冷的冬天,给点阳光就灿烂。似乎生活就是这样,精彩的瞬间只是一些点缀,平凡和普通才是常态。学会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小小的快乐(小确幸),才是真正幸福的生活。

张爱玲说,每一袭华美的旗袍里面,都有虱子。其实,年轻时的生活艰难和忙碌,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压力是一笔财富。有多成功,就有多辛苦。

一入学就开始考虑毕业以后的事,这是哈佛的节奏。在参加音乐会结束(聚餐过后),继续加班,继续熬夜。尽管是周末,任务还是要完成。

在哈佛,在清华,都有沉迷于光环不再奔跑的。身上穿的,包上绣的,电脑上贴的,床上挂的,到处都是哈佛的标志,有人讽刺说,最好能在鞋底打一个哈佛的模子,这样踩出来的脚印也是哈佛的了。

但是,如果有机会,还是读最好的学校。父母阅历比较多,视野比较宽,会带给孩子更加积极的影响。

专题4.亲历职场

在新东方,一天讲8个小时,幽默、激情、有煽动力,并且信息量很大。新东方为这些洋溢着“自由精神”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个既可以挣钱,又有心情写诗的工作。在新东方三年,赚到了去美国的学费、生活费和旅游费,并且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套房子。新东方在非典期间正常发工资,被巨大的幸福感包围着。

新东方教师元素:年轻、时尚、帅气、幽默,课堂注重励志,一半卡耐基一半英语。作者刚开始在新东方并不成功,受到学生嫌弃。他听了很多资深老师的录音,调整了讲课方法,终于获得了北京学生的肯定。逃避不是正确的选择。

学生对老师的爱其实只是对自己的爱,因为你的某句话触动了他们的某根神经,让他们心跳加速,从而更快地飞驰。

教师,每天用梦想激励别人,其实也激励了自己,“要做最好的自己”。正如怀特海所言:“教育的节奏:浪漫、精确、综合。”

哈佛餐厅是强制就餐,只要你住在哈佛的宿舍,就必须到餐厅就餐。食宿捆绑在一起,喜欢得在这里吃,不喜欢也得在这里吃。到外面吃,一顿饭至少二三十美元。

哈佛大学,要求教授在接受研究基金时,来自政府研究机构的捐赠,上交60%,来自个人的捐赠,上交15%,作为学校的公有发展基金。

在美国,白宫政府的工作除非是美国人没法做的工作,才会把机会留给外国人。美国人感兴趣的还是自己的国家,真正的强国不是迎合规则,而是主动制定规则的国家。

善于放大“真实小人物的小故事”,宿舍舍长也能“折射”领袖潜质,管理是人品。珍惜管理机会。总之,愿意为别人付出,做公益讲座, 等等。

任何时候,认真负责敬业,尽在细节。他在处理重要事情时,检查不下30遍。

名校其实并不是一个万能的保障。在光环下生活的这些学生,其实也都是很普通的人,虽然都有很优秀的潜质,但并不是想象中的无所不能。哈佛的品牌光晕会让毕业生的起点比较高,发展顺畅很多。在同样付出的情况下,哈佛的品牌会带来一些加分。怕就怕端着名校的架子,高高在上,不能摸爬滚打,不能躬身入局。

目前,中国机会比较多,创业是非常高尚和智慧的职业。从18岁到30岁的努力和奋斗是为30岁以后储备能量、决定格局的。这个关键时刻如果过得太糊涂、太轻松、太偏离或者密度太小,体能、心智、技能、习惯等基础没有打好,会在30岁以后非常疲惫,出现很多职业、家庭的连锁问题,遇到有形的天花板。年轻的时候对自己狠一点,中年时会从容很多。

不要奢谈“事业”,事业是在一个领域里稳健地发展,成为这个领域的领袖人物,推动这个领域的进步。

再说说“格局”。在新东方,干着固定的体力活,拿同样的钱。创业时,以怨恨和不服之心对待老东家,如果换作“感恩”,发展要好很多。格局,也是造化。

每个人,要善于在别人否定你之前否定你自己。人的能力有大有小,工作平台不可同日而语。主动自律、发展、惠泽。Live to full life(完整地生活),兼容并包,多元是一种和谐的共存。作为班主任,以“做最好的班主任,做最好的物理老师”自勉,向“三好老师”奔跑,上好课、带好班、考好分,有尊严地走向退休,在学生的不舍不弃中退休,如果还有些掌声和鲜花,那应该是最高的境界了。

专题5.艰难的决定

26岁,他在哈佛与新东方期权之间,选择哈佛,他朝着新东方总部的logo鞠了三个躬之后放弃了一份足以实现财务自由的工作;27岁,在咨询公司与美国私立中学之间,他选择潜心研究美国基础教育,而这并不是一个哈佛毕业生常见的选择;28岁,在安逸的美国中产阶级生活与未知的国内创业奋斗之间,他选择回国创业,生活回到Hard模式;35岁,在启德集团副总与顺顺CEO之间,他选择顺顺,事业清零,又一次从头开始。

清华还是其他?走进清华,看到很多人都在寻找着出国深造的机会。当然,也有深陷网络的。

新东方还是出国?新东方的特点是“简单工作、高额薪酬、欢呼和掌声,重复一样的话拿很多钱,而且别人边给你钱还边给你鼓掌的工作”,一个月挣一般人一年的工资。他妈妈既舍不得孩子辛苦,又希望活得更有出息。“你自己决定吧”,表现了“中国式”的矛盾、痛苦。父母都感同身受。

哈佛还是哥伦比亚斯坦福?“试一试吧,反正申请哈佛失败了也没有人会笑话你”。妈妈最重要的一句话:孩子,稳住。在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催着答复时,妈妈总是说“咱再等等”,而哈佛的offer来到,则很干脆,“孩子,就是它了”。

提前告诉新东方要离开了,好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寻找新的老师。上完最后一节课,对新东方深鞠一躬,感谢带来的成长。

9月上旬,办理了离职手续;9月中旬,新东方在纽约交易所上市。相隔10天,放弃了工作4年应得的期权,足够在北京买一套非常好的房子。

其实,现实的利益和未来的增值,当时的权衡,是相当不容易的。

在《正确地后悔》中,我们知道犯错太正常了。“以前犯错没关系,现在和以后少犯错就行。”不承认错误,或者,承认错误后把现在的自己搞得很痛苦,都不是正确的后悔。反思过去,是让自己以后过得更好。这才是后悔的意义。任何情况下,你最后拿的主意,自己承担,不要怪别人的意见。这就是担当。

《金钱二喻》中谈到,培根认为金钱对于人生,近似于辎重之于行军作战。没有辎重,军队是寸步难行;辎重倘是过剩,不仅致成拖累,贻误战机,而且会反过来招殃取祸,一败涂地。培根提示人们对于金钱要取用有度。张说以中药喻金钱,“钱,味甘,大热。”依靠诚实和汗水致富,是永不过时的,对世道人心有导航之效。人性的复杂多面性,需要醍醐灌顶的说教。

数学家苏步青的长外孙冉晓华回忆了他在外公身边的日子,回忆了著作等身的苏步青的1953年的生活,读来记忆尤深。苏教授早晨起床后到田里劳作,种蔬菜,早饭后步行上班,不用专车;下班后简单晚餐,看半小时电视,工作到深夜。

同学们,当你睁开眼睛,你会发现世界上不仅仅是你一个人,于是你就会慢慢地懂得去努力做到让别人感觉到你优雅的存在和对别人的爱。

相信自己,想方设法把事情做好。靳羽西也说过:人生就像一个魔方,应该不停地思考、旋转和寻找。

初冬时节了,金黄的银杏叶,栖霞山的枫叶,不知名的落叶,各种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