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读书报告会国际部读书活动经验总结
文/张宏钰
国际高中的绝大多数老师,是85后的青年教师。我们这群85后的教师中,又有近半数的教师是90后职初教师。我们生活在当下这个信息媒介发达,思想碎片化的时代,手机和互联网占据了我们大量的时间。阅读,尤其是整本书的深度阅读,对于我们精神世界的建构有着特别的价值和意义。
学校首届读书汇报会给我们的教育教学生活照进了一束光,让我们对阅读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对过往和当下的工作有了更为深刻的反思,也对自己未来的教育生涯有了更为清晰的规划。
此次读书汇报会主题为“师者三论”,谈教师审美、教师人品和教师发展(教育、教学)。我们国际高中的话题为教师发展论中的的教育方向。在工作启动前,我和同事们不断思考如下问题:一、本届读书报告会期望达到怎样的效果?二、谁来读?三、读什么?四、怎么读?五、怎么展示?六、过程中需要什么样的支持?七、何人何处可以给与这样的支持?
问题一:本届读书报告会期望达到怎样的效果?
对于我们而言,这是一个必须放在首位思考的问题。正如老师们备课一样,报告会的目标是我们放在首位去确定和斟酌的,只有这个方向敲定好才能逐步回答接下来的各个问题。我们以为,在知识层面:我们需要向观众们呈现这本书的作者、主要内容,并提炼作者的教育理念、概括整本书的结构,我们还需表达自己阅读后的感悟;在技能层面:我们需要掌握阅读的策略和方法,并将这些策略和方法运用于读书过程中,向观众展现使用这些阅读策略后的阅读成果;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我们要通过自己的用心阅读让观众感受到读书的愉悦、阅读后的收获,鼓励大家一起读、一起悟、一起进步,努力营造人人爱读书、人人会读书的校园读书氛围。
问题二、三、四:谁来读?读什么?怎么读?
为了体现团队的智慧,使得报告会更加生动活泼,我们选择了三位老师组成阅读小分队,力求在个人泛读精读的基础上再进行团队共读,多维度、多视角地呈现书中的观点和老师们的体悟。考虑到工作内容和工作年限的差异,我们商量选定周燕老师(英语教师,雅思阅读备课组长,教龄5.5年)、谢雯奕老师(经济教师,生涯教研组组长,教龄4年)和聂夏雯老师(英语教师,班主任,教龄2.5年)三位老师组成本届读书汇报会的小组成员。
阅读小组成立后,我们一起商讨阅读哪一本或哪几本书。基于“好懂、好学、好用”的原则,也为了在15分钟内更深刻地展现阅读成果,小组成员从《陶行知教育论著选》、《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教育:让人成为人》三本书中选定《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这一本来深入地品读、品析、品位。
在阅读策略上,我们从艾德勒和范多伦合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获得启发,采用“分析阅读”的方式找出书的整体和部分结构,定义与诠释书中的主旨与论述,最后阐释这本书与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关系,完成我们对作品的理解。此外,本书是“现象教育学”的典型著作,我们也试图通过描述教育生活的教育情景、教育关系与教育行动三者的相互作用,呈现本书给我们的启迪。
问题五、六、七:怎么展示?过程中需要什么样的支持?何人何处可以给与这样的支持?
备课结束后,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如何更好地呈现。报告会现场就好比公开课的课堂,教师在充分备课后还需在实际课堂中有好的表现和临场发挥。在穆校长“朴实而深刻”的指导思想下,我们明确了汇报当天15分钟汇报流程,分为“用心读书”“走进作者”“品读、品析、品位”三大部分,分别介绍阅读策略、作者范梅南的现象教育学和教育机智、本书的框架结构及我们的三个感悟。
三位小组成员在泛读、精读、共读、研讨的基础上共同确定以上三大部分的主要内容,再各自认领一个版块进行内容的细化和文稿的书写。各自部分完成后再一起合作调整各自的表述风格确保文风一致,一起合作将三个不同板块进行衔接和打磨。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对语言进行润色与锤炼,于是,我们请实习语文老师帮我们打磨文稿;我们制作出第一稿PPT,确定好内容并整理好素材,然后请PPT达人帮我们美化;需要观众观看后给我们提出建议与反馈,于是,我们请不同群体的领导和同仁来观看,提出意见后我们再反复进行修改。
诚然,准备一场高质量的读书报告绝非易事。我们还远远不够好,但是我们坚信我们“用心读书”的姿态和决心、“用心实践”的尝试和探索会被同仁们认可。他们当中,也一定会有一群想要加入我们的伙伴。我们决定把我们国际高中的阅读小分队命名为“Food for Thought”,这个表述不是表面上的“精神食粮”,而是“发人深省的事物,令人回味无穷的事物”。阅读,对于我们而言,正是有着这样魅力的独特体验。
今年4月23日,在第24个世界读书日,86岁著名史学家阎崇年在《名家谈阅读》节目中分享了他读书生活的三条体会:一是读书贵恒,养成读书习惯,终生手不释卷;二是读书贵悟,要善于思考、读出顿悟,升华到新境界;三是读书贵行,应当既重读书、又重践行,亦知亦行,知行合一。我们在想,接下来,我们也需从具体的工作中去践行“恒”、“悟”、“行”:
1、 我们将成立国际部“Food for Thought”微信群,教师自愿加入,每天在群里打卡分享阅读书目和页码,以学期为单位评选“阅读达人”,纳入绩效考核和评奖评优。
2、 我们将以备课组为单位,坚持“最低保证,上不封顶” 原则,每学期至少选定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和一本综合类书籍,进行组内分享,并推选优秀的备课组在“Jinling Academy”分享。
3、 学部每年寒暑假将鼓励老师们读自己喜爱的书,新学期对假期读书笔记进行评选,对于优秀的教师给予适当的物质与精神奖励。
4、 每学期,我们还要组织“我的教育故事”评选,鼓励老师们将自己的读书感悟和收获运用到自己与学生、与家长、与同事、甚至是与家人和朋友的相处中。
读书是人生永恒的主题,是获取智慧和经验的重要途径。期待我们在“恒”、“悟”、“行”中将读书由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自觉,使阅读成为我们的一种兴趣、一种习惯、一种精神需要、一种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