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书有感

发布时间:2021-02-24

文/刘小鹃

尽管朱光潜先生与活在信息化、智能化的21世纪的我们来说,像是发生在历史课本里的人物,非常之遥远。当我假期闲暇之余,在读完这本书后,可以说颠覆了我这样幼稚的想法。朱老先生是以读者朋友的身份,用友好而富有劝诫的口吻对当代青年做出的关怀和教导。即使对于现在的我们,仍然可以汲取书中美学大师-朱光潜丰富的涵养。

这十二封信中,朱老先生提到了青年人在人生成长历程中所要面对的:读书学习、道德、个性、爱恋、人生等问题时,再反思自己及观察身边的同事朋友,书中很多的看法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仍然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我想已过而立之年的我,最有感悟的是人生这个话题,在平时的生活中,也会不自觉的思考这个问题。朱光潜先生用他独特的视角,娓娓道来。居然用到了“多元宇宙”,这样现代化的词语,可见老先生思维之活跃,目光之独到。让我对人生有了一种全新的认知。朱老先生说“人生是多方面的,犹如一个多元宇宙” 有它的千变万化,方方面面,教导我们不能凭借一方面的东西去评价它的善恶、美丑、对错,真伪等。这就提示我,在人生中要随机应变,在适当的时候做好适当的判定。特别是在有机会接触到学生的时候,更要明白这个:“多元宇宙”的思想,做好榜样,做好一个成年人的表率。

朱老先生在信中也提到“理智的生活是很狭隘的”,离开情感,音乐只是空气的震动,画图只是图纸颜色的纸,文字只是连串起来的字,理智的生活是很冷酷的,很刻薄寡恩的。同样在我们面对工作时,也是一样的道理,特别是身在教育行业的我们来说,就尤为显得刻薄了,因为我们面对的不是机械化,死板化的流程,而是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学生,他们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个体,这就要求我们要带有理智与情感的去工作。耐心、宽容的去等待学生的变化,细致、认真的去教导他们知识,这两者都需要要我们积极的去调动我们的大脑。这样的工作方式,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幸福感和成就感,哪怕一次次是一点点的肯定,也会让我收益良久。工作中用理智指挥我们去传播知识,用情感去呵护好祖国的每一位花朵,理智与情感的并存,更好,更持久的服务于我们的岗位。把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的嘱托“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牢牢放在心中。

书中,令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谈读书,因为自从加入到金中河西这个大家庭,特别是听了2020年开年的读书报告会后,在每次开会及平时,我们穆校长也殷切的教导我们所有的教职员工在平时,要积极阅读一本好书,做一个有品味的河西人,让我们河西人从优秀走向优雅,所以读书是可以让们更接近优雅。虽然自己的岗位没有直接面对教学,但是我也应在做和自己工作之余,做一个的河西人。 读书本身也是一门学问,朱先生以一个朋友的身份,教我们如何选择适合优雅自己的好书,怎样有兴趣的去读书,有如何去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给了我很多启示。在学校工作的我们,我们资源丰富的图书馆给我们提供了接触那么多好书的机会,特别是一个安馨、安静的读书环境,我更应该利用好这些资源充实自我,提升自己。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积少成多的读书开场白,不仅深深的打动了我,也让联想到每次穆校长在每次开会特别是读书报告会中所提到的关于读书的种种。这不仅是一种情感上的共鸣,而更多的是我得到了一个长者最忠诚的解答和意见和我们领导的支持与鼓励。让我们当代青年人不要因为匆匆步履的快节奏生活为借口,而拒绝读书,在现在这个信息多元化,读书渠道和机会多重化的社会中,我们更应该好好的择书而读,选择适合自己胃口的书,让自己的专业更加扎实和出众,气质更加优雅,灵魂更加向上的优雅,做一名优雅的河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