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玲
本篇我要分享的读书心得是关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系列丛书,该系列丛书主要分为“理论普及读本”和“学科教学指南”两大类。在暑假之前,李玉敏主任就将系列中的“理论普及读本”推荐给了我,在选书过程中,我又毫不犹豫地将“学科教学指南·小学数学”一并买回。该系列丛书中的内容给我很多启发,让我思考: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课堂中给予学生什么?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内容是否能够应用到他们将来的生活和工作中?随着阅读的推进,这本书逐渐给了我答案。
下面我就此书“理论普及读本”这一本中的三部分内容,谈谈我的几点感悟和收获。
一.“为什么要推进深度学习”
“如果我们仍用昨天的教育培养今天的儿童,那么我们就是在剥夺他们的明天。”约翰·杜威的这句话提醒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危害性和对学生未来发展的不负责任。所以我们需要改变,现代社会不需要只会读书的“书呆子”,如何使我们的学生适应将来急剧变化的复杂社会,需要培养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深度学习、思维敏捷、精神成长。
深度学习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想要明白为什么要推进深度学习,我觉得首先需要知道什么是核心素养,即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所以说,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够帮助我们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到来,如今世界需要的是能与机器共舞的“聪明的创造者”,这样的创造者将具备机器所不具备的设计、创造和共情等能力。这次工业革命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人工智能的普及,未来的人工智能必然会代替一部分的“知识工人”,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将来不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最好的办法就是掌握人工智能所不具备的深度思考和学习能力。这对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设置能够引发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内心的学习欲望,从而实现学生的深度思考、独立人格。
二.“什么是深度学习”
什么是深度学习,书中是这样定义的:“所谓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的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高级的社会性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既具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实的优秀的学习者,成为未来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人。”简单来说,深度学习是指在课堂学习中,教师采用合适的教学情境,学生通过深度探究,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通过活动培养他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健全的人格品质,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著名的德国数学家F·克莱因把中学生比作一门炮,十年中往里装知识,然后发射,发射后,炮膛里就空空荡荡,一无所有了。”看到这段话,我脑海里立刻回忆起了我的学习生活,老师们“填鸭式”的教学给我们带来了太大的影响,传统教育带来的弊端对于学生将来在社会上的发展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思想呆板,不会变通等等,所以教育部提出了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适应将来的社会,并提出了深度学习来促进核心素养的实现,由此可见深度学习的重要意义。
三.“怎么样实现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中的教师,应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才能引发学生的深度学习呢?这是我们老师比较关注的问题。比较好的实现方法就是单元学习。我们现在的教学实际上就是大单元整体学习。大单元整体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力和学习的兴趣,但是如何真正实现单元学习、体现单元学习的意义,这是我们需要仔细琢磨的。
单元学习我们需要确定这四个步骤:选择单元主题、确定单元目标、设计单元学习活动、开展持续性评价。对于如何确定单元主题,有几种方式:按照教材章节来选择、按照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来组织、按照主题性任务来组织、按照真实情境下的学习任务来组织。比较常见的就是按照章节内容来选择,不需要打乱章节内容,对教材的改动比较小,对于教师规划教学活动来说较轻松;按照学科核心素养的进阶来组织,对教师的要求就比较高,前提是老师需要打通整个小学阶段相应学科的知识体系,明确课程标准中对于核心素养的进阶的要求;按照主题性任务和真实情境下的学习任务来组织,需要对教材进行一定的改动,整合性较强,但是学生比较感兴趣。选择哪种方式确定单元主题,还是需要根据具体的教材和学情去决定。
确定单元目标类似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制定需要参考课标和学情,同时需要研究课堂结束之后学科核心素养是否能够实现,学习目标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所以教师在制定学习目标时,需要体现学生的发展需求。
好的学习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所以设计单元学习活动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喜好,设计有挑战性的活动,也就是需要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我们需要对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进行预设,保证课堂教学效果。
单元学习的最后一步,需要对所教内容进行持续性评价,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确保教学过程形成闭环,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评价方式有单元检测、课堂小测、课堂随机提问等,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选择。
通过阅读本书,我发现单元学习是促进深度学习实现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深入贯彻大单元整体学习,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与真实的任务情境持续互动,这样有意义的深度学习才会发生,学生的核心素养才会形成。
在课堂上,我们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现在大多采用的是小组探究、合作学习,因为学生们的身份相同、年龄相近,认知方式也相似,彼此更加熟悉,更加容易接受对方的观点。同时,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思维方式可以与同伴互相启发。学生间开展互动,他们会感到比较轻松,交流的语言比较亲和有趣。所以在课堂中教师不需要对知识进行过分的讲解,教师只需要适时出场,发挥教师对于课堂的主导作用即可,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也是目前的教学研究一直提倡的。
以上就是我在深度阅读《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理论普及读本)后所获得的精神食粮,接下去的时间,我还将继续阅读《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学科教学指南·小学数学),期待收获更多和数学教学有关的实操经验。
在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所要做的不仅是教学,还承载着“育人”的重要责任。我们的教育应该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正如我们金中河西的办学理念:为学生的一生奠基。做到: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