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教学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5

文/李菲菲

今年暑假选择《怎样做小课题研究:高效助力教师专业化成长》一书进行拜读,收获很大。《教师怎样做小课题研究:高效助力教师专业化成长》针对教师在研究实践中经常遇到的困难、问题和矛盾,选取了一些作者就这些问题对一线教师进行面对面指导的案例,如:不会选题怎么办?怎样做课题计划?课题研究深入不进去怎么办?怎样写课题总结报告?如何处理小课题研究中的课题大与小、研究过程与结果、教师自主与专家带领等八种关系?等,《教师怎样做小课题研究:高效助力教师专业化成长》都给予了具体的指导性回答。

读完我尝试应用,写了关于《发展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教学策略研究》这一课题。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数学核心素养: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在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这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1】

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基于学习者自发的、自主性的内在学习动机,并依靠对问题本身探究的内在兴趣维持的,一种长期的、全身心投入的持久学习力。首先,从认知的角度上看,深度学习是思维不断深化的过程,向高阶思维阶段(分析、评价、创造)发展,学习者能够不断自我反思与调节,因此这样的学习最终是通往自发的创造;其次,从动机情感上来说,深度学习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令人身心愉悦充实的学习状态,学习者常常是忘我地,不知疲倦的;最后,从人际关系的角度来看,进入深度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充满信心,而且能够与他人有效沟通合作,共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

                                                            

深度学习概念分析与模型建构

教学策略:教学心理学中的术语。广义既包括教的策略又包括学的策略,而狭义则专指教的策略,属于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即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认知需要而制定的教学程序计划和采取的教学实施措施。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和。它具有指导性而不具有规定性。

对教学来说,没有任何单一策略能适用于所有情况,有效的教学需要有可供选择的策略,最好的策略就是在一定情况下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方法论体系。教学设计只有掌握了不同的策略,才能因地制宜地制定出良好的教学方案。

教给学生改变行为方式的方法。主要步骤为:教给学生行为的原则和技巧;教给学生自我估计的步骤;制定自我管理、自我决断、自我指导的计划;实施和修改自我管理计划;避免不良的随机行为。

三个核心概念的逻辑关系: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研究现状综述

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分为六类,从低级到高级分别为:识记(knowledge)、理解(comprehension)、应用(application)、分析(analysis)、综合(synthesis)、评价(evaluation)。浅层学习的认知水平停留在识记和理解两个层面上,学习者被动地接受学习内容,对书本知识和教师讲授的内容进行简单的记忆和复制,但是对其中内容却不求甚解,这种学习使学生在课后不久就忘记了所学知识。深层学习的认知水平则对应后面四个层面,它指在基于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心得思想和事实,并将他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作出决策,解决问题。

詹森在《深度学习的7种有力策略》设计了深度学习路线图(DELC)来激发每一名学生达到深层水平的学习。DELC步骤包括:1.设计标准与课程;2.预评估;3.营造积极的学习文化;4.预备与激活先期知识;5.获取新知识;6.深度加工知识;7.评价学生的学习。

国内有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安富海副教授2014年11月在《课程·教材·教法》发表的《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一文,对深度学习进行相对比较全面而深入的解读;2014年9月“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开展了北京市多所学校参与的“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最近几年,深度学习引起了更多教授、学者的关注。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松林等201810月在《教育科学研究》发表了《深度学习究竟是什么样的学习》,文章认为,从其基本样态来看,深度学习是触及心灵深处的学习,是深入知识内核的学习,是展开问题解决的学习,深层动机、切身体验----高阶思维和深度理解----时间创新乃是深度学习的实践特质;浙江师范大学教授钱旭升20189月在《课程。教材。教法》发表文章《论深度学习的发生机制》指出: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深度学习备受关注。深度学习立足生命立场,强调主体思维;促进概念转化,着力知识重构;倡导参与体验,关注学生发展,从符号的表层形式化传递走向知识的逻辑演绎和价值关怀相融合的文化内生性创造。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陈静静博士等通过长期对中小学学生真实学习历程的考察于2018年在《教育发展研究》(沪)刊发研究成果《课堂的困境与变革:从浅表学习到深度学习》,认为课堂困境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高速而压缩化的课堂教学进度与缓慢而复杂的学生学习历程之间的巨大落差,从而使学生的真实学习需求未能得到关注和回应,并最终陷入“学困生”的死循环;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李洪修等20187月在《中国电化教育》刊文《基于虚拟学习共同体的深度学习模型的构建》认为:深度学习是通过多步骤的学习以及多水平的分析与加工,以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学习过程,它是一种整体学习,既需要完善认知结构,也需要丰富情感、态度等社会化层面的发展。虚拟学习共同体的主要功能对深度学习的支持体现在:沉浸式协作学习,达成深度学习;隐性知识的共享,促进深度学习;知识的迁移与建构,导向深度学习;多向社会性交互,支持深度学习。因此,与虚拟学习共同体相融合是深度学习的应有之意。

重庆市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教师吴家全20192月在《中学数学月刊》发表文章《“深度学习”框架下的单元学习设计》,江苏省高邮中等专业学校教师汤明清和江苏省教研室李善良博士合作发表在《中小学教师培训》(长春)201810月的文章《核心素养视角下数学深度教学的策略研究》,这些研究将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推进到数学学科实践层面。

2.研究价值

如何帮助更多的学校实现这一目标,有必要对先进学校的做法进行梳理、提炼,带动更多的学校跨进高品质学校的行列,本课题重点在数学学科方面进行研究。

1)改变目前学生数学学习中比较严重的浅层学习现象。现在学生大多是在如应对考试等外力驱动的基础上,通过简单描述、重复记忆和强化训练等方式来学习知识和方法,这种以考试的内容为学习最主要的目标,以等级评分为最常见的评价方法,学生学习表现极为被动和消极,很难达成高阶思维的发展。即使从高考的情况看,由于高考作为教学的“指挥棒”反映国家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试题有大量的创新问题,而那些依靠浅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模仿)的学生就不能够考出优秀的成绩。深度学习让反思与探究成为学生学习的常态,同时对学生高考取得优异成绩提供帮助。

2)提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现实解决途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逐步得到广大教师的理解认可,但是如何培养核心素养,是不是还是以高考成绩说话?没有高考成绩是走不长的,仅有高考成绩是走不远的。“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必然要依靠平时的教学活动。深度学习是一种丰富学生精神生命的学习,是学生自觉而自为地建构主义的学习3】,因而深度学习能够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江苏省数学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常州五中张志勇先生说:在数学课上我们所希望学生养成的是:

一种新的理性精神……

一种深层次的快乐:由智力满足带来的快乐,成功以后的快乐;

一种新的情感:超越世俗的平和;

一种新的性格:善于独立思考、不怕失败,用于坚持……

3)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南京大学哲学教授郑裕信指出,当前应当特别重视的几个问题①努力养成学生“长时间思考”的习惯与能力。②努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包括由“理性思维”逐步走向“理性精神”。③努力帮助学生学会自学。这些问题的研究就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只会教学不会研究的教师,最多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教书匠;既能教学又能研究的教师,才可能成为专家型教师。教学与研究没有矛盾,研究促进教学,教学承载研究,研究习得反思,方能设计出有创新的教学。教学工作是教师的终生职业,研究教学是教师的终生追求。所以在指导学生深度学习,发展核心素养的同时,教师也得到提升。

4)开展校际之间的交流,促进教育公平。在办学过程中,落后地区因为各种原因,使得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缓慢,而通过与先进学校的交流、合作,能够促进后进学校的对工作的反思与改进,进而能够首先在教学质量上有所提升,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亦能够有大的改观。

   三、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

1.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任务,需要在学科教学中得到落实,而深度学习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路径。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有利于促进深度学习;

2.校际合作能够促进教育公平,更好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可能创新之处:

1. 学习方式的改变。佐藤学说:我所倡导的学习共同体建设,当然也注重基础的学习,但是我们更重视让学生去做远远超过教科书所讲内容的更高层次的挑战。也就是说,不只是理解,我们会更重视探究。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活用理论和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更高层次的探索。

2. 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师要成为学生深度学习的指导者,自己必须要先成为深度学习的实践者,同时还要深层研究学情,挖掘深度的教材思想,新教材包含了我们课题研究的几个方面,教师要结合教学实践开展有效的指导。

3. 终身学习理念。许多发明家、杰出的科学家取得的成果并不是当初学习的专业,而是通过自己的学习掌握了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方法,开展研究,终于取得出色的成绩。就普通人来说,终生学习能够提高生活质量。

读《怎样做小课题研究:高效助力教师专业化成长》收获很大,关于课题的研究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