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教学新样态

发布时间:2021-05-26

文/田学菁

        2020年10月下旬,学校举行了“全国小学高品质发展论坛”,主题为“未来学校新样态”;12月中旬,学校第二届读书报告会的主题是“未来学习新样态”;今天,读了《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这本书,我给自己的报告取名为“未来教学新样态”,从一名教师的角度,谈一谈我对现在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些感受和想法。

我向往的教学场景,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积极主动的思考,乐在其中的讨论,不受拘束的提问。老师的作用更多是答疑解惑,有充分的时间和每一个学生接触交流,尽可能的兼顾到所有的学生的问题,以此共同完成教学目标,达到学习要求。

而现实却是,一间教室里坐着几十名学生,每个人的桌上都放满的教辅材料,老师在讲台前滔滔不绝的讲述着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机械的记着笔记,大多数情况下学生上课是不能随便插嘴讲话的,因为那会打断老师的教学思路,影响教学进度,40分钟后下课铃响了,老师匆匆布置完这节课的家庭作业,离开教室,第二天这样的场景继续。

心里无数次的问自己,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喜欢吗?这样的教学形式我自己满意吗?这样的教学效果明显吗?也许短期应付考试有用,但是对培养学生终身的学习能力能有多大的帮助呢?

萨尔曼.可汗给出了自己的想法。做为可汗学院的创始人,并不是教育专业出生,就读于MIT,哈佛商学院的他,毕业从事的是金融分析工作,接触教育行业可以说是一次偶然,他在评价自己的成功时提到,正因为他不是教育专业,所以对人们的学习方式并没有先入为主的概念,不会受到正统方法的束缚,也不会按照正统方法的标准来判断对错。对他来说,没有什么固有思维可言,一切都是从零开始。此外,借助了视频网站平台,摆脱了教学场地的限制,让教育变得更加便捷。虽然在开始拍摄教学视频的时候,由于YouTube对于视频时长的限制,所有课程只能控制在10分钟,但理论和实践都证明,10分钟不论对于教学者还是学生来说,都是非常合适的。最重要的一点是,虽然出身于金融行业,在短短几年从事教育的过程中,他开始清楚的认识到,虚拟教育这份事业才是他的激情所在和内心的归属,于是在2009年,萨尔曼可汗辞去了金融分析师的工作,全身心的投入教育行业,成就了今天的可汗学院。就这样,一名 “门外汉”的误打误撞,虽然从未想过颠覆传统教育,却引领了一场真正的教育革命。实现了100多年来人们想实现却未曾成功的教育理想。总结下来,他成功的关键在于以下三点:跳出固有思维;借助科学技术;坚持教育理想。

    传统教学都有哪些固有思维?

为什么要人为的把原本相关联的课程进行了划分? 比如数学、物理、化学这些理科学科本身都是相互关联的

为什么一节课要固定上40分钟-1小时?明明研究表明人们注意力能够集中的一次时长只有10-12分钟

为什么要写家庭作业?考试的目的是什么?国际比较研究中,考试能取得高分的国家并不是作业布置最多的国家

为什么教学模式一定是课上老师讲,学生听?难道不能反过来吗?带着这些疑问,可汗提出了翻转课堂的概念。

    什么是翻转课堂?将学习内容用视频讲解的方式录制好,上传到网上供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师生在课堂上就视频学习内容进行互动讨论。这种学习方式优点在与: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学习进度,不受课堂时间限制,对于不懂的知识点还可以反复观看。视频课程节省了宝贵的课堂时间,不需要学生将大量的时间投入传统课堂,老师可以与遇到困难的学生面对面交流,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遇到的困难点,摈弃枯燥的老师讲,学生听得授课模式,通过这样的师生交流,指导、激励学生自主思考,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多视角解决问题的途径。

翻转课堂遵循的教育理念是精熟教学法,是指学生在进入更高难度的学习阶段之前,应充分理解之前所学习的概念。在精熟教学法中,每节课并不是按照时间来划分的,而是根据每个人的理解程度和成绩来确定的,他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按照个人节奏实现了对知识的同等水平的掌握;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关注个人学习过程中的差异。

我们知道传统的教育制度,用于学习的时间是个常量,比如上课固定的40分钟,而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程度却是个变量,比如他们的考试成绩。真正理想的教学状态难道不应该是所有学生对知识和概念同等的高水平理解,而变量才是学生为理解问题所花费的时间吗?

这样的教育理念其实在100年前就已经被提出,并被验证了其优势,但因为受到不够发达的科学技术的限制,精熟教学法的方法和技巧直到最近才能够得到广泛应用,这就要提到可汗学院成功的第二个因素,合理借助科学技术。

    可汗学院的主要授课形式就是讲教学视频放在视频网站上,免费供学生随时随地的观看学习。一开始萨尔曼可汗主要是将视频发布在YouTube上,而现在的可汗学院已经有了自己的官网,饱有几千上万条学习视频,并且在网易等大型门户视频网站上都可以观看到。每一个新的教学视频都是一段属于学生自己的探索历程,学习中产生的疑虑以及需要做的练习都会给学生带来挑战,而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来应对这些挑战,不用担心因为学的慢而受到他们的嘲笑和指责,不会因为跟不上进度而担惊受怕。因为教学视频一直挂在网站上,学生也可根据个人需要不断地进行温习,而这种学习方式也允许学生犯错,学生不用害怕自己的学习状况让老师失望,不用害怕在全班同学面前出洋相而提心吊胆。

此外,这样的学习方式,时间与场地都不受限制,有人喜欢白天学习,有人在深夜;有些人喜欢在安静的房间,而有些人则喜欢边听音乐边学习,甚至在咖啡厅里伴着嘈杂的环境学习。

而这一切的实现,还是基于网络,电脑技术的高速发展。科技可以让教育更加便捷、灵活、个性化,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个体责任感,重新唤醒学习过程中的乐趣,让学习变得如同寻宝游戏。互联网让教育唾手可得,无论是知识还是机会都能更加公平的被人们获取。

既然翻转课堂这种教学形式有这么多的优点,那为什么现实教学中使用率并不高呢?

首先,翻转课堂的实现必须建立在完善的网络环境和学生必须具备非常强的自觉性的基础之上。自觉性强的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自觉性不强的学生,会因为缺乏自制力,而导致学习效果低下,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的两极分化。高中教育阶段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帮组学生考上理想的大学,所以大部分老师不愿意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担心学生不能合理安排时间,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前视频学习;担心在强化学生探索,创新,合作意识的同时忽视了课本知识的掌握,从而难以考出好的成绩。

其次,课前学习效果无法得到保证。如果课前准备不充分,学生对课上内容不熟悉,课堂无法实现讨论,只能返工重学;或者视频内容较难,学生看了很多遍仍无法理解,不如老师讲一遍的效果好。

再次,录制视频课程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不光是准备上课内容,还有后期的剪辑,编辑等,正常老师在每天完成学校工作后,很难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录制课程,甚至有些老师缺乏相关操作能力,使得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常态化。但公开课等特殊情况下,老师在经过精心充分的准备后,可以得以实践展示。

最后,并不是所有的授课内容都适用,老师要根据合适的课题,循序渐进的展开。对于不适用于“翻转课堂”的知识,还应立足于课堂来生成,不要为了翻转而翻转,本末倒置。

穆校长在暑期管理研讨会中也提到未来学校的未来学习新样态:学习的内容是跨学科的,整合的;学习的方法是以项目为主的;学习的环境是探究的、互助的、团队的;教师的角色是辅助的。

这些正好与萨尔曼.可汗在翻转课堂这本书里提到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摒弃课堂上单调乏味的教育方式,这种让学生死记硬背、生硬地套用公式的学习方式的意义无非就是让学生在考试中取的好成绩,而不会让他们真正记住所学的知识;让学生了解每堂课都是相互关联的,知识的难度和深度会随着课堂的进行而层层递进;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这样即便每次只掌握一个概念,也能在其后将这些简单的信息进行融合、扩展,进而真正的掌握一门学科。总而言之,希望重新唤起学习的乐趣,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学习的过程,享受学习带来的自然的兴奋。

无论哪一种教学模式,都是基于服务教学的目的,千万不能单纯为了课堂的热闹而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同时我们也要了解人都是喜新厌旧的,再好的教学模式,第一次效果永远是最好的。所以,不要迷信任何模式,而把每一次课都当做一次新的创造过程,就像是创作一幅画,一首诗,哪怕主题相同,内容相近,也还是会有很多细微的差别。教学是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我们要致力于做一名有温度、有高度、有胸怀、有故事的老师,让教育充满温度、让学校堆满故事,让学生自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