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的小学英语高年级语法的项目化学习实践探究

发布时间:2021-06-18

文/王卉

小学四种基本时态包括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现在进行时和一般将来时。不同的时态的语法结构、动词变形方式不同。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对丰富的语法时态应接不暇,而单一的语法知识教学容易陷入机械性操练的困境。如何能让学生既生动有趣地复习语法,同时还能掌握时态的规则呢?

 

一、项目化学习的缘起

王蔷教授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由主题情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学习策略等要素结合的课堂内容,以及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思维训练的英语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自身语言发展和学习策略的运用。

吉桂凤教授研究了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工具,使得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可见。夏雪梅教授在《项目化学习设计》中展示的KWL图表就是一种典型的可视化学习,可视化工具既能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还能生动地记录学生的思维轨迹,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学习策略的习得。

本案例中涉及英语新思维教材原朗文4B第三章Holiday plans in Beijing PartC(第二课时)故事内容作为学生接触语法现象的载体,对语法复习进行可视化的项目化学习。本单元主题是“假期计划”,第一课时包括学生们在假期中将计划去北京的主题意义下学习了北京一些著名旅游景点和一般将来时态。

教材的第二课时:故事板块呈现了主人公Bella和她的笔友Emily计划去北京游玩,Bella根据Emily发送的邮件:旅游愿望,思考北京旅游计划的情境。故事的时态是过去时,Emily所发送的邮件中体现了将来时和现在时态,如I will arrive in Beijing next Sunday. My family like watching birds very muchBella讨论旅游计划时又融合了进行时、将来时和现在时态,如Bella was making plans for Emily.We'll walk the Great Wall.They like eating and watching birds.等。这是综合教学四种时态复习的理想文本。

一般现在时:表示主语在现在状态下的行为,动词在单数第三人称后面变形(s/es/ies),助动词用do/does

一般过去时:表示主语在过去状态下的行为,动词变形(ed或不规则过去式),助动词用did

一般将来时:表示主语在将来状态下的行为,动词原形,前面加willis/are/am going to

现在进行时:表示主语在当前正在做的行为,动词变形(ing:e/双写/直接加),前面加is/are/ambe动词

在可视化工具的支持下,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学习活动观理念的指导下,我校结合英语新思维教材,实施了小学英语高年级语法《四种基本时态复习》的项目化学习。

 

二、项目化学习的协商

项目化学习的设计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参与,学生对于项目化学习的认同也非常重要,保持学生对项目化学习的清晰认知是赢得学生“合作”的基础;确立处于他们“最近发展区”的目标是学习的基准;结合学生的想法,设计他们感兴趣的操作性任务是学习的保障。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明确整个项目化学习的目标、设计和成果。

 

1.语法复习的学习目标确立

课堂开始之后,教师明确今天要上一节有关时态的语法复习课。虽然学生们没有说什么,但能看到他们都耷拉着脑袋:似乎在拒绝合作。美国设计思维教学领导者约翰·斯宾塞提倡要通过头脑风暴来探寻学生的想法。因此教师问了一个问题:怎么上语法课你会更喜欢呢?How would you like to learn this lesson?学生们先自己思考2分钟,列出自己的点子,然后再在小组里分享自己的看法。最后,教师请同学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在黑板上列出了以下思路:

①比赛谁能说出最多的正确时态的句子;

②唱有关时态的歌曲;

③读有趣的时态的故事;

④让同学们轮流来当“小老师”;

⑤玩游戏代替写练习;

⑥画一些有关时态的图画;

⑦...

从上面学生的意愿分析,大部分同学都想以一种更轻松有趣的方式听课,如阅读故事、游戏、唱歌等。考虑到学生的参与情况,我们协商确定的活动有①、②和⑥,但①稍作修改,小组里发言能增加全员参与的可能。我们设立了如下学习目标:

(1)学生能简单表达四种不同时态下的假期活动;

(2)学生能在故事文本中分析四种语法时态的现象;

(3)学生能小组分工完成对于四种不同时态的思维导图,并进行展示汇报。

我们选择的故事来自:新思维4B第三章Holiday plans in Beijing主要的语法内容为一般将来时态,但通读PartC故事全文发现,文章内容还融入了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进行时态。在Holiday plans in Beijing”这一主题情境中,将所有的时态以学生们乐于阅读的故事语境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识记、复习、应用语法知识,有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2.驱动型问题的设计

    驱动本次可视化语法学习的本质问题是:如何能既生动有趣地复习语法,同时还能掌握时态的规则呢?或者说,如何能将四种时态介绍给别人?该问题指向四种时态的语法复习,同时要求生动有趣的学习过程,有条理、有思考地介绍四种时态的不同结构。夏博士建议:学生的项目化学习需要更为具体、基于情境的驱动型问题。基于本次学习过程,教师设计了以下驱动型问题(如表1):

教师视角

学生视角

学生对四种时态的前认知的程度如何?

我现在对四种时态掌握得怎么样?

学生能否根据具体语句辨认出不同时态?

我能分析故事里面不同时态的结构吗?

学生能否根据具体文本归纳语法结构?

我能在小组讨论后更完整地介绍时态吗?

1 驱动型问题表

 

3.语法复习的操作性任务

驱动型问题连带着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学习任务。根据语法学习的核心问题,分解成具体的小问题后,教师与学生进行了任务的选择与协商:“什么样的任务是你喜欢的?小组合作还是单独完成?根据学生的反馈,我们制定了如下的操作性任务:

 

 

 

子问题设计(教师视角)

操作性任务

学生对四种时态的前认知的程度如何?

小组合作头脑风暴有关假期的讨论

学生能否根据具体语句辨认出不同时态?

小组四人分类找出四种时态的语句

学生能否根据具体文本归纳语法结构?

小组四人分工归纳语法结构、完成思维导图

2 操作性任务表

 

三、合作型学习实践

在学生认同小组合作的基础上,我们展开了合作型的学习实践过程,包括头脑风暴式讨论,确定学生对四种时态的元认知水平;故事情境式应用,接触复习四种时态;可视化思维导图汇报,生动形象汇报语法内容,包含着丰富多样的学习实践。

 

1.小组语法学习过程

根据四人一小组的形式进行,以合作、平等的宗旨搭建小组,小组内学生个体保持能力高、低综合搭配,小组间保持同质性,能力相对平衡(如表3)。每个小组民主选出小组长一名、美工一名、文字记录一名和主持人一名。小组长提出引领性问题,如我们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时态?并确定学习流程,对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与决策;主持人主持整个项目化学习的过程,如主持头脑风暴的讨论,确定哪位成员思考哪一类时态,找到哪一类时态的语句等;美工主要负责思维导图的整体设计;文字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讨论的内容并进行归纳总结。

序号

成员

依据

职责

1

组长

Group leader

善于提问、思考的学生

提出引领性问题,确定流程,进行决策

2

主持人

Host

学习较为主动,有组织能力的学生

主持整个项目化学习的过程

3

文字记录员

Writer

基础扎实,善于归纳和总结的学生

记录小组讨论的内容

4

美工

Painter

有绘画功底的学生

思维导图的整体设计

3 小组分工表

 

在制定好小组合作的框架后,为了使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学习内容更加明确,使得自主学习素养能有效落到实处,教师设计了针对每一个学习角色的任务单示例。这是一个小组的学习过程,由于部分学生使用铅笔书写,很多字迹已不清晰,因此,教师摘录到表格(如表4-7)。他们小组经过本次项目化学习,完成了表中所示的思维导图。

 

Name:Betty    Group:2     Role:Group leader

Tips:问一些引发活动的问题,是你们小组进行思维导图设计所必要的问题,确定你们组活动的步骤哦!(如:我们先做什么?构图还是确定时态的内容?谁负责现在进行时?这个时态包括哪些部分?...

Questions

Answers

1.我们先确定什么?然后是?最后是?

1.确定怎么画图;

2.每人选择一个时态;

3.想好每个时态要说什么东西。

2.那我们怎么画图?画什么呢?

画四个圈,代表四个时态。再画点花边什么的。太阳。

3.你们选什么时态?

Betty:现在进行时;

Alan:一般将来时;

Alice:一般过去时;

Zoe:一般现在时。

4.每个时态说什么?

这个时态是什么意思的?还有句子怎么写的?有没有什么词可以告诉的?

4 组长任务单示例

 

Name:Alan    Group:2     Role:Host

Tips:你要梳理好你们组里的整个活动过程,把握时间进行下一步,如果有什么问题,要和组长商量哦!

Steps:First,Second,Third,...

1.画图

美工Alice画了有花边的方框,我们想把题目写成“Ilove English”,因为四个时态这个题目肯定很多组用。

2.每人选择一个时态

Betty:现在进行时;

Alan:一般将来时;

Alice:一般过去时;

Zoe:一般现在时。

3.想好每个时态要说什么东西

意思、句型、标志词

4.讨论一下对不对,开始写到小报上

文字记录员Zoe来写,我们把自己在纸上写的给他看。

5 主持人任务单示例

 

Name:Alice    Group:2     Role:Painter

Tips:你要确定你们组思维导图的构图和题目,选择丰富的颜色和可爱有趣的插图,这样能吸引同学的眼球哦!

I draw...

Why?

画了四个边框和花边

因为有四个时态

画了太阳和骑车的小朋友

因为我想要骑车来上学

在love上画了爱心

因为我喜欢英语

6 美工任务单示例

 

Name:Zoe    Group:2     Role:Writer

Tips:你可能有些辛苦哦!你要记录小组里面同学的想法,如头脑风暴中在上一个寒假你做了什么?怎么设计思维导图?怎么确定时态的介绍?...

P.S.有些问题要记录一下组长是怎么解决的哦。

1.Talk about holidays如图1

2.Find some sentences with different tenses如图4

3.Make a mindmap about 4 tenses如表4、5、6

4.Some questions

Alice一直在画图,不听我们的怎么办?(Betty让她先不要画了,先讨论完)are going to...是将来时吗?was making...是进行时?不像啊。(Betty去问老师了)

7 文字记录员任务单示例

 

社会性实践:小组讨论之“寒假”的前世今生

项目伊始,教师先引导学生进行有关假期的自由对话:

What are you doing during this winter holiday?

S1:I am cooking at home.

What did you do last winter holiday?

S2:I went to the UK for a week.

What will you do next winter holiday?

S3:I will go to my grandmas home.

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holidays?

S4:I usually play computer games.

S5:...

教师简单师生对话后,组织小组头脑风暴(如图1)。四人可以每人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表述,时间跨度从上一个、这一个到下个寒假,在情境中调动学生对四种时态的知识库。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倾听他人的观点,讨论寒假活动,审视语法表达。教师在小组汇报过程中能认识到学生对四种时态的元认知程度,有利于对学生已有认知水平的评估和后续项目的学习和发展。

   

1

 

探究性实践:小组探寻文本的“时间元素”

接下来,教师根据Holidays”的主题过渡,将主教材的文本内容呈现给学生:

Look! Bellas pen friend Emily will visit Beijing soon this holiday.

What happens to Bella and Emily?

Can you guess what places will they go?

What will Bella's brother Jay say? 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并展开想象。

S1:Maybe they will go to the Great wall.

S2:Maybe they like eating snacks, so they will go to Wangfujin Snack Street.

S3:Maybe Jay wants to go with them.

S4:...教师给予学生阅读文本的时间,记录EmilyBella的旅游计划。教师在验证学生回答中,将答案放入不同的时态方框中(如图2)。

 

2

 

学生在了解BellaEmily的出行计划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四人合作,寻找四种时态的语法表达,对四种时态的语法结构和动词变形,进行深入分析与思考(如左图3):

This is Emily and Bellas holiday plan.

Do you still remember our holiday talk? We have talked about last, this and next holiday.

Can you find some sentences with different tenses in this story?

  

3

 

如右图3,这是文字记录员Zoe记录的情况:大家对“Bella was making plans for Emily.”的句子展开讨论,认为它有进行时态的结构,却不是现在进行时态,大胆猜想是不是过去进行时。同时他们发现BellaJay说的话都一般现在时,句子很多,他们没有写完,但得出了一个正确的经验。在寻找语句的过程中,学生接触、探寻文本中的“时间元素”,对不同时态的表达建立知识的联系,分析语句的结构,进行漏洞修复,自然而然地复习语法知识。

 

审美性与技术性实践:游走在“时间轴”的思维作品

最后,教师在检查阅读结果时,将四种不同时态的语句呈现在方框中,为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思维导图做好支架(如图4)。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已收集的句子进行分析,关注每一种时态的含义、语法结构、动词变形和例句的表达等,从而思考如何将四种时态介绍给别人:

Nowlet's see. We have some sentences in different tenses.

How can we introduce these different tenses?

What should we know?

What's the structure?

How can the verbs change?

Can you give more examples like this?

Do you know the meanings of different tenses now? Anymore?

学生开始根据之前确定的小组和分工进行思维导图的创作。可视化的思维导图工具能反映学生对四种时态的归纳轨迹,在理解“时态”主题和整体-部分之间的概念后,学生进行构图。一幅完善的思维导图涵盖精心设计的背景与插图,创造了富有美感的视觉艺术;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能帮助他们进行自省,从而指向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4

 

2.语法学习的预设评价

    项目化学习的评价应贯穿学习始终,本次语法复习的项目化学习全程分为四步(如表8):第一步是小组头脑风暴,成员每人选择一个时态,组织对假期活动的表达,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确定学生对时态的元认知水平;第二步,小组内阅读课文,每人选择一个时态,找出相关时态的语句,教师可根据巡视或小组分享来评估学生分析时态的能力;第三步,学生四人一小组,根据划分的小组职责,合作完成有关四种时态的思维导图。同伴间根据审美性、技术性、社会性、探究性和调控性评估合作过程,体会协同合作的力量;学生们根据协商的标准对思维导图进行评估;最后,小组在展示后反思活动的过程,确定是否解决了核心问题,是否对时态有了更深的认知,是否在遇到新的时态时能迁移运用。

教师组织学生对不同小组的思维导图进行评估。评估的标准协商可以头脑风暴式的各抒己见,如:你觉得介绍一种时态要包括哪几个方面?也可以在汇报中不同小组对照的随即生成,如:你觉得这一组与上一组相比有什么优点?你看完哪一组的介绍后思维更清晰了?师生协商后生成可如下的评价标准(如表9):

序号

过程

评价量规

评价者

 

1

头脑风暴:学生能根据不同时态表达自己的有关寒假的活动

初步确定学生对四种时态的元认知水平

 

教师

2

阅读故事:学生在学习单上填写不同时态的句子

评估学生四种时态的识记能力

教师

 

 

 

 

 

 

 

3

 

 

 

 

 

 

思维导图:学生能四人小组合作,根据明确分工,制作有关四种时态的思维导图

 

标准

3分

2分

1分

 

 

 

 

 

 

同伴

审美性

插图是美观合适的

 

 

 

构图是有逻辑的

 

 

 

技术性:归纳过程中是没有语法错误的

 

 

 

社会性

讨论过程中是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

 

 

 

能给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探究性:收集的信息是能丰富时态内容的

 

 

 

调控性:在遇到困难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最后得分

 

 

 

 

4

 

 

小组汇报:学生能根据自己组的思维导图介绍四种时态

标准

3分

2分

1分

 

 

 

 

同伴

问题解决:知道如何向他人介绍四种时态

 

 

 

高阶认知:对四种时态有更深或者更新的认识

 

 

 

迁移应用:碰到其他时态能尝试分析总结

 

 

 

最后得分

 

8 语法复习项目化学习评价表

 

 

 

序号

标准

3分

2分

1分

1

完整描述该时态的含义

 

 

 

2

完整描述时态的结构

 

 

 

3

正确描述疑问句式和回答

 

 

 

4

包含标志性的词语

 

 

 

5

正确描述否定句式

 

 

 

6

包含相对应的例句

 

 

 

最后得分

 

9 汇报活动评价表

 

四、可视化成果展示

项目化学习的成果需要通过展览、交流的方式展开。小组展示的思维导图形式多样,还有泡泡图、锚图、表格等可视化形式,有些小组还能用生动流利的英文进行展示。

 

1.思维导图

这个小组的思路(如图5主要从often,did,nowwill四个关键词为路线,形象地解释了四种时态的内涵,呈现出四种语法时态的标志词、句型结构、疑问句式和否定句式,生动形象,直接有趣,但最好能将often变成do或者does更具有对应性。

这也是一个有思维过程的背景图(如图6),采用花朵的花瓣呈现了四种时态的并列关系,也同样有标志词、语法结构的罗列。最下面一片花瓣还展示了四种不同时态的例句,主要以第一人称为主语进行了造句,没有对易错点第三人称进行讨论。

     

5                                   图6

 

2.泡泡图

泡泡图主要体现了学生在主题“四种时态”的驱动下,展开了四部分的思维发散。下图7是典型的泡泡图,在主题周围形成了四种思想方框,包括了时态的定义、语法结构、动词变化规则和标志词,非常详细,但缺乏例句的展示。

8的泡泡图更具思维性。在主题中呈现时间轴,将一般过去时放在左下角,一般将来时放在右下角,有一定思维含量,但对一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的排版应有更深切的思考。这个小组将单数第三人称的动词变形这一易错点作为一个核心部分,实用有效,但同样缺乏例句的分析。

   

                    7                                   图8

 

3.锚图

    锚图没有固定的形式,只要能展示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即可。该小组(如图9)简单明确地展示了不同时态的内涵、结构、关键词和简单的动词变形,但相比其他小组,本组对例句思考较少。在汇报时,很多其他小组的同学都给这个小组提供了很多其他的内容,包括一般现在时,动词什么时候加s?es?ies?现在进行时中动词加ing变化有哪些?

 

4.表格

   表格是展示事物之间逻辑关系最简洁的形式,男生较多的小组倾向用表格的形式。如图10,该小组对例句的归纳非常有逻辑性。他们采用了同一个动词的不同人称进行呈现,更关注了对于不同人称,特别是单数第三人称动词的变化,思维独特。但该小组对动词变形的不同种类思考较少。

  

                 10                                      图11

 

五、项目化学习反思

    反思是一项活动结束之后的必然过程。对活动中的各个部分有效地回顾和总结,反思总体得失和学生的成长,有利于形成“成长性思维”:“学习素养”是能增强的,学生们能做得更好。

1.总体得失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会学习”,这应是“学习素养”的源头。“学习素养”是什么?夏博士在书《项目化学习》中以情境为载体生动地讲述了“学习素养”的内涵,在本次有关语法修的项目化学习中,我们从情境、问题解决与创造中“得”到了可见的学习,同时也有“失”,反思这些过程,我们会做得更好。

日常情境:“寒假”的前世今生

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的掌握情况较好,对现在进行时和一般将来时的结构不够清晰。教师在观察学生的学习单时,发现他们对现在进行时的be动词有遗忘的情况,动词的ing形式有书写错误,如没有去e或双写;一般将来时的will+动词原形和be going to+动词原形容易混淆,常写成will going to的错误。

故事情境:BellaEmily的北京之旅

在故事情境中,学生们在通读文章后,梳理Bella的出行计划时接触了非常多的will+动词原形的句式,对一般将来时的结构有更深印象。在小组合作寻找不同时态的语句时,学生们对文本生发了一些疑问和讨论,有对过去进行时的思考,还有对说话内容时态的规律发现。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单时,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准确找到各种时态相对应的语句,有些细心的孩子开始尝试归纳每一种时态的结构,是一种自主学习的过程。

问题解决与创造:可视化的思维导图

小组合作是一种社会性实践。主持人和组长将把握团队的学习进展。当他们出现一些问题时,他们会选择在组内解决,或求助教师。例如在人员分工上,一个小组有两个人都想要成为美工,小组协商后达成两人交替工作的决策;有小组在构图上存在分歧,这时会通过小组投票的形式表决;还有的在人际关系处理上有问题:“老师!他们不听我说话!”。这些过程都将在“语法复习项目化学习评价表”(如表8)中进行评估与反思。

最大意义在于对时态知识方面的争论:are going to也是一般将来时!”“动词ing形式很多的!有好几种!我们都要写吗?”“willbe going to是不是都要写?”他们往往会找教师帮忙解决这些问题。学生自主的语法问题解决,相比较教师的单一知识教授会更有学习效果。教师将欣喜地发现学生有很多有意义的思考迸发,不论是在小组合作的社会性实践中,还是在思维导图的设计和创造上,都将对学生学习素养有更大的帮助。

评价:自我认知与他人的碰撞

项目化学习提倡高阶的认知策略,这些认知策略除了贯穿在项目化学习的始终,同时也渗透在全程评价的过程中。在思维导图的汇报结束后,学生在以同伴互评的方式完成“语法复习项目化学习评价表”和“汇报活动评价表”。同伴对自己的认知与学生的自我认知存在信息差异,这将形成学生的高阶思维发散:“我真的没有很仔细地听他说话吗?”(社会性倾听);“我们组画的思维导图是有些乱了。”(审美性构图);“我们遇到问题后在教师的的帮助下解决啦!”(调控性解决问题);“我忘记把动词的变形加上去了,其他人要用到这个时态的时候可能会不知道。”(解决驱动型问题)。

不足:缺乏在语境中归纳语言

这个不足是在看到其中一个小组汇报的时候发现的(如图12)。他们组尝试通过自己写一篇“My weekend”的小文章,其中涉及到四种时态。他们根据分析这些语句形成了思维导图“解体大法”。猜测他们可能是受到“假期的前世今生”情境的启发,从而创造了如此富有思考的作品。反思小组合作完成思维导图的过程,有很多组产生的问题都是有关归纳和总结时态的,若最后能在完成思维导图前,设计教师先引导学生完成有关四种时态的小文本,从自发文本语境中再分析语法时态内容,或许会更有效。

12

 

2.学生成长

学生们全程参与了本次语法项目化学习的设计、实施过程,他们认为这次的活动能基本解决核心问题,遇到其他时态能更清楚地分析与运用。同学们根据上述的表格对同伴和小组作品进行评估(如图13)。

   

13

 

学生们根据审美性、技术性、社会性、探究性和调控性五个方面反思学习,生发了很多感悟,有关于四种时态复习的学习策略的,有针对小组合作学习情况的,还有的对同伴互评印象深刻。根据这些语言,我们能发现学生的思维品质有实质性的发展,学习素养有可见的提高。

“动词的变形很重要。”

学生都目睹了所有小组的可视化思维导图,我们发现很少有小组关注动词的变化,如在单数第三人称中,动词会怎么变形?一般现在时中动词什么时候加s/es/ies?动词加ing的形式有哪些?去e/双写/直接加?仅仅知道时态的句型结构是不够的,语法易错点往往是多样的。如果不能多情形地思考动词变形,我们将难以根据不同的语境变换时态。

“给出例句更容易懂。”

尽管在知道结构和规则之后,还是会有学生存在迁移困难。当有一个小组将例句写出来之后,语法有了可应用的情境,一切就变得具体了起来。但是对于例句的选择仍要注意针对性:不同的人称对应的动词变形的情况?应该尽量选择一些第三人称单数的例句写,因为容易发生错误。

“讨论的评价标准更让人信服。”

一个活动展示后的评价容易缺乏针对性,特别是在可视化的背景下,同学们容易关注思维导图使用的颜色和插图,而忽略了背后的思维含量。在教师与学生协商之后,得出了从时态内涵、句式结构、动词变形和例句等方面的评价标准,说明从上述几个方面进行时态的介绍能让观众明白如何使用这些语法知识。

“小组汇报的形式很有意思。”

学生对小组合作的形式并不陌生,但有时教学活动流于形式,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体验不深。但小组汇报是一项全员参与的行为,集体的期待与评价驱动着每一个小组成员积极交流、收集信息、克服困难。在汇报过程中,每一小组可与不同小组的作品进行对比,发现思维表达的差异,提高认知能力。

“互相评价的印象很深刻。”

活动开展后,师生要及时回顾在项目化学习的过程,实施过程性评价。学生们在整个语法项目化学习中对同伴的审美性、技术性、探究性、调控性和社会性进行评价,有助于对项目化学习有概念性的认知。同伴之间关注着彼此在学习中的行为,有助于对形成更深度的高阶认知能力,从而助力学习素养的提升。   

    通过此次项目化学习,学生在核心问题的驱动下,在主题语境的学习中,他们对四种时态的语法知识有了多样维度的复习和思考过程,在小组的合作、展示、交流、评价的活动学习中形成了更深入的理解,对语法学习的热情极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