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背叛多少曾经,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读《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发布时间:2021-06-22

文/孙英杰

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教育应该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它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顽固。如果人们受过教育,他们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他们应该多听,少说。他们应该对差异满怀激情,热爱那些不同于他们的想法作者塔拉在福布斯杂志访谈中如是说。

难以想象已经二十一世纪了,在美国的山村居然有这样一个家庭,愚昧的、偏执的患躁郁症的父亲,软弱的母亲,暴力的哥哥。父亲极端的摩门教徒,生病、受伤、车祸、坠落从不去医院就医,把自己和家人的命交给上帝,甚至认为经历的疼痛和苦难是上帝的一种赐福他每天都在为世界末日作准备,储存各种物资。他让自己的孩子在垃圾场里做非常危险的工作,他的很多荒诞举动看得我触目惊心,让我觉得他完全不把自己家人的性命放在心上,看的我触目惊心,我无法想象世界上居然真的存在这样的人。更难以想象的是,7个孩子,成年之前全都没上过学,童年在废料场长大,周身充斥着破铜烂铁,不是没有钱上学,而是父亲认为学校是洗脑的地方,是背离上帝的地方,让孩子上学就如同把孩子交给魔鬼,学知识是对上帝的亵渎。

 

一、所谓“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刚拿到这本书时看到英文书名是《Educated》,再看看中文译名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读完全文却深深折服于中文翻译的神来之笔。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Flee as a bird to your mountain),出自《圣经.诗篇》,这句话本身有两重解释,一种是“逃离”,一种是“找到新的信仰”。

在这本书里,作者没有浓墨重彩的去写自己的成功,不是传统的鸡汤激励。书里所描述更多的是她的经历和心态的改变。那些愚昧暴力偏执控制扼杀冷漠,那些觉醒改变循环播放的挣扎和救赎,一边是自己挚爱的家人,一边是自己刚刚探寻到的另一个世界,知识的世界。作者用了很多篇幅描写自己心理纠结、崩溃、一次次试探、一次次试图改变家人的看法,到最后毅然离开自己的原生家庭。这不正是呼应了中文译名,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么?

书中还提到一个细节,塔拉一家救助了一只猫头鹰,当其发现自己被囚禁,险些将自己拍打致死,于是他们决定将其放生。有些鸟儿注定是关不住的,它们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一如作者自身,逃离故乡大山,逃离原生家庭,像飞鸟一样去追求最好的教育与生活。这个书名,是对作者自身处境的绝佳诠释。

读这本书的时候中途多次停下来思考,记录自己的感受。读到有些段落痛苦的闭上眼睛,需要暂停一会。好几次觉得,哦,下一章,塔拉是不是又再次陷入泥潭。无数轮的觉醒挣脱被打败,无数次的在任命放弃和继续学业之间反复横跳,无数次的在两个世界拼死挣扎,让人心疼,更让人难以置信。我们要背叛多少曾经,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无数次的挣扎和觉醒后,呈现的是螺旋式上升,每一次她都走的更高更远。最后的最后,她终于“逃离”了原生家庭的羁绊,“找到新的信仰”。

读到最后,才明白篇首致辞“ 致 泰勒”背后的深远意义,她的那扇门和最后沉沦前的救赎,都来自亲爱的泰勒。

 

二、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

总觉得作者是有天赋的,前十七年从未走进教室却能拥有如此冷静乃至凛冽的叙事风格令人不禁倒抽凉气、脊背发麻,甚至有一些魔幻现实主义色彩,难以置信,却又欲罢不能。上一次有这种阅读体验是读那不勒斯四部曲,再往前是《斯通纳》都让人感觉到,人从蒙昧中醒来、从环境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有多艰险,突破设定才是重生。对于作者而言,她逃离大山,打开另一个世界,那是教育给她的新世界,给她生命的无限可能。

这是一个真正鼓舞人心的惊人的故事,在阅读她极端的童年故事时,也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关于女性,关于教育,关于自我追求,关于亲情。

关于女性,我们需要的是一场革命,一场自童年起就一直扮演的那种古老、脆弱的角色的颠覆。女性需要从托词中解放出来,证明自己是一个人。表达意见,采取行动,蔑视顺从。正如人们怀念金斯伯格大法官,不仅仅因为她是美国的大法官,更因为她以平凡之身,一生在为平等与公正而奔走,致力于减少压迫于偏见。她不仅仅为美国人争取了什么,更在全世界范围内树立一个伟大女性的榜样,鼓舞着无数人共同捍卫人类的权利。

关于教育,引用塔拉的一句话:“我所有的奋斗,我多年来的学习,一直为了让自己得到这样一种特权:见证和体验超越父亲所给予我的更多的真理,并用这些真理构建我自己的思想。我开始相信,评价多种思想、多种历史和多种观点的能力时自我创造力的核心”。

关于自我追求,塔拉说,我的一生都活在别人的讲述中,他们的声音铿锵有力,专制而绝对。之前我从未意识到,我的声音也可以跟他们一样有力。

我这一生中,这些直觉一直在教导我一个道理——只有依靠自己,胜算才更大。(120)”“对我来说重要的不是爱情或友情,而是我自欺欺人的能力:相信自己很坚强。(221)

承认不确定性,就是被迫承认自己的软弱和无能,但也意味着你相信你自己。(229)

先找出你的能力所在,然后再决定你是谁。(268)

我能在风中站稳,是因为我不是努力尝试站在风中。人能受得了地面上的阵阵狂风,所以也能禁得住高空的风。他们没有区别,不同的是脑海中怎么想。(276)

 关于亲情,“如果你在美国,无论你在哪个角落,我们都可以去找你。我在地下埋了一千加仑汽油,世界末日来临时我可以去接你,带你回家,让你平平安安的。但要是你去了大洋彼岸……这段话是我整本书的泪点,最震撼我的不是作者的努力和蜕变,恰恰是书中父亲这样的一句话。荒诞偏执的观念之中,你依旧不能否认爱的存在

 过去是一个幽灵,虚无缥缈,没什么影响力。只有未来才有分量。作者在最后写道:“你可以用很多说法来称呼这个自我:转变,蜕变,虚伪,背叛。而我称之为:教育”